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对策

2015-01-30刘洪波李春艳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师资特色专业

文/刘洪波 李春艳

浅析我国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对策

文/刘洪波 李春艳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法,针对我国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关理论进行梳理,为我国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国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为显著的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正在向前推进。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正在向前推进。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各级各类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此发挥各自的优势,在高校之间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地方高校在办学条件和资源优势方面却面临着生源质量总体偏低、教育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成为了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本文着力探讨了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对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二、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重视不够

高校专业在设置上固化现象严重,如重点高校无重点,地方高校无特色,专业设置大同小异。这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在高校的专业设置、审批、规划、考核、测评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适用范围的说明中,还是强调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还没有走出“一刀切”评价的标准。这种过于僵化的评估标准,不仅无法评估出特色,更难促进其培育发展,甚至还会阻碍地方高校特色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地方高校本身在专业建设方面贪大求全,经常以扩大专业数量来提高自身实力,提高办学的政绩,导致高校自身专业同质化严重,造成高校资源严重浪费。

2.学校建设理念滞后

传统的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是按照学科专业来划分二级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在建设方法的理念上存在误区。传统观念“认为特色专业就是学术一流的专业,有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材、一流的课程、一流的实际条件,才能形成一流的特色专业。如果以此为导向,将会使很多学校形成不了特色专业”。因此,要认识到特色的标准不能简单的用学术水平来评价,特色专业同样具有多样性,需要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衡量。

3.教师缺乏与经费不足

地方高校与大城市中的部(委)属院校相比,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不利因素,地方高校的信息、交通、人文环境、知名度、开放程度都处于劣势,这些劣势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外部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本校教师水平快速的提高,从而影响特色专业建设中“软实力”资源的缺乏。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以“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为重,对地方高校的投资力度无法和重点工程院校相比,这就造成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缺失。

三、我国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对策

1.建立正确的特色专业建设理念

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其办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学校不是单纯的研究机构,而是一个重要的精神生活组织。”所以地方高校必须要更新“学术传承”的传统观念,来寻求适应特色专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要从地方区域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地方高校以服务社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这也是地方高校实现自身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自身建设发展走向共赢的良好选择。

2.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深入企事业单位和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地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相关行业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是追求精益求精,构建合格与优秀的人才培养框架,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提高基础学科和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突出专业设置方向,按照地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形成“核心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合理的科学知识体系。最后要及时将相关行业内的新科技、新理念引入课程,其中特色专业课程更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内引外联为手段,构建一流师资队伍。首先在师资队伍方面要注重引进高水平人才,为高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科研能力方面带来新的空气,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其次要加强新引进的高水平教师与原有教师合作交流,使学校师资队伍焕发活力,客观上使全校整体师资水平得到提高。在引进人才上特别要注重兼职教师的选择与任用。研究者陈少斌提出师资力量建设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人才引进和配备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努力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素质的提升。”最后地方高校在师资条件上有限,所以要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学校内部要精挑细选,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的青年科研团队,把握好现代学术发展方向,培育优秀的学术科研群体。对外部人才的引进方面要向特色专业倾斜,要引进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的高端人才,双师型骨干教师,以争取科研高地,确定特色优势以此来保持专业的特色。同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对特色专业建设师资予以经费支持,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适应特色专业建设的人才骨干梯队。

[1]刘冬生.特色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井冈山大学学报,2009

[2]欧阳骥.一种建设地方高校专业办学特色的思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

[3]郭必裕.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

刘洪波(1984-),男,硕士,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治理。 李春艳(1987-),女,硕士,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小学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G

A

2095-9214(2015)03-0241-01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师资特色专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