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克强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视频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2015-01-31

中国农资 2015年2期
关键词:主粮集体土地基本农田

李克强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视频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本报讯近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在京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耕地保护重大行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国人多地少,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基本农田红线。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设施农业的发展,既要明确其特殊用地政策,又要严格规范用地管理,加强监测督查,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动真碰硬、重典问责。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定不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园留给子孙后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出批示,要求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坚决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努力建设绿色田园,确保粮食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作出批示。另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分别在会上讲话,对两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必须严格保护。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以高度的自觉抓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严格的措施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永久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确保的耕地,一经划定必须永久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必须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耕地质量有提升,做到“藏粮于地”。要特殊支持、严格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禁止耕地“非农化”,筑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底线。

会议强调,这次两部联合部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的完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规模上从大城市到小城镇,空间上从城镇周边到广阔农村的步骤时序,将核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及时落地到户、上图入库,重点是尽快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随意调整或占用。城市建设要跳出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不得侵占基本农田搞新区,也不能以各种园区、开发区名义非法圈地、占用基本农田。

会议在明确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强调要严格规范管理,树立底线思维,坚持“农地农用”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设施农用地的监测督查。对借发展农业设施为名违法违规用地的,要严肃查处,重典问责,确保“三个不得、三个禁止”规定切实落到实处:即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标准用地,禁止擅自扩大用地规模;不得改变农业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农业设施用于其他经营。

会议要求,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支持和规范设施农业发展,必须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要增强担当意识,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切实提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钉牢,把设施农业发展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马铃薯将成我国第四大主粮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会议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余欣荣表示,将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推进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河南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本报讯日前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已基本完成。

截至2014年10月底,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中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有146万宗,土地面积1369.72万公顷,其中,已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土地证书141.64万本,占符合登记发证宗地数的97.01%;发证土地面积1322.65万公顷,占符合登记发证面积的96.56%。

据了解,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覆盖全省农村和城镇的全部集体土地,涉及农村所有农户和城镇部分农户及使用集体土地的所有单位和个人。河南省自2011年8月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来,全面查清了省内乡镇、村、村民小组三种所有权主体类型及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宗地数量、分布、面积、权属界线和使用情况。

农业部:现代生态农业典型带动体系已初步形成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部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有关情况。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市、县、基地的现代生态农业典型带动体系。

唐珂指出,当前“三农”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先天不足,地少水缺,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环境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并存。

针对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唐珂认为,各级农业部门的工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农业环保和农村能源工作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已建成由2个国家站、33个省级站、300多个地级站和1700多个县级站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体系以及完善的全国农村能源管理推广体系。

二是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启动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印发了《稻田重金属镉污染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和《稻米镉污染超标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并在积极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再上新台阶。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单位)2498个,技术推广面积14亿亩次,设立106个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户用沼气4200万户,沼气工程近10万处。

四是农田残膜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在甘肃、新疆等10个省区180个县实施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新增残膜加工能力8.1万吨,新增回收地膜面积3400多万亩。

五是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得到新提升。先后两批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0余个,带动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点2000多处,连续多年实施了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

农产品全部取消政府定价

本报讯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8个文件,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其中,首项便是放开烟叶收购价格。按照发改委规定,自2015年起,将放开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各品种、各等级烟叶收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由于烟叶收购价是农产品领域最后一个实行政府定价的品种,此举意味着自1978年开始的国家农产品价格改革之路,在历经38年之后,我国农产品政府定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将全面形成。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近日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实现农业创新驱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注入创新活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14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预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6%。

72%

2014年,烟台港全年化肥出口量同比增长了72%,一跃成为世界化肥出口第一港,超过卡塔尔的乌姆赛义德港,化肥“FOB”烟台价格体系进一步巩固。

1.14亿亩

山东省农业厅数据显示,山东省现有耕地1.14亿亩。高产田4445.37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9%;中产田4362.2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8.2%;低产田2592.43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2.8%。

21万吨

2015重庆市春耕需肥作物面积预计为3277.5万亩,同比增加17.3万亩,增0.53%;预计化肥需求近21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加0.1242万吨,增0.60%,其中氮肥13.1545万吨,磷肥5.3149万吨,钾肥2.5291万吨。

(本版文章均由本版编辑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主粮集体土地基本农田
集体土地征收法定程序变迁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容城县河西村、龚庄村全部签订集体土地征收协议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我国基本农田立法的四大软肋及其对策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问题的若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