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新天津生态城新型环卫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15-01-30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11期
关键词:垃圾作业生态

李 斌

(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 300480)

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技术和环卫管理方法,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致力于建设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其城市面貌及环境卫生的改善与提升,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其他社会活动进程,使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受益,从而使真正的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有效的统一,实现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

1 传统环卫模式的弊端

传统环卫模式指过去几十年环卫行业一直沿用的管理和作业模式。非专业化的队伍、粗放式的管理、简单的工具设备,环卫一直以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形象示人。当一个城市以市容市貌作为“名片”的时候,这样环卫模式必然会阻碍整个城市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 粗放式管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生态城环卫创立之初,一直沿用传统的环卫管理模式,道路、绿化、立面、果皮箱、公厕等环卫项目分别作业、独立管理。随着作业面积的不断增加,人员冗余、相互扯皮、设备闲置等问题越发严重。造成了环卫管理效率低下,环卫运营成本较高的后果

1.2 非专业化队伍—形象不佳、质量不好

在生态城建设初期,道路污染较重,导致了在环卫运营过程中过多的考虑了作业质量,忽视了队伍的形象建设。同时由于缺乏培训意识,没有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导致了生态城环卫作业人员衣着不统一、道路作业知识缺乏,严重影响了生态城环卫形象和作业质量。

1.3 机械化水平低—作业效果差、城市形象不好

传统的环卫模式下,环卫作业靠的是人海战术。不仅管理上有难度、作业效果差,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对外形象。生态城环卫创立之初,仅有的机械设备就是一辆清扫水洗两用车,其余全部靠人员作业。作业面积扩大后,作业效果不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在城市对外形象中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高。

2 生态城环卫运营模式

2010年,生态城起步区及部分其他区域建成道路分批进入日常环卫工作范围,环卫管理和作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体现了“政府引导、企业运营、财政监管”的环卫模式,建立了全新的环卫体制,实行政企分离,政府由办环卫转向管环卫,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行政的管理监督机制。

2.1 环卫项目统筹划分,理顺行业整体布局

将生态城环境卫生涉及的所有项目,按照不同项目的关联性等特点,归类为两大系统,即:城市保洁系统和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保洁系统包括各类公共保洁服务和社会保洁服务,即道路清扫、水域保洁、建(构)筑物清洗保洁、公厕保洁、绿地保沽、车辆清洗、小区保沽、公共设施保洁等。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包括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并与社会、企业、市民发生关联互动作用的综合管理系统。将城市各环卫项目统筹划分,逐项归类,纳入保洁系统及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实现环境卫生管理与运营的高效性,统一性。

2.2 转变思路,创新运营模式

2.2.1 环卫管理统一化,环卫运营企业化

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程序,减少环卫管理职能部门。生态城管委会下设唯一的环卫主管部门,负责保洁系统及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这样有利于减少管理环节,又可拓宽管理对象,提高管理水平。

起步区建设时期,生态城采取由企业负责各种环卫业务,适应了起步开发阶段施工污染重、临时任务多、设施配套不完备的现实情况,此外,生态城采取分区分期开发的模式,开发一片、使用一片,建设进度和使用需要较灵活,随时增加的项目较频繁,这支稳定的作业队伍适应能力强,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2.2.2 环卫作业一体化

以片区为单位,将生态城内道路清扫保洁、绿地保洁及其他市政设施立面保洁有机结合,实行统一的作业主体,加大设备机械化和新型化更新改造,同时优化整合环卫作业人力及设备资源,降低生态城环境卫生保洁的整体费用。同时改变原有绿地及市政设施立面间歇性、突击性的保洁方式,实现定人、定岗、定责的常态保洁方式。(1)辖区道路网格化切割,划分责任段,实行岗位负责制,专人专岗,实现责任到人。在网格区域内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配备相应环卫工具(车辆和清洗设备)和人员。实行任务到人的分配原则,实现独立范围内一车多用,一人多责的目的。(2)人工作业与机械作业相互配合,保障污染清理的及时性。通过巡保人员往返保洁,将道路污染及时清理的同时,兼职信息采集员,将道路污染情况及时上报作业中心及执法大队,做到干与管结合。(3)整体兼顾经济性和高效能。在一体化保洁工作中,彻底改变原有绿地及立面项目间歇性、突击性的保洁方式,与道路保洁统筹考虑,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常态保洁方式,实现一车多用,一人多责,使现有环卫作业资源得到合理整合,人员及设备配置得到最大优化,不仅实现了全天候、长效化、高水平的保洁效果,还大大降低生态城环境卫生保洁的整体费用。

3 新型环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和运营企业针对如何优化环卫保洁管理及固体废弃物管理方式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无论是生态城摒弃的“干管合一”的传统管理方式,或是正在实行的“干管分离”的市场化外包管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管理薄弱点,如何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环卫模式及环卫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当前环卫工作的首要任务。

3.1 推动环卫“双重管理”机制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天津市现有环卫体制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环卫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管理与作业的分离,以政府采购环卫服务的形式,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行政的管理监督机制。实行特许经营,建立环卫运营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实行劳务外包的方式进行作业。初步实现由传统的“干管合一”管理方式到“干管分离”企业化外包管理方式的转变。在过去传统作业阶段,运营主体与监管主体都是环卫管理部门,即“干管合一”,其弊端是显然的。正因为如此,为解决环卫工作“干管合一”的弊端,生态城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根据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要求,实行了环卫企业化运营,让环卫工作实现了“政企分离”。政府出资买服务,由企业全权负责清扫保洁作业,环卫政府主管部门只负责结果检查,并根据作业质量进行奖惩。在探索中发现,这样的好处虽然实现了“政企分离”,但是如果将所有环卫业务全权委托作业公司自行执行,导致监管主体不便于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环卫工作的清扫保洁质量,必须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保证,环卫形象是否符合生态城的城市定位,环卫设备是否达到新型化要求,环卫管理是否能够实现信息化,这些都属于过程监管,而不可能仅仅通过最终检验得到保证。

为此,在生态城创立环卫工作双重管理的新体制,大有必要。环卫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考核环卫运营管理公司,环卫运营管理公司不但要检查结果劳务公司作业质量,更重要的是还要负责作业指导、参与过程监管。既要规定作业人数,规定车辆设备,又要对环卫工人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提出要求,而且环卫工人必须接受环卫运营管理部门和外包公司的双重管理。也就是环卫劳务派遣模式。这种模式下,环卫运营管理部门和外包劳务公司是一种既制约又合作、既责任分明又协调配合、对环卫工人进行双重管理的新型关系。这种模式,既保持了“干管分离”的优势,又方便环卫部门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大大有利于提高环卫工作质量。

3.2 推广垃圾气力收集系统

垃圾的源头分类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固废管理中管理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要实现垃圾源头分类,需要政府、固废管理者、物业、居民等各相关方积级参与,统筹协调,并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固废管理系统。此外,生态城计划尝试多种促进垃圾分类的措施,包括为居民配发可降解垃圾袋、垃圾袋实名制、居民分类效果展示、垃圾分类数据上传等措施,探索建立整套垃圾分类及监管体系,使垃圾分类行为在技术上变得真正可行。同时对生态城区域内的所有施工工地进行摸底调查,针对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收运问题进行源头监控,目标固废污染不上路,不出院。积极推广生态城垃圾“五分流、五分类”的分类理念,将建筑垃圾、绿化垃圾、生活垃圾、餐饮垃圾、电子垃圾纳入源头管理范畴,有利于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中新天津生态城气力输送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分类收集系统,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负压技术将垃圾从预先铺设好的管道中抽送至中央垃圾收集站,经分离压缩后进入密封的垃圾集装箱,由垃圾转运车辆运至最终处置地。该系统的建设运营,除了可以减轻传统垃圾收运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减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创建优美的城市环境。更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节能减排的战略发展要求。据估计,该系统投入运营后,可以节约垃圾运输的交通量90%,降低能量消耗67%,节省人工90%,年总费用比传统方法降低一半。目前,天津生态城气力输送系统已完成了全部四套系统公共管网,共计6.7km管线的施工建设,各地块内的物业管网施工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这套系统的引进既使中新天津生态城垃圾收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也是天津生态城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样板城市的必然选择,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引进国际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成功案例。

4 结语

生态城项目举世瞩目,城市管理运营工作任重道远。寻新思路,求新方法,求真求实,知难而进,实施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观,也是新形势下市容环卫行业工作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垃圾作业生态
垃圾去哪了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作业
生态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