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救助如何托住基本民生底线

2015-01-30策划本刊编辑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二室执行江治强王伟进刘丽娟

中国民政 2015年3期
关键词:托底底线贫困人口

策划/本刊编辑部 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二室 执行/江治强 王伟进 刘丽娟

社会救助如何托住基本民生底线

策划/本刊编辑部 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二室 执行/江治强 王伟进 刘丽娟

在当今中国,“民生保障”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这个问题对于一个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根据社会救助标准测算,目前,我国常年接受社会救助的贫困对象已逾7千万人;根据年人均收入2300元标准,截至2013年底,农村的贫困人口达8249万人,若仅算上城市接受低保救助的约2千万人口,中国的贫困人口规模将超过1亿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推出的“一天1.25美元”标准,以及欧盟倡导的“社会成员收入中位数的60%”的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将以亿计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广大贫困社会成员迫于疾病、年老、失业、残疾以及体制转换等多方面原因,仍普遍面临着多层次多样性的生活困难;同时,近年来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低收入群体对缓解支出压力、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兜住民生底线高度重视。早在2013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以及在当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针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保障,提出了编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建设等重要部署。在今年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这实际上是一种民生保障的“底线”思维,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保障民生的新思路,反映了我国经济进入“减速换挡”阶段,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又可能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保障民生必须把托底性的民生保障放在首要位置。

近年来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托底性民生保障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去年以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得以颁行,社会救助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加强对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的应对;各地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建设,使社会救助对象的瞄准更加准确;社会救助工作部门协作机制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这一切预示着中国的托底性民生保障网将更加扎实牢固,但是仍然要看到,现阶段的托底性民生保障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如何建立与物价波动和生活水平相挂钩的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如何适应人口流动性,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救助制度,如何增强制度之间的衔接、适度提高救助水平,如何提高托底性保障制度的社会稳定功能等,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深化对当前我国托底性民生保障现状、问题以及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探讨,本期我们围绕“社会救助如何托住基本民生底线”这一议题,邀请相关专家和实务部门的同志,从不同角度对托底性民生保障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以期让更多的学者关注托底性民生保障,探讨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传播交流思想和观点,也希望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为中国的托底性民生保障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托底底线贫困人口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做可以托底的年轻干部
真相与底线
民政:为民心托底 给民生护航 学习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心得
隐形贫困人口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为基本医疗服务“托底”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