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演变简史:翔实而清晰*——徐刚《美丽汉字》评介

2015-01-31罗美君

中国出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小篆朝代甲骨文

□文│罗美君

汉字演变简史:翔实而清晰*——徐刚《美丽汉字》评介

□文│罗美君

汉字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北京大学徐刚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汉语语言文字研究,他的力作《美丽汉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把汉字演变这一纷繁复杂的过程,从历时演绎的角度,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翔实而清晰地介绍了汉字演化系统和动因。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系统、全面、清晰地呈现了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该书按照汉字形成的原貌,从汉字的起源开始,逐一呈现了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在描写这种演变过程时,以朝代的更替为线索,描述各个朝代文字的特征,呈现了汉字形体的形成过程,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作者在论述文字变化时,按照朝代更替的顺序举例列出“马”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如:(西周前期)→( 西周后期)→( 春秋),让读者对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明确了各文字形式形成的具体年代。他肯定汉字字形“甲金篆隶楷”的发展演变顺序,并试图肯定字形形成的具体朝代。众所周知,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从某一字形到另一字形的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的发展有很多重合时期,需要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明确字形的具体形成时期。作者根据自己对古汉语的研究,结合大量的出土资料确定了“甲金篆隶楷”汉字字形形成的具体朝代,例如:他认为隶书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形成,秦朝虽然以小篆统一文字,但当时通行字体实际上已经是隶书,不是小篆。

资料翔实,论据可靠。整本书引用了大量考古学发现的资料来论证字形的演变,包括兽骨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金文、简帛上的文字等。作者用这些出土的第一手资料结合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解释,为我们能正确把握汉字字形的演变顺序以及文字成形的具体年代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以后汉字字形的研究者提供了借鉴和线索。

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书中丰富多彩的图文介绍和引用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都变得有趣,作者从汉字发展的历史角度,把相关背景知识穿插其中,整体上介绍了字形形式的演变路径、各个朝代字形的独有特征以及汉字演变的社会文化动因,能让读者对汉字字形的演变框架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对汉字的形体考察,不仅让我们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领略到汉字这一人类文明智慧结晶的无限魅力,而且更能吸引读者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书中亦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知道,汉字“形-音-义”关系的解读是全面认识一个汉字的基础。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形成之初,据义而构形,是根据语词义来构造字形的。我们对古汉字的理解不应只是从形式上去认识,而是要厘清这个字意义的由来,如此我们才能正确掌握这个汉字。如:作者仅给出了好几种关于“男”字的甲骨文写法(或或),但是没有给出“在田里出力的是男子”的语义,如此,没有甲骨文知识的读者是很难明白这个字的形体为何如此。

然而瑕不掩瑜,该论著主要学术和应用价值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翔实、简明扼要地呈现了汉字字形发展的“由繁到简”和“象形程度不断降低”的历史演变过程;二是能激发青少年对“汉字”美的感知、享受和敬重,从而生发出一种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程度义构式的语法化研究”(14YJC74006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小篆朝代甲骨文
宋伯军小篆作品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猜朝代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小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