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15-01-31高建波

职教论坛 2015年32期
关键词:中国梦价值观职业

□高建波 张 迎

浅谈“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建波 张 迎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围绕“中国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二者之间关系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尝试探索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中国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了“中国梦”其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是与每个大学生青春梦想、职业梦想一致。当代大学生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含义,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成为中国梦强有力的实践者、推动者[1]。职业生涯规划是人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的各种职业目标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活动,也是个体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并不断制定和实施新目标的过程,包括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作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尽早对行业发展做出准确而有效的判断,能帮助个人发现自身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能够尽早对自身阶段性发展做出调整和完善。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中国梦”的关系

“中国梦”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实践。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学生发奋图强、刻苦努力,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中。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促进一个人思考人生意义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2]。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智逐渐趋于成熟,但又没有经过社会的濡染,如同白纸一张,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个人的发展也好,社会的发展也好,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3]。“中国梦”是一项必然实现但同时任务艰巨、时段较长的系统工程,在“中国梦”引领下,大学生更加地坚定理想信念,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努力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一)“中国梦”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同样也是大学生的梦想。如果每个大学生的个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因此,要想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将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国家理想结合起来,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将其有机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国梦”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成才的条件。“中国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着支撑与引领的作用。“中国梦”不仅为当代大学生铺垫了光明的发展道路,还在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多个方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理论依据。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全国人民脚踏实地、奋力拼搏才能实现。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既看重人与职业的匹配,而且更加关注人与职业的发展。“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理想,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并付诸实践,才能有效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要想使我们的人生没有遗憾,过得完美,就需要规划好每个时期的不同任务。大学阶段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是职业发展的准备期,这个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协调并处理好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提高对职业选择的把握能力。人生规划是方向,成长规划是目标,职业规划是手段。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做充分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合理定位,逐渐理清生涯发展方向,形成明确的职业意向,为今后的成才、发展做全面、长远的打算。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个人的职业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梦”的背景下求得自身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就必须对影响我们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调整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从而顺应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相对集中,好的企业多,择业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反之,经济欠发达或者不发达地区,择业范围就相对小。这都影响着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家庭影响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人的一生都与家庭相伴,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庭成员想法的影响,未成年时期,家庭对孩子职业意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父母的职业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环境,“子承父业”的现象并不鲜见,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一言一行都会转化孩子的价值标准。家庭的经济条件关系到子女的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关系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就业途径,父母对子女成功的不同期待,会影响子女对职业的不同选择。

(三)教育背景

每个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其选择职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职业行为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个人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价值观念等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否受过教育,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对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倾向于选择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而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人一般只能选择体力劳动的职业。

(四)个人需求和心理动机

真正能引发职业需求的心理动机:生存动机、地位、责任、权利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有定位,而且都在往好的方面去努力,追求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比人好、为儿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和条件等。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因为他们的个人目标明确之外,还因为他们能把握合宜时机、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不足

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对自身认知不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知己正是自我认知的意思。自我认知包括兴趣的自我认知、人格自我认知、能力的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的自我认知。如果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认知,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未来发展,都会碰到难题。心理学家叶弈乾说过:对于大学生而言,兴趣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取向[4]。

(二)职业认知不清

职业是大学毕业生即将担任的社会角色。当前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不清。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职场道路上走得并不顺畅,与他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没有做好职业认知有很大关系。知己更要知彼,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三)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还没有完成从依赖性的学生到独立的社会角色的转换。他们对未来有着非常多的憧憬,偏好于职业生活,而缺乏对职业的理性思考和规划。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深刻的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相对薄弱,缺少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在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随着这些年来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这种情况越发严峻。

(四)职业目标不切合实际

年轻人喜欢谈理想,但通常情况下,这种理想都不够理性,常常表现为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年轻的大学生们通常都没有细致思考客观分析过。

四、对策及建议

(一)主动地认识自我,理性评价自己

选择一份工作,其实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种人生。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选择上忽视了自我的因素,那以后的人生就会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大学生通过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求助于专业机构的老师,以及参考别人的评价从而对自身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然后根据现实和对自我的评价来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自我评价,也是让大学生从“我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转变为“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现实想法的过程,对自身要有正确的职业规划。在做自我评价时,要适当、全面、客观、有发展性地进行评价,避免盲目的自信或自卑,不能主次不分,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人为的约束自己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成就完美人生。

(二)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及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培养自身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择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与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要具有科学的、实事求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竞争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三)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个大学生仅按照专业计划完成了专业学习,成为一个合格毕业生还不能算是一个胜任所选定的职业要求的人,还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适应自己所选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个人应根据职业发展的需要,选择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选择要参加的培训和要取得的证书,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积累适应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规划比赛、情景模拟、参观企业等活动。作为学校应主动提供各类实习、见习、兼职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职业规划氛围,创造更多的条件、机会,让学生多了解职业,促进其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侧记[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h/ 2013-03/17/c_115055439.htm.

[2]洪向华.民族复兴中国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

[3]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17):15-16.

[4]代玉龙,曹玉兰.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5):66-67.

责任编辑 殷新红

高建波(197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迎(1976-),女,辽宁沈阳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3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梦’实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编号:13YD014),主持人:高建波;2014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西省校园招聘会成效数据分析——以江西某高校为例”(编号:14YB066),主持人:张迎。

G715

A

1001-7518(2015)32-0033-03

猜你喜欢

中国梦价值观职业
我的价值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