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的价值观探讨

2015-01-31丁霞

职业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价值观道德

丁霞

(信阳高级技工学校,河南信阳464000)

德育的价值观探讨

丁霞

(信阳高级技工学校,河南信阳464000)

德育新课程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强调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作用。为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研发课程,制定德育目标,通过道德教育的实用与实效对比,界定道德教育的价值范畴。

德育;价值观

0 引言

新的德育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反映了教育理念的人本性。使学生从接受者到发现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从传道者到参与合作者的转换,凸显了从行为到思维,从主体到主导,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教师的改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改变,能够提高德育的实用性与时效性,获取经验,体验道德情景。关注知识点与知识面的价值范畴,必须充分重视德育的价值观问题。

1 德育价值观的三种关系对比

1.1 人为性与人本性的区别

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以教育学生为核心,学生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的训练,教师拥有从事教育工作所对应的技能,教学要符合教育活动的规律,这种教育行为可以看做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种行为即人为性。现代教育理念是教师、课堂、教材三维观的教学模式,反映了在当今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发生变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应当重塑师生互为对象的新型合作性关系,教育教学文本需要重构开放式的理解,这种教育观可以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人本性。

1.2 行为与思维的改变

教育教学观念最大的特点是对于德育思想观念、认识方式与价值取向的理解,具体表象为行为与思维的不同。行为的特点是它反映了德育教学内容的存在性,存在的基础是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交融。由于德育的历史性特点影响了对道德的理解,任何对于当前德育的理解都会加入个人的思想行为、知识经验、文化意识,这会导致道德的偏差与影响对价值的认同。

1.3 主导与主体的换位

当前的教师与学生谁为主体或主导的争论,最终反映在对教学资源的理解与教学效果的评定上。道德价值观要体现三个目标,首先必须要强调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塑造道德学习主体的人本性,使受教育者能够重塑自身学习目的性;其次是理解道德内涵,拓展道德学习空间与时间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与主导的角色互换,使教育活动成为解放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培养有个性与富于创造性的社会人的过程。

2 德育价值观范畴界定

2.1 实用性与实效性效果不同

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根本目标是实现道德的学习效果从实用到实效转变,传播先进的价值观,引导教育向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发展,建立开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学习知识量的积累,应对各种考试的弊端。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通过对话、交流、沟通等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而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也不能以教师权威去强加给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学习方式与价值立场。学校的道德教育要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传播高尚的价值观,实现教育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目标。

2.2 知识点与知识面范围不同

传统道德教育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把课本与教材当成了中心,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夸大知识价值本身,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道德教育局限于某一点上,道德价值范围狭隘。当前道德教育作为调节人行为的社会活动,通过落实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社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完成道德知识到道德精神的转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道德素养,避免人的精神生活被物质生活所困扰,保持对人、事、物认识的平衡。

2.3 经验与体验感受性不同

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确立了课程资源的性质,提出了有效的课程开发的要求,从当前的教学资源出发,把握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了教师即课程的新观点,反映了教师运用教学经验的同时,可以体验课程的变化,也为校本课程与生成性课程开发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用发展的观点与对道德课程的体验组织教学,这就对教师的人生阅历与道德的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必将推动德育教育的新的变化,鼓励教师善于联系生活,联系社会,活用教学资源。

3 德育价值观下的教学过程实施

3.1 以有效教学树立价值观

学与思的关系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标杆,学习的动力古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具体方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只有正确运用恰当的教法,辩证运用德育的典型案例,合理使用德育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提升德育效果。教学方法宜采用发问、提问、反问等引导学生思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要有预见性、前瞻性。

3.2 以教育理念引导价值观

教师为人师表,亲历身为,这种师德影响甚至大于学问。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师范性在于启发与诱导,在教学行为上始终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髓,在教学互动的双边过程中提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思想碰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耻下问,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未知,追求知识的真谛,还要理论与联系实际,保持与教学信息的同步,与当前教学前沿知识同步,教学行为真正体现“细微处见真知,细节处见拙见”。

3.3 以教育信仰实践价值观

教育职业应当树立一种信仰,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其终极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以高尚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传播道德的正能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4 结语

德育教育是价值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的幸福。学校教育应当为学生的现在与将来的美好生活做好铺垫,具体的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学习技能;审美教育;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分辨是非善恶;有一定精神与信仰追求,有理智与有爱心;参与慈善活动,参与交互学习,参与体验社会的生活场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致力于他们的生活观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管理。

[1]克里夫·贝克.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2]舒志定.教师教育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3]靳玉乐.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转变[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编辑 马海超)

On the Values of Moral Education

DINGXia
(XinyangAdvanced Technical School,Xinyang464000,China)

The newcurriculum ofmoral education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idea,takingstudents as the present, and fullyemphasizes the initiative role of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In order tomeet the needs ofthe current teaching, teachers must change their roles,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curriculum,and make the moral education target.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the utilityand actual effect ofmoral education,the value categoryofmoral education is defined.

moral education;values

G41

B

1672-0601(2015)11-0022-02

2015-09-13

丁霞(1979—),女,河南长葛人,信阳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价值观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