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演变

2015-01-30涂轶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艺术创作法国

涂轶菲

十七世纪末,法国艺术成就逐渐超越意大利,成为欧洲的艺术中心,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中叶。这一历史阶段,法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伴随着艺术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段的演变,即从行业公会到皇家学院,再到官方美术学院与私人艺术团体并存,最终形成以美院和大学艺术系为主体的高等艺术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为法国培育了众多资深的艺术家,这种教育体制是法国艺术教育家们顺应时代发展和变化锐意改革的成果。

教育思想决定教育体制,教育体制决定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决定艺术人才的水准和艺术创作的繁荣。本文试从法国高等艺术教育演变窥探一斑。

一、高等艺术教育的诞生

从对艺术教育渊源研究的观点来看,起初认为艺术教育由历代工匠传承,而后则认为艺术教育源于一些艺术家,这些艺术家被视为与诗人和数学家同等的地位。其实,把工匠与艺术家区别开来至早在十三世纪末之后,其推断的依据之一是1268年时任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商务大臣艾蒂安·布瓦洛(Etienne Boileau)所编纂的《行业之书》就没有工匠和艺术家之区分。[1]

事实上,艺术家称谓确立和地位提升是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初期。这是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哲学思想变化的必然结果。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者倡导和发展的新柏拉图主义,即通过改变伦理观念和审美规则颠覆中世纪时期主导艺术实践的经院式哲学的旧思想。他们从古典中取其精神,以现实主义方法反封建,其艺术不再是自然的映像或神学思想的镜子,而是艺术家思想的体现。对于艺术家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再是获得人们对于其技艺的认可,而是对其思想的认同。[2]这种新美术创作,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从此,艺术家们绘画中的文学意图更加明显,透视技法更加接近几何学,人体解剖也融入其中。大约于1500年,桑德罗·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把画室变为艺术教育的场地。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在其名著《名人传》中记载的“圣马可花园学校” (l’École du jardin de Saint-Marc),被称之为第一个系统教授艺术的学校。瓦萨里于1562年创办的艺术绘画学院 (Accademia delle Arti del Disegno)设置了建筑、古画临摹、透视和人体解剖等必修课程,高等艺术教育学校最早的版本“美术学院”(Beaux-arts)这一词汇从此产生了。[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高等艺术教育是分散的、非正式的,没有国家权力介入其中。而法国不但秉承了文艺复兴艺术教育思想,而且还通过国家权力的介入,使高等艺术教育呈现为集中化和国家化。法国从十七世纪建立的这种艺术教育体制至今还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

可以说,艺术家的确立、艺术创作思想的革命及艺术创作丰硕的成果孕育了高等艺术教育。

二、开创系统高等艺术教育的先河

1648年法国由国家主导运作成立了“法兰西绘画雕塑院”①1648年创建的“法兰西绘画雕塑院”与“法兰西音乐院”和“法兰西建筑院”在1816年合并为“法兰西艺术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1661年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主持下,成为法国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机构。之后,相继又成立了多所艺术院校。他们在遵循人文主义艺术创作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思想辩论,使艺术创作既对自然模仿,又匹敌自然,甚至更正自然。这些学院在办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开创了系统的艺术教育。

(一)全新的办学理念

“法兰西绘画雕塑院”成立之前,绘画在法国被视为工匠的技艺,绘画作品被公众当做流通市场上的一般商品。画匠们由公会严格控制,培养画匠须遵守学徒制的规范,从学徒到专业工匠的过程须经历许多阶段与训练,[4]这种以家族工作室方式运作的制度使画匠成为世代传承的职业。因此,绘画始终停留在一种机械艺术的层次,强调模仿的相似程度,没有创作者的个性。“法兰西绘画雕塑院”则秉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创作思想,强化了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神圣性,提升了艺术教育在人文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了绘画应该是一种自由艺术(art libéral),以区别纯粹模仿与追随形式主义者的工匠技术。[5]艺术学院在政府主导下确保了学院内的画家不受公会的干涉,不妥协工商业利益。学院通过开设透视、人体解剖、历史等课程以区别艺术教育与技艺传承,构成了挑战公会长期主宰绘画行业地位的强大势力。

(二)探讨艺术创作的基础理论

“法兰西绘画雕塑院”由皇家主导运作,时任路易十四的首相柯尔贝尔(Colbert)任学院监护人,把艺术最高目的定位于服务与荣耀君主,让艺术服从正统成为权力的代表。因此,划分艺术作品等级的重要标准被定为“审美的品位”、“好的选择”和“高尚的目的”。[3]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家们探讨了艺术创作的基础理论。安德烈·斐利比安(AndrFélibien)于1660年所著的《古代绘画和最优秀的画家起源》(De l’origine de la peinture et des plus excellents peintres de l’Antiquit),阐述了绘画中布局、构图和色彩三者之间的关系。[6]罗兰·费尔·德·尚布雷 (Roland Frart de Chambray)的《绘画的完美理念》(Ide de la perfection de la peinture),强调了古代艺术在美的寻求中的重要作用。[7]1707年,乔治·德·皮勒(Roger de Piles)在思辨之中所著的色彩派的理论经典《绘画课的标准》(Cours de peinture par principes),提出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应同时完美展现其对象的形状和色彩。[8]

(三)构建艺术教育教学的规范

学院有严格的教师准入制。作为艺术学院的教师必须是真正的画家,还必须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掌握历史、修辞学、诗歌、数学、透视学、建筑学、音乐以及天文学等诸多知识。

学院倡导思辨,设置会议制度,规定每个月最后一周星期六举行讨论,促进了艺术理论的探讨和争辩。1670年之前的学院讨论以素描理论为重点,而把色彩当做是画匠的技艺。以德·皮勒为代表,在思辨讨论中坚持色彩不只是装饰,认为相对于形式的素描,色彩才是绘画的本质;坚持色彩不是绘画中的偶然因素,而是一种使对象变为可视的基本素材;色彩与素描在艺术创作中同样重要,这种学术观点被称为“色彩派” (coloriste)。素描色彩之争长达近30年一直到1699年素描高于色彩的等级次序才被打破。

学院注重对艺术生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的素质的培养。从1666年开始,选送最优秀的学生到罗马研究艺术已成为学院的规定。艺术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官方教育开设的对画布材料认识、五官刻画、解剖学,以及临摹卢浮宫藏品等系列必修课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卢浮宫的艺术藏品,举办个人展览,参加巴黎艺术沙龙。

三、从垄断走向开放的高等艺术教育

“法兰西绘画雕塑院”、“罗马法国皇家学院”①“罗马法国皇家学院” (L’Académie de France à Rome)成立于1666年。和“素描学校”②“素描学校”(L’école de dessin)成立于十七世纪。是当时法国的三大艺术权威机构。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动荡的政局中,这些学院都曾在“国民公会”时期 (1792—1795)被取消,在“督政府”时期 (1795—1798)恢复,在拿破仑时期(1799—1821)被改造。“巴黎公社”时期(1871年),“艺术家协会”不投票支持三大机构的预算费用,以提倡在自由与责任的原则下发展自由教育以提高艺术水平。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最后以民主教育主张的代表人物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被捕入狱,流亡瑞士为标志宣告失败。正因为法国大革命后,上升的资产阶级并没有强大到完全打破旧有贵族阶级在社会文化上的从思想到体制的垄断地位,贵族阶级仍然是艺术家最主要的赞助者和艺术品收藏者,艺术无法完全脱离政治独立生存,因此艺术教育体制中的等级制与垄断性几经变革还继续存在。

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资产阶级经济实力逐渐强大,以进取性和冒险性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之中,将资本大量投入到铁路、银行、大型商场或纺织工厂等新兴领域。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取代贵族成为艺术家最主要的资助者和艺术品收藏者,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些经济虽然并不富有但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阶层更加注重对孩子在高等教育上的选择,比如政府高级官员及医生、律师、工程师、建筑师等自由职业者,他们选择把子女送入普通中学,然后进入大学学习法律、政治等专业而不让子女为跻身上流社会进入美院。这其中的一些人成为后来新型的艺术家,比如银行家的儿子德加 (Degas),塞尚(Cézanne),法官的儿子马奈(Manet),工程师的儿子皮维·德·夏凡纳(Puvis de Chavannes),他们都是完成了法律等其他专业学习之后,才投身艺术创作的。这些非美院系统出身的艺术家受到当时主流艺术的排斥和创作的歧视,促使他们反思现有的艺术创作及教育,以图建立新的艺术创作体系。

在社会经济改革的推动下,艺术家们也开始反对艺术教育体制的僵化,提倡自由的艺术教育环境。即使是学院派的艺术家也纷纷开设独立于美院之外的私人画室培养学生。著名的有托马斯·库图尔(thomas Couture)是夏凡纳和马奈的老师,拉莫特(Lamothe)是德加的老师,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培养有包括莫奈在内的600 多位学生。

十九世纪后半期,尤金·布丹(Eugene Boudin)、毕沙罗(Pissarro)和塞尚在创作风格上成为新一代艺术家的精神权威。他们大多在咖啡馆里聚会,交流彼此的创作理念,组成各式各样的艺术团体,形成了个性化突出、多种艺术流派并存的氛围。他们认为扎实的训练对艺术家固然十分重要,但旧有的僵硬的艺术教育体制不能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至此,并行于法国的两大艺术创作体系开始形成。一是指教授古画临摹、雕刻、雕塑和绘画为主的传统美术学院;一是指以对拥有商业价值的新型绘画情有独钟的画廊总监、评论家及出版社等。这种并行持续到1968年“五月风暴”之时。

1964 至1968年在年轻艺术家中新形象派(Nouvelle Figuration)主导下,激进的学生和艺术家反对学院中关于对美学过分考究的规定,拒绝审美评论,提出学院辩论应该围绕“思想内容的准确性和易读性”进行,而不是形式主义美学。这一种被称之为“五月风暴”所提出的乌托邦式的愿景没有实现,可是这种思潮却冲击了美院教育体制,之后的教育改革者部分采纳了这股思潮的主张,保持着艺术教育领域的权威性的巴黎美术学院,也不得不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1972年以后,外省的美术学院和综合类大学也纷纷进行改革,形成了美术学院和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两个体系的高等艺术教育。

而今,法国的美术学院教育兼顾传统与现代。其传统,指继承传统的导师工作室制度,学院根据专业下设不同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一名或多名教授负责,对学生进行辅导;其现代,指摒弃传统的科目而以艺术设计和多媒体作教学重点,除少数学院保留绘画系和雕塑系,大多数美院已经取消架上绘画工作室和雕塑工作室,老师注重交给学生的是观念和思想,而非技巧。

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作为目标,所设置的艺术课程更偏重于理论性和研究性,旨在指导学生对其所学领域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这类大学的艺术系课程包括绘画和雕塑实践、美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让学生将美术实践建立在对美术理论或美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之上。

结 语

十七世纪中后期,法国秉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传授经验,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建立了脱离行业公会独立的教育体制,组建了历史上著名的学院,培育出大批的艺术家,使法国逐渐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艺术中心。在社会历史发展及变迁中,受政府严格控制的美术学院艺术被赋予特殊的政治含义,重视传统,反对改革,艺术作品出现“正规”、“程式化”,其保守僵硬的体制弊端逐渐显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促进了开放、自由的教育思想在法国艺术领域之中蔓延,私人工作室和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作品林林总总使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之都。二战后,新一轮以1968年的“五月风暴”为标志的艺术思潮打破旧有的传统,法国的艺术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学校教育注重思想和观念,“宽容与超越”成为法国当代高等艺术教育的核心观念,[9]高等艺术教育办学的这种观念为法国保持世界艺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1]Gilles Galodé. Les Écoles d’art en France[M]. Évolution des structures d’offre et des effectifs,Les Cahiers de l’iredu 57,Dijon,1994:32.

[2]Nathalie Hennich. Du peintre à l’artiste,artisans et académiciens à l’âge classique[M]. Minuit,1993:47.

[3]Annie Verger. Enseignement de l’art[J]. Encyclopaedia Universalis,1998 (3):3.

[4]Alain Mérot. French Painting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M].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22.

[5]Jacqueline Lichtenstein. the Eloquence of Color:Rhetoric and Painting in the French Classical Age[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139.

[6]André Félibien. De l’origine de la peinture et des plus excellents peintres de l’Antiquité[M]. Chez Pierre Le Petit,Imprimeur & Libraire ordinaire du Roy,1736:39.

[7]Fréart de Chambray. Idée de la perfection de la peinture[M].De l’Imprimerie de IACQVES YSAMBARt Marchand Libraire et Imprimeur,1662:74.

[8]Roger de Piles. Cours de peinture par principes [M]. Chez Charles-Antoine Jombert,Libraire du Roi pour l’Artillerie&le Génie,1707:65.

[9]金妹. 宽容与超越—法国当代高等艺术教育的核心观念[J]. 学术界,2009 (2):210-214.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艺术创作法国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法国(三)
法国(一)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法国浪漫之旅(二)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