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般本科院校艺术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研究

2015-01-30郭宁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艺术类职业规划

文/郭宁

基于一般本科院校艺术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研究

文/郭宁

进入本世纪以来,艺术类专业招生热历年不衰,各院校纷纷开设艺术专业或扩大招生规模。同时,伴随着院校合并热、专升本热,二本学校大幅增加,很多学校不顾自己的办学条件也纷纷上马艺术专业,这导致了近些年艺术生数量大幅增长。值得反思的是,在艺术生的教育方面,一般本科院校或由于经验不足,或由于资源有限,往往采用类似于传统教学的方法,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背诵各种课本、定义、理论,而忽视了对于艺术生来说尤为重要的实践。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生教育的特殊问题再加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其他因素,造成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普遍难以实现,很多院校将目光多关注在考研、考取公务员等方面以提高就业率,而对于艺术类的大学毕业生,本身并不都具备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实力,而盲目的考研反而愈加凸显了他们的不足,造成学生心理和自信心的伤害。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

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生;就业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年突出。综观国内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三难”和创业“三低”问题,这是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层面,教育体制层面,还有大学生的主体因素,如个人素质、价值取向等。三是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主要是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一般院校不涉及985、211或者省部共建的重点院校,同样不涉及艺术类高校。而是指2000年,大学开始扩招之后,有专科升本,或者是院校合并之后成立的本科院校。

1.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现状

1.1毕业人数众多。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类毕业生人数从前几年呈爆发式增长之后,这两年呈现平稳态势,始终在50多万上下,我国部分省份艺术类高考生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

1.2就业质量偏低。在每年几十万的艺术类毕业生中,大部分的毕业生为了生计选择了和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能对口就业的人数不到总数的30%,找到满意工作的更是不足10%。在教育部公布的就业困难的专业当中,美术学、音乐学的就业难度最高,本年后失业的比率达到了15.6%和15%。根据《就业蓝皮书》上的数据,以戏剧影视类和音乐舞蹈类专业为例,这两个专业主要是培养演员,10年招收17万学生,但近几年该行业新增岗位只有2万余人,年均需求数不足5000人。

1.3创业人数增加。随着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文化市场在逐渐升温。国家近年来开始鼓励大学生创业,由于文化类公司创办成本往往较少,创业门槛较低,艺术类毕业生的创业人数明显增加,但企业存活率依然较低。

1.4考研、出国深造比率较小。相比其他专业,艺术类毕业生的考研人数和录取比率都偏低,出国深造学习人数比率也不高。

2.造成一般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艺术类毕业生数量庞大

一是由于我国在高考时,对艺术和体育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不高,特别是艺术类的本科线往往比正常的二本线低二三班百分。目前很多高中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为了上大学,把考音乐、美术、播音等艺术类专业看做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二是进入本世纪以来,艺术类专业招生热历年不衰,而艺术类专业对教室、实验设备、师资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创办门槛非常低,导致各院校为了招生和学校发展,纷纷开设艺术专业或扩大招生规模,导致了近些年艺术生数量大幅增长。以作者所在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从06年建系的100人,到2014年该系在校生是1600人,足足增长了16倍,这也是我国很多二本院校在不停的新建专业的缩影,也是学生增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2一般本科院校的艺术类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全国各大高校都在迅速发展,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一般扩大招生规模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原有专业的招人人数;二是新开设专业,一般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之上开设相近专业,比如在美术学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人数增加了,而专业课教师数量、硬件设施、教学道具等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学生的增长比率,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普通二本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的授课方式一直都是以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为主,老师在教室里教,学生在学校里学,除去专业美术类的学生需要外出采风、写生,其余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在学校内部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不接触社会和企业,对当前社会的就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等知之甚少,那么这些学生的就业如何保证,而高质量就业又从何谈起。

2.3学生对就业准备不足

很多学生越是临近毕业就越是感到迷茫和害怕,迷茫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害怕是因为到社会上在知道自己的职业素养距离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大部分学生从生活到学习到娱乐都不离开校园,认为学好专业课就什么都好,缺少对外部就业环境的了解。更有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因为大学没有了高中班主任和家长的严格约束,整日迷恋在游戏和影视剧中,把专业课都荒废了。

2.4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引入职业指导较晚,高校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整体来说,高校对职业指导的重视不够,职业指导的体系也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队伍不完善,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都是由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和辅导员兼职,这部分老师没有就业和创业的经历,对职业指导的投入也较为有限。二是资金投入不够,因为科研平台的搭建、教师的外出培训都需要资金的长期扶持。三是与外界交流不够,指导教师如果不走出去,对外不了解,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择业和就业。

2.5学生对考研、出国有认识误区

由于就业环境的压力,很多在校艺术类毕业生都想报考研究生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为了真正的去研究艺术,而是为了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来充实自己的经历和暂时逃避就业压力。但是由于这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艺术类的学生多而硕士点较少,所以真正考上的学生数量并不多。一般创作艺术的原材料比较贵,而且需要自己购买,所以学习艺术类专业通常需要较多的经济支持,而出国一是一项不菲的支出,所以高昂的费用是艺术类学生出国较少的主要原因。

3.对提高一般性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3.1提高学校对艺术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个人才应该是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所以高校的专业设置因该立足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角度。

3.1.1普通二本高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所以应该加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建设,像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设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当前社会所大量需求的人才。

3.1.2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有高学历人才,也要有在行业内的精英人士,只有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又能让学生学到行业内的先进知识。

3.2改变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讲台下,只有好学生在听。这就是讲课,只对讲的过程负责,老师只要把要点难点讲出来,学生能学到多少那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但现在很多学生都在毕业后去技能培训班,因为培训班的讲师是要对结果负责,也就是不管怎么教,让学生学会并能实际应用为最终结果,这也是学生喜欢上培训班的原因。

3.2.1高校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改变教师的授课形式,让授课形式多样化,把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作为教学目标。

3.2.2增加学生实践环节,现在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在走校企联合培养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艺术类专业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采取“学习理论——技能培训——企业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生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所需要的技能水平。三是采取个性化教育,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自己的天性,他们活泼,有创造力,不愿意被拘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愿意下劲去努力,有冲劲,那么我们在培养他们的时候,也应该注重他们的差异化,突出他们独有的这些优势,让他们的优势变成核心竞争力,以支撑他们的就业。

3.3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

职业规划是一门包含自我认知、学业规划、就业技能、生涯发展的综合型学科,是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的重要指导课程,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都已经初步建立起立职业指导体系,但由于发展较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教师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1正确认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要让学校和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把这门学科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规划能够在毕业前就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3.3.2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学校要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仅是由校内专业教师组成,更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由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等组成的校外指导教师团队,这样可以让理论和实践更有机的结合。

3.3.3加大资金投入。我国目前没有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有关的二级学科,高校的职业规划教师需要跨专业学习,这就需要学校要有充足的资金为教师的连续培训提供保障。还要搭建科研平台,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科科研水平,又可以完成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

3.3.4完善课程设置。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在大二或大三当中的一个学期开设职业指导相关课程,并且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如果想要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这门课程需要贯穿大学四年。大一学要学习自我世界的探索以及确立学习计划,大二时要学习职业规划,进行行业和职业的探索,大三要根据职业倾向来有针对性的去提升专业技能自身的可迁移技能,到了大四就要学习求职和应聘技巧、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多去目标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样才能发现自身和企业需求的差距,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于在毕业时候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从而顺利就业。

3.4政府、社会加大对艺术类学生的招生引导和就业帮扶

3.4.1引导高中学生不要盲目报考艺术类专业。要通过社会舆论加强引导,通过高中的专门性课程教育学生和家长对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正确认知,不能因为要上大学就报考,这样不但浪费国家和高校的教学资源,也是对学生将来的不负责任。

3.4.2社会应给予就业帮扶。一是政府应引导文化产业健康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通过当地的就业机构和私营培训企业能够针对当前企业需求比较大的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个人才应该是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但是在现实中很多高校,特别是普通二本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新速度太慢,远远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和当前社会、企业的需求标准没有对接,这也是当今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工也难,难以找到可以创造价值的人才这一现象的原因。所以要想改变艺术类毕业生或者是其它专业毕业生,最根本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社会现实需求而定,学生的思想和能力也要和行业、职业的要求相匹配。这需要社会、高校、学生三个方面一起努力,才能缓解就业难这一难题,让学生学有所用,安居乐业。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华云: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高等教育研究(第二辑)[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3]唐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7(10).

[4]张永祥:关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就业,2008(32).

郭宁(1984-),女,汉族,河南商丘市人,讲师,团总支书记,艺术学硕士,商丘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创业就业、团学工作。

G

A

2095-9214(2015)03-0250-02

商丘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艺术类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艺术类专访心得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