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启示

2015-01-30刘文艳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教授

文/刘文艳

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启示

文/刘文艳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校教师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德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高校教师培养制度,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可以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德国高等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19世纪初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以后,德国大学的办学模式享誉世界。德国高校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传统并给予教学和科研充分的自由。在教师的培养方面,重视高校教师制度的建设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以期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促进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一、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

德国《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德国高校专职教师分为教授、助教、合作教师和特殊任务教师四个层级,进入高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在德国高校,教授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群体,组织并负责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但要获得教授职位,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层层筛选,还要经过相关州政府教育部门批准,才可以被正式任命为教授。对于大学教授的聘任实行强制流动政策,即通过评聘分离,获得教授资格的人不得在授予单位应聘,保证大学吸收各方学者,汇集了不同学校的长处和特色。而德国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招聘十分严格,并通过普遍实行教授责任制,设立教学助手的岗位,针对青年教师实施的青年教授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都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趋势,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也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而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德国在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以下的特点:

1.多样的教师岗位类型

在德国,高校教师的岗位类型多样,分工明确到位。一般可分为教学助手,初级教授,专业教授,实验型教授,综合性教授。青年教师一般处于教学助手和初级教授这一阶段。教师助手大部分是博士生,作为助手被分配给教授。教学助手不仅有责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必须从事教授的研究和其他工作。初级教授没有教学助手,他们的工作自由度很高,可以独立完成研究。学校会每两年对初级教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其是否能拥有这个职位和晋升到其他类型教授的机会。这样的职位设置使得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不同,选择教学助手、初级教授或实验型教授的不同岗位,并给予青年教师很高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潜在能力,这些岗位给青年教师提供了长远发展的平台,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目标与职业要求相契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严格的聘任制度

德国大学教师聘制度十分严格,聘用对象大多数要获得博士学位,并具有教学、科研工作能力,除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教授可以是终身制外,其他类型教师都实行长期合同制和有限期合同制。德国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处于助教和初级教授的位置,助教通常是3~6年的合同。合同到期时,也可以续签,有些可以累计达到12年,但是通常都不再延长合同。初级教授通常也是合同制,一般是6年的合同。这是一种即“非升即走”政策。这种合同制使得青年教师为了自己的职业前途,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和科研能力。

3.灵活实效的教师培养方式

德国对高校教师采用的是合作培养模式,即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学校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从事另一份与其主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德国普遍鼓励高校教师在外进行有利于本职工作的兼职活动。这种合作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让高校教师随时掌握经济和科研发展的最新动向,大大提高他们的实际科研工作能力和工资收入,而且也能把最新科研技术成果、科研方法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宽学生的视野。另外,德国大学实行教授讲座制,教授是专业的权威,讲座教授课可以通过分配获得与大学签订合同的博士生作为自己的助手,并合理合法地自由使用这些助手,教授可以决定助手合同的有效期并对其博士论文进行监督和评测,助手不但要完成合同规定的助教工作,还要参与教授的相关研究和其他工作。教授讲座制对德国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使助手协助教授完成研究工作并取得研究成果,而且,教授也在不经意间发挥了传带作用,丰富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4.实行青年教授制度

德国大学教师实行青年教授制度,该制度规定:青年教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时,享受与教授几乎同等的权利。他们将不但有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而且在项目申请、学科建设等方面也享受优先待遇。青年教授制度激发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制度是德国独有的教师人才资源开发制度,对德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5.设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机构

在德国,每所高校均有机会参与针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与咨询,并且80%至90%的高校拥有自己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或者与其他高校以网络的形式展开合作,过半的德国青年学术人员参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修。另外,德国大量投入资金,免费对高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着重强化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以项目资助形式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德国大学设立了“海森堡奖学金”,用于奖励获得高校执教资格的优秀青年学术人员,资助他们在受聘为教授之前从事校内与其资格相适应的研究工作。

三、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总结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严格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聘任制度

德国对高校教师的招聘非常严格,且除了教授外,其他都实行合同制。而我国的高校教师一般都不是合同制,只要教师不出现重大错误,一般都不会被解聘。相比之下,我们应该学习德国的建立多样化、灵活的聘用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为学校吸纳年轻的新教师,提高学校的活力,而且也给青年教师一定的工作压力,敦促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和科研能力你,促使他们快速成长,获得专业发展。

2.完善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对高校教师采取的是严格的专职制度,不允许高校教师有第二份兼职工作,这样的培养模式大大限制了高校教师的发展空间。高校是信息的传播地,是人才的开发地,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与高校教师队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应采用科研院所及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培养模式,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经济和科研发展新动向的能力并使之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加大他们发展的自由度和空间。

3.设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构

德国大部分高校拥有自己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或者与其他高校以网络的形式展开合作,以此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我国高校也应该成立本校的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或网络设施,建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可知,德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注重新教师的专业培训,针对青年教师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并同教师聘任工作制度相结合。这不仅是德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发展师培养的趋势,在教育发展国际化的今天,这种趋势也可以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1]陈艺波.德国高校教师制度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02).

[2]吴晓华.中德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途径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

[3]周丽华.德国高校教师结构及工资制度改革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5)

[4]顾建民,自由与责任——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5]闫瑾,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动向[J]世界教育信息,2008(1)

G

A

2095-9214(2015)03-0243-02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刘排教授简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