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治理: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

2015-01-30南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庭建设

南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家庭治理: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

南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推进社会治理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治理也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基石。应该看到,我国有着优良的家庭治理传统,但如何看待这些历史传统并将其实现现代转化,以服务于今天的社会治理,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建设也对家庭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现代家庭问题丛生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阻滞因素。为此,要推进社会治理,就需要从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内生动力和舆论宣传等方面来完善家庭治理。

社会治理;家庭治理;家庭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做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来,许多学者都结合其所在的学科特点和研究专长探讨如何建立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理,与此同时,教育治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要议题。教育治理不仅是教育管理理念和制度的重大创新,而且也包含学校和家庭等多个层面。就家庭来说,它既是社会的起点和细胞,又是社会组织和社会系统的基层单位,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家庭治理的重要性,特别是要把家庭治理作为推进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推进现代家庭治理,既需要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也需要草根智慧和实践创新,既不能忽视现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未来需要,也不能忽视我们国家现在的实际情况,更不能离开甚至抛弃我们国家自身的优良传统。为此,必须认识以下三个问题。

一、家庭治理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治道传统,这既源于我国古代出现的多元深邃的治道哲学,又来自于丰富生动的治道实践。纵观我国的治道传统,可以发现,礼法兼治是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两种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儒家文化的话语环境中,礼治更是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而要实现以德治国,就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个体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理性认同和自觉实践。在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家庭不仅承担着社会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基本职能,而且是基层政治单位,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职能。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见,要实现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完善家庭治理。我国自古就流传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国同构、国家一理,能治家者方能治国,不能治家,则万万不能治国。所以《孝经》上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礼记·大学》对这一逻辑进行了充分论述。它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此,它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视作一个逻辑的自然展开,其中,修身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齐家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和中介,平天下则是社会治理的理想和抱负。可见,在我国古代,社会治理是通过家庭治理进而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身上的,而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水平又直接影响着家庭治理的成效,并进而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水平和程度。

我国的家庭治理意识萌芽甚早,至少可以上溯到殷周之际。《周易·家人》卦记载:“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在此,明确指出“正家”对稳定天下、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而要治家和正家,就必须常怀忧患意识,这样才能终成善果,所以又进一步告诫人们:“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至于那些终日嘻笑无所节制的家庭,必然终将罹难。这一家庭治理的意识和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礼记·内则》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详尽的家庭教育实施计划,反映了西周时期家庭治理观念和认识的深化。此后,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家训家规类作品,包括家法、家诫、家范、家仪、家约、家规、庭训等多种形式,可以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之家,乃至平民百姓,都纷纷通过立家法、订家规等方式来推进家庭治理工作,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之推:《颜氏家训》)尽管家训家规的形式不同,产生时代各异,但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都是论述治家之道和治家之法。从孔子对其子孔鲤的庭训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无不体现出对子女教育和家庭治理的重视。

透过历代的家训家规,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社会的家庭治理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立志、修身、勉学、德行、交友、处世、睦邻、治家、理财、致用、职业、仕宦、婚嫁等诸多方面。其中,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古代家庭治理的核心和宗旨,即强调立德重于立业,做人先于科第,要求“明理做个好人”,指出“做人为第一要务”,体现出伦理取向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所谓明理,就是明封建伦常和社会生活之理,所谓做人,就是要成为一个明伦理、懂孝悌、知廉耻、守法度的贤子孙。因为只有在家懂孝悌,才能出外讲忠信,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大治。正如王士晋所说:“他日若做秀才、做官,固为良士、廉吏,就是为农、为工、为商,亦不失为醇谨君子。”(王士晋:《宗规》)可见,在我国古代,家庭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根基。这一家庭治理传统和模式对今天现代家庭治理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第一,必须认识到家庭治理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把家庭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第二,应努力发扬古代家庭治理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强调伦理道德在实现家庭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应重视唤醒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自觉,不断提升个体的道德修养水平,以高尚道德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二、现代社会建设呼唤家庭治理

今天,我们正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一项极其艰巨和复杂的事业,需要我们凝民心、聚民力、发民智、新民德,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现代社会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体现出民主化、伦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数字化)等特征。现代社会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就我国的社会建设而言,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现代治理的一种进程。可见,现代社会治理应该是一种民主治理、伦理治理、法制治理和数字治理。而要实现这样的理想与目标,显然离不开现代家庭建设和家庭治理,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层组织,社会建设的点点滴滴都会通过家庭折射和反映出来,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换言之,现代家庭理应成为推进社会民主化、伦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推手和载体。但在现代社会,家庭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被近代以来的行政区划制度取代之后,家庭已不再是社会统治的基层单位和政治组织,也不再承担独立的政治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至否定家庭在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相反它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主要通过学习型家庭建设来加以实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正是通过不断地把社会要求转变为家庭要求,进而转化为孩子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来实现社会的治理。今天,通过学习型家庭建设可以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进而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创造条件。所谓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是一种家庭文化,它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学习型家庭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家人进行共同的学习分享与活动。[1](P74)通过学习型家庭建设,可以把社会的民主观念和制度、伦理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信息技术等有效地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形成与社会要求相符的民主意识、道德行为、法制观念和数字素养,从而推进现代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

但是反观我国的家庭建设,却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和领域还十分突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在婚恋观上,由于缺乏正确的婚姻价值观,结果是把婚姻看作是达成各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或是与金钱画等号,或是与各种利益捆绑,并借口婚姻自由大肆离婚,以致我国的离婚率持续攀升,所谓“桥婚”、争财、第三者、假离婚等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婚外情、包二奶、“小三”上位等现象也司空见惯,反映出当代婚姻观念淡漠和家庭道德滑坡这一客观事实;在教育观上,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其健全人格的养成,重视孩子个体能力的发展,忽视其团队精神的培育,重视知识习得与技能训练,忽视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课堂学习与学校生活,忽视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孩子的当下表现,忽视其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与此同时,伴随着独二代的出现,身为家长的独生父母的素质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在家庭观上,部分家长存在认识不清、观念模糊、思想陈旧、角色错位、责任缺失、素质低下、态度粗俗、能力欠缺等问题,特别是家庭暴力、家庭歧视、家庭变态心理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家长的家庭忠诚度日渐下降,家庭责任感逐步淡漠,以致无法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孩子成长的关系,最终导致家庭的变异和解体,从而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面对上述家庭问题,要完成现代社会治理交给家庭建设的任务显然是有困难的,那么如何既有效地化解家庭矛盾和纠纷,解决上述家庭问题,又逐步推进现代家庭建设,完成家庭治理的现代化,进而实现现代社会治理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实际,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这里,他深刻阐述了国家发展和家庭建设的辩证关系,表达了中国人民最为深沉的家国情怀,也为我国的家庭建设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

三、以家庭治理推进社会治理

家庭建设关涉国家发展,既然如此,要推进社会治理,就必须完善家庭治理,实现家庭治理的现代化。这就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重视家庭治理的顶层设计。完善家庭治理离不开政策支持,这就需要国家把家庭政策纳入社会政策的总体框架之中,将社会政策触角延伸至家庭领域,要求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切实关心家庭利益,充分考虑家庭需求。特别是在人口政策、生育政策、婚姻政策、养老政策、教育政策、卫生政策、文化政策等与家庭直接相关的领域,更应把家庭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使现代家庭治理和社会治理成为政策制订和实施的基本价值取向,真正发挥社会政策在重构家庭伦理、重塑家庭风尚、重建家庭生态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文明之家、和谐之家、廉洁之家和生态之家奠定基础。

其次,要做到家庭治理的以人为本。现代社会治理的本质是人本治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之重要基础的家庭治理,同样必须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家庭既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人们的衣食之源和发展之本,也是一个人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场所,因此,能否在家庭治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想家庭之所想,忧家庭之所忧,直接决定着家庭治理的成效。所谓家庭治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以提高广大人们群众的福祉为基本目标,切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把维护家庭稳定、增进家庭理解、促进家庭健康、提升家庭品质、实现家庭和谐作为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3]

再次,要激发家庭治理的内生动力。家庭治理是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有机统一,要使家庭治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切实承担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激发其内生动力,推进内部治理。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治家传统,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强调内部治理,特别是通过家庭成员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来实现家庭的自治和自洽。今天,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激发家庭治理的内生动力,就需要家庭成员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并把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提升广大家庭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实践者,从而不断夯实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根基。

最后,要加强家庭治理的舆论宣传。家庭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广大家庭的自觉实践,同时还离不开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和舆论氛围。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良好的治家理念与实践,是与崇尚家教和培植家风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今天,要推进家庭治理,同样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和生态家庭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并及时总结家庭治理的优秀经验,把其作为推进家庭治理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妇联正在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正是重塑现代家风、重建家庭生态的重要举措,它通过“最美家庭”的示范效应,能够传递“最美”理念、播撒“最美”种子、集聚“最美”能量、释放“最美”效应,让家庭治理的“最美”境界转化为广大家庭的自觉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洪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7/c_1114401705.htm. 2015-02-17.

[3]本报评论员.重视家庭建设,夯实国家发展重要基石[N].中国妇女报,2015-02-26.

[责任编辑李冲锋]

Family Governance:the Cornerston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Modern Society

NAN Gang
(Shangha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Shanghai 200032,China)

The practice of soci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ubject propos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As a basic unit of society,family serves as the cornerstone of social governance.How the traditional value of family integrity be used in soci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of modern society.Meanwhile,with the advance of modernization,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family issues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for social governance,which calls for changes i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odels. Therefore,to advance the process of social governance,further improvemen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management of family issues under the publicity guide and other dynamical factors.

social governance;management of family issues;construction of family integrity

C916

A

1674-0955(2015)03-0128-05

2015-01-16

南钢(1972-),男,山西晋城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编审,博士。

猜你喜欢

家庭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家庭“煮”夫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