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是生产力”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2015-01-31孙景坛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生产力科学技术

孙景坛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46)



“人是生产力”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孙景坛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46)

传统至今,学术界都认为“人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的观点,并把人作为生产力的基本和第一要素。事实上,把人作为生产力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马克思对此坚决持批判态度,认为“人是生产力”是对“人的贬低”,是资本主义罪恶的始俑,是妨碍“人的解放”的思想根源。在经典作家中,最早明确“人是生产力”的是斯大林,但这是由一系列误解造成的。根据马克思对生产力的探索,生产力是“人的生产能力”,不是人本身。而且,人的这种生产能力可分解为:科学技术,生产工具,人的技能和体能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第一位的要素是科学技术,即邓小平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邓小平

传统至今,几乎在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或有关讨论生产力的论著中,都赫然写着:“人是生产力”,或“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或“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等字样,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在习近平“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1]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在重新研习马克思经典时,惊愕地发现,这一说法并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因此,这个问题需要重新探讨。这里,笔者想对此谈点新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人是生产力”说是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对此持批判态度

必须指出,“人是生产力”说虽然一直被当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之一,可是这一说法在西方资产阶级那里早就有了。如,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经济学家穆勒说:“严格说来,资本并不具有生产力。唯一的生产力是劳动力。”[2]这里的“劳动力”指“劳动者”。即,穆勒认为:劳动者(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力”,或“生产力”。这就是说,“人是生产力”说,不是马克思发明的。马克思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呢?回答是:不是批评和吸收,而是批判和否定。马克思认为:

第一,“人是生产力”是对人的贬低,不是赞扬。过去,就有人认为,把劳动人民说成是生产力,这是对劳动人民的褒扬。马克思说:“把人贬低为一种创造财富的‘力量’,这就是对人的绝妙的赞扬!资产者把无产者不是看作人,而是看作创造财富的力量。资产者还可以把这种力量同其他的生产力—— 牲畜、机器—— 进行比较!”[3]马克思还说:“为了破除美化‘生产力’的神秘灵光,只要翻一下任何一本统计材料也就够了。那里谈到水力、蒸汽力、人力、马力。所有这些都是‘生产力’。人同马、蒸汽、水全都充当‘力量’的角色,这难道是对人的高度赞扬吗?”[4]

第二,“人是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罪恶的始俑。资本主义从来到世间,创造了以往任何时期都无与伦比的生产力,但也包含了种种罪恶,而这些罪恶的始俑就是“人是生产力”。1.使人片面发展。马克思说:“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人为地培植工人片面的技巧,这正象在拉普拉塔各州人们为了得到牲畜的皮或油而屠宰整只牲畜一样。不仅各种局部劳动分配给不同的个体,而且个体本身也被分割开来,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的工具,这样,梅涅尼·阿格利巴把人说成只是人身体的一个片断这种荒谬的寓言就实现了”;[5]又说:“在现代制度下,如果弯腰驼背,四肢畸形,某些肌肉的片面发展和加强等,使你更有生产能力(更有劳动能力),那么你的弯腰驼背,你的四肢畸形,你的片面的肌肉运动,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你精神空虚比你充沛的精神活动更富有生产能力,那么你的精神空虚就是一种生产力,等等,等等。如果一种职业的单调使你更有能力从事这项职业,那么单调就是一种生产力。”[6]2.使人丧失人的主体性和本性。马克思说:“社会条件把人变成了‘物’。如果我把人当作‘生产力’来对待,那么我就是用别的主体代替了真正的主体,我就是用另一个人代替了他,而他现在只是作为财富的原因而存在。整个人类社会只是成为创造财富的机器”;[7]又说:“难道资产者、工厂主关心工人发展他们的一切才能,发挥他们的生产能力,使他们象人一样从事活动因而同时发展人的本性吗?”[8]还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分钟自由的时间,他的一生如果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的需要所引起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末,他就连一个载重的牲口还不如。他身体疲惫,精神麻木,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同时,现代工业的全部历史都表明,如果不对资本加以限制,它就会不顾一切和毫不留情地力求把整个工人阶级弄到这种极端退化的绝境。”[9]3.使人异化。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10]又说:“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说来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因此,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11]异化还殃及到了工人的妻子和儿女,马克思说:“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恶的专制,把工人的生活时间变成劳动时间,并且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车轮下。”[12]

第三,只有否定“人是生产力”,才能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一生都在倡导“人的解放”,只要承认“人是生产力”,“人的解放”就是一句空话。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13]“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14]“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15]这就是说,人就是人,不是生产力,要恢复人的本性,首先就要把人从“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又说:“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1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人是生产力”说之由来

既然马克思对“人是生产力”持批判态度,为什么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都大讲“人是生产力”呢? 1938年,斯大林在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次提出“人是生产力”的问题。斯大林说:“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着重号是斯大林加的——引者)“生产力的状况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们用怎样的生产工具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很明显,生产工具的发展和改善是由参加生产的人来实现的,而不是与人无关的,所以,生产工具变化和发展了,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也随着变化和发展,人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运用生产工具的本领也随着变化和发展。”[17]这是经典作家第一次把“人是生产力”说写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即,斯大林认为:人不仅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且是“最重要的要素”或“第一要素”。

在斯大林的影响下,前苏联的所有哲学教科书都认为“人是生产力”,如前苏联科学院哲学所编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力。……除了生产工具,人,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劳动群众,也是生产力,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的生产力。……因此,社会生产力包括社会创造的劳动资料,生产工具,以及掌握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着重号是“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加的——引者)[18]即,他们也认为人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的生产力”。

在前苏联学术界的影响下,毛泽东说:“生产力就是两项:劳动者和工具”;[19]“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20]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也都异口同声地承认“人是生产力”,如,文革前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说:“生产力的要素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被用于生产的劳动资料,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21]改革初,邓小平虽肯定“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并没有否定“人是生产力”的问题,还说:“大家知道,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2]由此,后来肖前、李秀林、汪永祥教授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仍认为:“生产力则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三个要素所构成。”[23]1988年后,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4]但是,由于不敢否定“人是生产力”,所以哲学教科书对此都阐释说:“生产力的构成除上述三项独立的要素(人、工具、劳动资料——引者)而外,还有一些非独立的要素,例如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近代它已成为第一生产力。”[25]即认为,科学技术原本是生产力的非独立要素,只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表现得“非常重要”,才被看成了“第一生产力”。这种论证是不妥的。因为科学技术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都不是,怎么会超越基本要素,成为生产力的“第一”或“最主要”的要素呢?邓小平去世后,现在的哲学教材都很少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了,又径直认为“人是生产力”。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干部读本)说:“生产力由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26]

为什么从斯大林、前苏联哲学教科书到中国今天的学术界都坚持认为“人是生产力”呢?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一系列学术误解造成的。

第一,是对马克思关于“革命阶级是生产力”和列宁关于“工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误解。如,前苏联科学院哲学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马克思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在列宁的下列名言中也表现了同一思想:‘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是工人,劳动者。’”(着重号是列宁加的)[27]前苏联的“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在“说明”中,对马克思的“革命阶级是生产力本身”一语,也画龙点睛地说:“马克思在揭示‘生产力’这个概念的内容时,指出它不仅包括生产工具,而且还包括劳动者本身”。[28]必须指出,“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是生产力”说的始俑,但这里对马克思原话的引证不全,有断章取义之嫌。马克思的原话是:“要使被压迫阶级能够解放自己,就必须使既得的生产力和现存的社会关系不再继续并存。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29]注意:马克思说“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时,有一个前提,就是“人是工具”,只有在承认“人是工具”的前提下,才能肯定“人是生产力”,否则,不能这么说。应当说,认为“人是工具”,是西方剥削阶级的观点,如,古希腊的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三种:一种是死工具,即锄头、镰刀;二是会发声的工具,即牛、马;三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如前所述,马克思对此持批判态度,所以不能认为马克思赞同“人是工具”说。由此,合理和全面的理解是,马克思这里是在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语言,为无产阶级争取革命的权利,目的是达到“人的解放”,根本不是肯定“人是生产力”说,因为这里的大前提是“要使被压迫阶级能够解放自己”。对列宁论述的引证也不全,列宁的原话是:“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国家里,第一个任务就是拯救劳动者。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如果他们能活下去,我们就能拯救一切,恢复一切。”(着重号是列宁加的)[30]这里,列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的说法,显然脱胎于马克思的“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所以,该说与马克思的说法一样,也是在借用资产阶级语言,目的是要解决“工人、劳动者”的饥饿和生存问题,根本不是赞同“人是工具”的资产阶级思想。

第二,是对经典著作某些关键论述的误译。如,中译本的《哥达纲领批判》说:“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1]此话的第一句,“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中文翻译语法不通,文意模棱两可。即,该说既可以理解成“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的增长”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作为生产力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的增长的关系”,而译文则偏重是第二种意思,显然是在宣传“人是生产力”说。必须指出,《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一部重要著作,出过多种中译本,如“全集本”包括第1版和第2版的译本,“选集本”也包括第1版和第2版的译本,单行本更是有多种译本,但在所有这些中译本中,这一翻译的语法错误都赫然存在,没有被更改。其实,中国翻译马克思经典,大都是从俄文转译的,所以,很多理解错误都来自前苏联,《哥达纲领批判》这段话的误译亦如此。我们认为,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主要应依据德文版,还要参考英文版,据说德文不好懂,一般英文翻译还是比较准确的。如果参照英译本,该段话的英译是:“after the productive forces have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and all the springs of co-operative wealth flow more abundantly,——only then then the narrow horizon of bourgeois right be crossed in its entirety and society inscribe on its banners: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32]据此,正确的中文翻译应是:“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也增长起来之后,从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是说,该段话主要讲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的增长”有关系,而不是后者。由此可见,不能依此把人当作生产力。

第三,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属性的某些论述的理解有偏差。如,马克思说:“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是物,不过是活的有意识的物,而劳动本身则是这种力的物质表现。”[33]马克思又说:“如果完全抽象地来考察劳动过程,那么,可以说,最初出现的只有两个因素——人和自然(劳动和劳动的自然物质)。人的最初的工具是他本身的肢体,不过,这些肢体必定只是他本身占有的”;[34]“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 而是劳动资料(这里不谈采集果实之类的现成的生活资料,在这种场合,劳动者身上的器官是唯一的劳动资料)。”[35]恩格斯也说:“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以前,可能已经经过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胳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36]这就是说,从自然属性上看,人的肢体确实有工具性质,如手有采集等功能,胳膊有杠杆等功能,劳动就是人作为工具体现。但是,不能据此证明马克思赞同“人是生产力”的说法。因为不要忘记,马克思还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7]这就是说,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由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从社会属性上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虽具有工具性质,但不是生产力,人就是人,这是“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

三、如何科学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理论之我见

如果说“人是生产力”不是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应如何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呢?

必须指出,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最好的作法就是重新梳理马克思在创立生产力理论时的某些重要论述,从中体悟生产力思想的科学精髓。马克思说:“如果完全抽象地来考察劳动过程,那么,可以说,最初出现的只有两个因素——人和自然。”[38]就是说,按马克思的看法,人是劳动的要素。但是,人是不是生产力呢?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39]这里,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请注意:这里马克思与资产阶级思想家穆勒完全不同,穆勒的“劳动力”是“劳动者”,即“人”;马克思的“劳动力”是“劳动能力”,不是“劳动者”或“人”,所以马克思就完全排除了“人是生产力”的可能性。而且,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即包括“智力”和“体力”。马克思还说过:“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40]这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总和”的另一种论述。由此,马克思认为,人在生产中,付出的是智力和体力。因此,智力和体力是生产力的元要素,元要素就是最原始、最基本和包含后来所有发展萌芽的要素。

那么,在生产力的元要素中,哪种元要素可再分解呢?应当说,两者都可再分解。不过,由于人的体力很有限,体力的发挥要受智力决定和调控,所以,体力没有必要再分。而智力的变数却极大。关于智力,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41]“对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42]这里,马克思进一步认为,“智力”或称“脑力劳动”,属“非体力劳动”,包括“科学方面的劳动”。这就是说,科学是智力或脑力劳动的结晶。众所周知,科学和技术是相近的思想范畴,科学是技术的知识形态,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形态,由此,科学技术属脑力范畴。这样,智力首先可分解为科学技术。马克思又说:“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43]这里,“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包括将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工具”以及作为人的经验和技能两种形态,其中“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即指“人的技能”。由此,智力或脑力可分解为三个要素:科学技术、生产工具、人的技能。

由此,根据马克思的以上论述,可以总结说: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自然为对象,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或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注意:生产力是人的能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而不是人。人有多种能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只是人的能力的一种。生产力从根本上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不是以往的三要素(人、工具和劳动对象),而是四要素:科学技术、生产工具、人的技能、人的体能。在生产力新的四要素中,科学技术原本就是第一位或居主导地位的要素,不是后来跃居为第一要素的。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44]“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45]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工具是居第二位的要素。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其总和一般可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46]即,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质载体,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每一经济形态划分的指示器。人的技能与体能分别是第三和第四要素。这里,尽管在生产中,人们同时要付出“技能”和“体能”,但“人的技能”属脑力劳动范畴,“人的体能”属“体力劳动”范畴,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白领”优于“蓝领”。[47]这里,也排除了“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的说法,因为问题很清楚,“劳动对象”本质上不属“人的能力”范畴。

综上可见,完全否定“人是生产力”,肯定“生产力是人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能使我们从原理上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有利于批判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纯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原理。第二,能使我们明确生产力是“四要素”说,而不是目前的“三要素”说。尤其是,还原了马克思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思想,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人是第一生产力”,并彻底证明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第三,能使我们进一步尊重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必须指出,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都是人,不是生产力,他们的人格要受到尊重,他们在劳动中付出的脑力和体力应得到相应的合理回报。

[1]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J].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2][34][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2、105、105.

[3][4][6][7][8][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62、261、261-262、263、262、124.

[5][10][12][16][33][35][39][40][43][44][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9、707-708、708、228-229、228-229、203、190、201-202、53、664、20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1.

[13][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3.

[17]斯大林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22、445、446.

[18][27]苏联科学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36-437、436.

[19][2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17、319.

[21]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18-220.

[22][32]邓小平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7-88、87.

[23]肖前、李秀林、汪永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5.

[24][34]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4、274.

[25]肖明:哲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219.

[2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108.

[28][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7.

[30]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1.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23.

[32]http://www.doc88.com/p-7324382189041.html.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0-511.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下册)[M].人民出版社,2014.476.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册)[M].人民出版社,2014.377.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人民出版社,2003.217.

[47]孙景坛.如何科学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新探[J].金陵老年大学文萃,2014,(1).

(责任编辑:木 杉)

2015-11-01

孙景坛(1955-),男,吉林省农安县人。南京市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A811

A

1672-1071(2015)06-0107-06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生产力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