APP下载

家庭农场,落地更要开花

2015-01-31中国农资评论员徐晓磊

中国农资 2015年21期
关键词:开花农场家庭

□《中国农资》评论员 徐晓磊

传媒时评

家庭农场,落地更要开花

□《中国农资》评论员 徐晓磊

在当下,家庭农场正蓬勃发展,这一新模式顺应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然而,一些地方在家庭农场建设上出现“盲目推进,着力不准”的现象,这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

现在不少地方,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数量有了,但效果一般。笔者了解到,有的农户种植投入成本高,资金周转乏力。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高效、优质的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无法提高种植的效能;另一方面,不知如何获得有力的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找不到贷款或融资的路子,想烧香却找不到庙门。有的苦于技术缺乏,病虫害出现了,常见的还能解决,但是一些新的病虫害或者疑难杂症,只能看着干着急。

还有的地方,为了要政绩,强行推动,搞得农民怨声载道,生活秩序被破坏。甚至有的地方不适合规模经营,硬是去做,削足适履,违背了农业发展的常态,从而使国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走偏。

家庭农场是探索有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中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的重要组织制度的建设。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逐渐具备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但是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该是更多地关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后的效果。简言之,如何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最大化,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从家庭农场自身发展来看,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经营管理;二是技术进步。经营管理不善,必然影响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和市场化进程。好的经营管理,会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选择良好的投资项目,把握好市场与销售,才能做到增产增收。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提,否则,规模经营后随着投入物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带来收益递减,同时,增加生态环境的负担。所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投入要素的性能和配比,才能建立不断优化的农业投入产出系统。

家庭农场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才能良性发展。对于地方来说,要提升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只有这样,农产品、农业生产力才可能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要提升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包括仓储、加工、销售、信息等方面,从而促进有效的社会分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要能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户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能相互密切联系。总之,各地在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中,促进农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家庭农场才能发挥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功能。

家庭农场正在升温,目前全国已有多数省份的市(县、区)出台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文政策,并明确了具体扶持措施。笔者认为,如何让家庭农场落地开花,让农民获得最大化的改革红利,政策的背后,关键还看是否真正落实,数字的背后,更希望看到的是适度规模经营后带来的发展成果。三句话来概述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的期许:深入推进,不流于形式;准确着力,抓关键环节;有效发展,为百姓造福。

猜你喜欢

开花农场家庭
农场假期
农场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