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2015-01-30武晓红李自维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毕业生

文/武晓红 李自维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文/武晓红 李自维

导师简介:李自维(1969.7-),女,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 。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高度实现社会化,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相互协调补充的强大体系链,其各要素之间是密不可分、不可割裂的关系。其就业服务体系值得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借鉴与学习。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德国

1.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特点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实现高度社会化,主要体现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合作。其优势是可高效合理、规范有序的利用社会各种资源。

1.1政府为主导。在德国,政府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十分关注的。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政府系统为主渠道,中央政府设立联邦劳动总署,地方设立劳动局,政府的系统功能与运作方式主要是信息统计、网络服务、就业培训,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化劳动部门系统的就业服务职能,依靠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较充足的经费投入,加强就业配选。①

1.2企业积极配合。德国坚持的是双元制教学,在其社会教育观念里,企业对高校的教学、教育、就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义务。企业主动为大学生提供顶岗带薪的实习岗位,定期向相关部门企业就业信息,并向学校投资和制订学生培训计划等等;部分大学生毕业前就确定了劳动雇佣关系。德国企业主动积极的配合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1.3学校为中介。德国高校虽然是自主办学,倡导学生自主择业,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主要起中介作用,一般通过校外政策和校内就业指导的内外结合方式,帮助毕业生就业。校内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对即将进入本校学习的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就业设计,使其在校期间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提高就业能力;为学生安排实际工作岗位,使其能够通过实际的生产工作,获取综合职业能力;设置面试技巧、就业技能、岗位咨询、能力测试等课程,全方位提高捕捉就业机会能力”。②

1.4私人介绍所为补充。德国于1994年出现私人介绍所,它的运营需要经劳动总署的批准注册,多数属于盈利性机构,但是只面向企业一方收费,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联系的桥梁。私人介绍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服务的范围广、灵活性强。有效补充了政府、企业以及学校服务的不足之处。

2.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2.1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起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并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办公室。就业服务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有提供就业咨询、建立本校的就业信息网站、毕业生就业培训讲座、开展模拟招聘等。

2.2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首先,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工作服务系统还很不健全,政府与学校的配合程度不够密切;其次,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未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之中。某些高校存在工作人员片面追求工作绩效、虚报就业信息,就业服务部门形同虚设,并未发挥其真正效用等问题;再次,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远远不够,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3.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3.1实时掌握政府政策动态。政府的有效支持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与保障,起到引导和统摄全局的作用。高校应不断提高本校的科研能力,不断创新科研成果,为政府工作献言献策。同时,应实时掌握政府的政策动态,及时回应国家的方针政策,以便更好的结合国情开展高校各项工作。

3.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前提是政府对企业有所作为,使企业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对国家的人才培育有所投入。双方的合作不应仅仅局限于针对毕业生的短暂、临时的校园招聘会,应侧重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育和就业培训计划的长效机制。

3.3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的重视度。首先,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全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其次,设立就业心理辅导部门。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心理辅导的工作不容忽视,它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4有效利用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在于“统计、梳理就业数据、信息等,为其他主体决策提供依托,采集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高校及毕业生,通过大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出工作经验、职业优缺点等有助于毕业生就业、成才的文字材料,供毕业生学习、借鉴”。④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社会资源,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与学校的就业服务部门与职业教育形成有利互补,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3.5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作为就业服务的主体,其自身的就业观对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再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1]刘和忠《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2][4]蔡克、刘浩《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3期(总第787期);

[3]程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

[5]孙倩、沈光《大学生就业制度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J]《人民论坛》

武晓红(1988-),河北邯郸市人,在读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

G

A

2095-9214(2015)03-0244-01

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