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饱经沧桑的后母戊鼎

2015-01-29田率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后母吴家日寇

田率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楚庄王入侵中原,向周天子的使臣王孙满询问九鼎的重量,志在夺取天下,却被机智的王孙满训斥了一番,悻悻而归。这就是“问鼎中原”典故的由来,可见鼎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极其崇高。我国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鼎当属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后母戊大方鼎,此鼎的得名,源自其腹部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铭文,关于这三个字的解释,学术界存在纷争,有的学者认为第一个字是“司”,因此称其为“司母戊大方鼎”;也有学者认为“司”字是“后”字的反文,表示君主的配偶,“后母戊”即是商王配偶的庙号。据此观点,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的名称改换成了如今的“后母戊”鼎。后母戊大方鼎通高1.33米,口长1.10米,口宽0.79米,重达832.84千克,是商代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堪称中华青铜器之最、国之重宝。而这件国宝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曲折传奇的经历。

自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当地的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珍贵价值,于是积极加入探寻文物的活动之中。1939年3月,河南安阳武官村农民吴希增在侯家庄西北岗吴家柏树坟园里“探宝”,当他用探铲钻地的时候,突然感觉触碰到坚硬之物,立马意识到此处必有宝物,便决定开挖。而他的挖宝行动却被这片田地的主人吴培文发觉,按照当地的规矩,不管是谁挖宝,挖出的宝贝要分给所在地主人一半。于是,二人便合作起来,召集同宗同族的村民一起趁着夜色开始挖掘。

经过两天的努力,大鼎的面目终于展露出来,它口朝东北,足立西南,一耳冲上,斜立在泥土之中。众村民一见,顿时惊愕万分,大家从未见过体量如此巨大的青铜鼎。激动的人们使用井绳拴住鼎耳往上拖拽,但由于青铜鼎太重,又深陷在泥土之中,所以村民费尽力气,不但鼎身纹丝未动,井绳反而被拽断了好几根,无奈之下,大家只好再寻良策。

次日夜晚,村民在坑口立起了一个三脚架,将井绳分别拴在鼎耳和鼎足上,一边拉动井绳,一边回填坑土,慢慢将大鼎从坑中拉拽出来。此时,大鼎的风姿才真正地呈现于世,它形如马槽,体量庞大,纹饰精美,雄伟异常,令在场的所有人惊叹不已。但奇怪的是大鼎仅有一只鼎耳,看口茬儿另一只鼎耳不像是新断的,有可能在入土之前就已经断折丢失了,众人在坑中寻觅多时也未见其踪迹,于是也就作罢。

吴希增、吴培文先将大鼎掩埋在一个老水坑里。刚过三天,吴家挖出大鼎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众乡亲竞相赶来一睹大鼎的风采。当时驻安阳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长黑田荣次也来到吴家观宝。没过多久,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古董商人也捕捉到吴家发现大鼎的消息,纷至沓来寻求商机。其中北京琉璃厂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秘密造访,开出20万银元的天价欲购买这件重宝,但他要求村民将大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分批装箱运走。朴实的村民为了获利,开始肢解大鼎。人们先是用锯拉,无奈大鼎铜质十分坚硬,锯齿都磨秃了,也未锯断鼎足。后来有人用大锤敲砸,当敲下大鼎口沿上那唯一一只鼎耳时,狂热的村民们立刻冷静下来,他们都迟疑了,盘算着:如果真的将大鼎大卸八块,肖寅卿看到后觉得大鼎肢残破碎,价值贬损,反悔了怎么办?如果再继续敲砸下去,这震耳欲聋的响声把周围的日寇招来怎么办?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吴培文毅然决定放弃分割大鼎的计划,将大鼎埋藏于吴家大院西屋马棚下,被砸下的鼎耳交给吴希增保管,婉言谢绝了各家商人的购买意图。

日本侵华期间,不仅武力占领我国的大好河山,而且对各种物产资源,尤其是文物古董进行大肆劫掠。纸包不住火,大鼎出土之后,马上就被日寇盯上,后因汉奸告密,驻彰德县(日伪时期安阳县)日伪宪兵队队长井东三郎率人来到吴家大院搜查。这次一共来了三四百日寇,将村子团团围住,直奔西院马棚下开挖,没想到扑了个空。原来汉奸说的是西屋马棚,而日寇听成了西院马棚,可巧吴家大院西院有一马棚,日军白挖了一阵,宝鼎算是躲过了一劫。日军走后,吴培文担心他们杀个回马枪,便将大鼎掘出,埋到白天日寇挖掘过的地方,这种巧妙的转移使大鼎瞒天过海般躲过了日军的劫掠。吴培文知道日寇对大鼎心存觊觎,绝不会善罢甘休,为了应付日本人,他购买了一件青铜“交差”。此时吴培文从一个掘宝人转变成了中华文化遗产的护宝人,他的命运与宝鼎的安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日军前后五次来到吴家“寻宝”,吴培文将大鼎埋藏妥当之后,只身一人背井离乡,南下漂泊避难。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安阳县参议员、古物保存委员会主任陈子明对大鼎之事素有所闻,早已垂涎三尺。他得知日伪时期曾任总督学的吴延年是大鼎的股东之一,便将其逮捕缉拿,严刑拷打。吴延年熬刑不过,供出了大鼎的下落。1946年7月11日夤夜,陈子明联合安阳县县长姚法圃派人来到吴家将鼎掘出,又派人到吴希增家中强行夺走了那只折断的鼎耳。同年10月,恰逢蒋介石六十大寿,当地政府为了讨好蒋介石,将后母戊大鼎作为寿礼运送至南京。蒋介石参观后甚喜,下令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后来,文物修复专家根据那只断耳,又补铸了一只鼎耳,终于恢复了宝鼎的原貌。1948年5月底至6月初,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在南京联合举办大型展览,后母戊大鼎首次被公开展出,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1949年,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本想将后母戊鼎一并运走,无奈大鼎体量过大,无法登机,只得将其留在了南京。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东侧建成,后母戊鼎作为“中国通史”陈列的重要展品落户京城,从此宝鼎有了最终的归宿,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后母戊鼎矗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它那雄伟壮阔的身姿、威严庄重的气质,吸引着无数参观者驻足瞻仰;它背后的传奇经历等待更多的人去聆听。

选自 《龙门阵》20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母吴家日寇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唐学咏早期抗日救亡歌曲《去灭日寇》回顾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二回 曲焕章研制百宝丹 六十军携药杀日寇
捅破那层窗户纸
静聆石语,诉说时间的故事——吴家花园第二届全国人文赏石艺术展12月22日开展
吴家后山赏辛夷花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战斗在日寇心脏里的港九游击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