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助理团队运行模式研究——以南航金城为例

2015-01-30左奇雯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助理成员大学生

文/左奇雯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可获取的知识在逐渐增加,但毕业生工作能力与面试单位需求的不匹配仍是阻碍大学生就业路的绊脚石。而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工作组织方式,以其独特的运行模式和显著成效现已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如何将学生助理团队培养成适应高校管理的团队,是各大高校都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而运行模式的创新及规范是保证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和治本之策。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学生助理团队构建基础与理论模型

学生助理团队,是由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面试等选拔层层筛选出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精英组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我校是一所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创新意识的规范化学校,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环境。学院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助理团的创建也正式迎合了这一思想,培养学生从单调的学习中走出来转向社会工作中,为今后自身的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而设计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与战斗力的高效团队,需要明确所创建团队的优势和劣势,合理运用管理学上的SWOT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分析因素得出相关结论。在实际运行中,构建一个管理层团队并不容易,但通常可以借助一些管理工具来简化团队日常工作,比如团队规章制度,成员的激励条例等。在团队创立初期,内部的分工运行模式和岗位职责的分配方式,在很多团队建设中都很容易被忽视,而这也是导致团队整体得不到提高,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通过运用高层管理团队的理论建设模型,Finkelstein和Hambrick一起提出了管理团队所需的三个核心要素:组成、结构和过程。这个结构模型涵盖了专业方向、异质性水平和冲突处理等一系列可能遇到的行为。将其应用到我们创建的学生助理团队中,则要求每个成员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工作内容与成员就业方向和目标能力相符合,贯穿“以人为本”宗旨。

二、团队运行模式与成员职责分工

团队的运行模式是指一个团队在运行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与团队创造的成效密切相关的管理方式。它的对象是运行过程和运行系统。运行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运行的第一大对象。运行系统则是指上述过程中会用到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现如今,团队建设的问题已成为各界学者争相讨论的问题。关于团队建设的阶段划分,著名的管理学家布鲁斯·塔克曼将团队的建设期分成了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为: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器和休整期。其中,规范期很关键。团队在这一期间要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使得团队成员可以充分发挥自我长处,同时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这就要求团队运行模式中需要有“一个出发点,一个制度,两种方式,多元化建设”。

1.“一个出发点”:定向培养就业能力

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所需的职业素质中不可缺少的,这两个素质是劳动者对职业了解和适应的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大学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如今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创新型人才将是最为核心的需求。学生助理团的创建出发点要与时代相适应,要让学生全面的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欠缺的能力,从而在团队的运作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定向培养。比如想从事管理层的工作,那么就需要在团队中多接触管理学的相关技巧,了解如何分配、管理、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想从事技术类的工作,那么个人的专业技能就非常重要了,在日常工作中就要熟练掌握各项技术,并不断拓展自己。

2.“一个制度”:团队管理条例

以南航金城经济系为例,助理团成立初期,以“制度化,规范化,效率化”作为团队运行的基本准则,团队成员根据这一准则,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经济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助理团队工作管理条例》,该条例结合助理团实际工作情况,从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奖惩制度三个方面对助理团工作进行了细致规范。《条例》规定,助理团内不设主要干部,每件事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任务下达的当天谁值班就由谁进行全权负责。这样,既避免了因权力集中而导致的个人主义,又避免了因责任不清而导致的互相推诿,每个人在任务实施的过程当中也锻炼了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同时, 《条例》的奖惩制度也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了激励与约束。

3.“两种方式”:分工与合作

(1)细节分工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合理的分工。团队内部成员的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差异,这就需要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每个成员都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及价值。在项目研究期间,经济系助理团全程参与负责了第二届江宁大学城心理微电影大赛的拍摄。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用两周的时间高效率的完成了从演员甄选,确定工作人员,协调拍摄时间及后期剪辑等工作。短短时间内让助理团每一个成员学会分工合作,工作高效率,高质量,高细节。期间协调解决拍摄中遇到的困难,更好的提升了助理团成员随机应变的能力。用最快最好的方式解决事情成为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的第一反应。

(2)团体合作

一个组织具有相同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企业文化上的反映,称做团队精神。一个团体如果不能拥有团体精神,就是一盘散沙,不能有统一意志和行动,当然就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而团队精神的体现则是在团队的合作中。

近年来,社会各界 (尤其是企事业单位)都在关注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而注意到团队的合作精神在工作中的必要性,这也加大了团队精神研究培养的力度。目前,在校大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培养已达成共识,而各大高校也应采取有力的措施,营造客观公正,公平竞争,谦虚礼让的团队合作氛围。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倘若单纯依靠高校里的教育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研究中所提到的学生助理团队就是将这种团队的合作精神运用到实际中,使得“1+1>2”,即“集体智慧大于个体之和”,每个人都可以最大的发挥潜能,这就是团队和个人双赢的结果。

(3)分工与合作结合,提高团队凝聚力

一个团队要想明确前进的目标向更高方向发展,团队里的成员就要守住平淡各自发挥所长,从活动的策划者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成员间也要合理明确分工,将骨干重点培养,对一般成员也要平衡对待,发现每个成员的独特潜质并动员团队共同出谋出力,增加团队成员互相了解的机会,共享工作成果。

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氛围的渲染会对成员产生强大的动力。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团队氛围可以使每个成员都心甘情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好工作,工作效率成倍增长。

三、研究展望与成效

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经济系的学生助理团运行良好,各成员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团队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以及执行方式。思想是进步的源泉,团队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会让团队成员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的策划管理中去,这种积极的探索改造对成员自身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现在的许多学生组织的运行模式中,思维较为固定,具有固定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虽然表面上是保留了学生组织独有的特色,但同时也导致组织内部的工作安排过于僵化,容易让团队的成员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新鲜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进入到社会的重要纽带,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将关系到个人的就业问题。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断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思路。

[1]杨六栓.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启示 [J].河南社会科学,2010(03)

[2]程贯平,刘海山.高层管理团队理论模型的发展 [J].现代管理科学,2009(03)

[3]李国仓.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J].中国高教研究,2015(02)

[4]姚建萍,孙德芬.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以系统论为视角[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04)

[5]黄达人.大学的使命、精神与声誉 [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

猜你喜欢

助理成员大学生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助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BEBEAUTY 助理健康生活 绽放非一般梦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