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电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解析

2015-01-29孙新华王建军

中国军转民 2015年7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适应性研制

■ 孙新华 王建军

光电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解析

■ 孙新华王建军

本文针对光电装备环境适应性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军事代表的工作职责角度提出对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理解,并就如何把握环境适应性要求的提出及其验证和如何抓好装备环境适应性提出建议。

光电装备由于发展较晚,集光、机、电、激光、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结构精密、复杂,操作、保养要求高,无形中对环境适应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光电装备的特点和现状,从军事代表工作职责的角度做到对环境适应性要求的正确理解,并加以试验和验证,以确保光电装备的环境适应性满足部队使用要求。

一、光电装备环境适应性现状和存在问题

为便于分析,可以把光电装备按照使用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自成装备的光电仪器,可以称为“单体光电装备”,其主要用于侦察分队的侦察、测量任务,由战士随身携带,比如望远镜、手持式激光测距机、微光观察仪、红外热像仪等;另一类是和其它装备相结合使用,如配属武器系统的嵌入式激光测距机、光电火控、制导仪等等,可称为“武器平台光电装备”,也可能无人操作。不论是哪类装备,光电装备都属于精密仪器,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或平台环境的影响。

环境适应性要求的提出不够及时、不够明确、不够全面。环境适应性要求是描述研制装备应达到的环境适应性水平的一组定量和定性目标。与功能、性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一样属于设计要求,也可以认为是装备进行环境适应性设计的最低要求。按照目前的研制程序要求,在方案阶段结束时应提供研制总要求。但事实上,一般到工程样机的正样机阶段才有可能得到正式下发的研制总要求,这就容易导致在方案阶段之后正样机阶段之前出现了一个缺乏足够明确要求的真空期,一旦出现指标的反复,就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某型激光测距机环境适应性指标共有三条:一是工作温度;二是存储温度;三是振动、冲击、淋雨、低气压、温度冲击、湿热、盐雾、霉菌、沙尘、浸渍按GJB150A相关要求执行。应该说前两条是没有问题的,但第三条就存在明显问题,指标的提出或者说相关环境适应性要求应该根据任务使命和使用环境提出,不能笼统地罗列试验项目;而GJB150A属于剪裁标准,不根据试验目的来确定相关要求是很难执行的;并且验证要求也没有规定,当然由于处在项目研制初期,可能无法提出全面详细要求,特别是一些诱发环境如温度、振动、加速度等,需要结合成品在平台上的位置决定。

环境适应性设计凭经验,科学性、系统性不够,导致研制风险加大。事实上环境适应性设计目前基本处于自发阶段,管理和技术设计人员对环境工程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环境试验层面上,并没有把环境适应性作为产品固有的质量特性来看待。通常的做法是从类似已定型产品入手,参照设计,加工装调后按照通用的试验方法加以验证,如果出现问题则加以改进,没有问题则到此结束。这种思路用在比较成熟的设计上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技术新器件新材料层出不穷,如果不能从设计起始阶段全面考虑,做好顶层设计,轻则影响进度、价格,重则对研制项目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环境适应性验证要求的提出及其验证试验缺乏统一认识,标准混杂,考核不够严格。由于环境适应性要求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必然导致对试验验证的影响。承制单位总是倾向于选择对于产品试验过关最容易的试验方法,而非适合产品将来使用状态和使用环境要求;目前已发布的部分国军标批准单位、编制单位比较复杂,有企业、基地、院所等,一类产品可以选择多个标准,标准之间在项目种类和试验条件上都存在着差异。承制单位基于利益考虑,总是倾向于选择对产品考核要求最宽松的标准,虽然考核能够通过,却未必符合实际的长期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埋下了质量隐患。

二、军事代表如何把握环境适应性要求及验证

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确定应经过分析,并适当剪裁。前文已经说过,在研制总要求不明确的情况下,更需要发挥军事代表的主观能动性,要把握GJB4239的原则,从产品的作战任务、使用范围、平台条件、贮存要求等方面入手,在研制的初期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对于单体光电装备可以参考GJB369A《军用光学仪器通用规范》、GJB851《夜视仪通用规范》、GJB1324《固体脉冲激光测距机通用规范》、GJB2340《热像仪通用规范》等;对于武器平台光电装备除参照上述标准外,要充分考虑平台接口和平台环境对光电装备的影响,例如密闭车体内对光电装备的温度冲击、浸渍试验可以剪裁,而配属于轻武器的光电瞄具则需要通过相应分析对冲击试验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

环境适应性验证要求应有依据。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不论执行哪个国军标,都必须按要求执行,应该说这是军事代表的职责,要避免从相关的国军标中选取试验条件最宽松的或者试验时间最短的等单纯照顾承制单位利益的试验项目。

鉴定试验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应该比验收试验的要求高,要留有裕量。如前所述,环境适应性要求应该指设计用的最低环境条件,即必须满足的要求和条件,设计人员应该像可靠性设计那样在设计阶段留有裕度,要有一定量的冗余,所以在研制阶段或试生产阶段进行的鉴定试验从保护甲方的利益出发应该采用更高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进行考核,确保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设计能充分满足研制总要求中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而在生产验收阶段可以降低到正常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出厂产品有比较高的环境适应性能力。

三、对抓好装备环境适应性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环境适应性工作任重道远,军事代表只能在节点上起到监督把关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光电装备的环境适应性水平,还需要从源头抓起,搞好顶层设计,抓好过程监控,以设计和生产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环境适应性要求,具体有以下几条建议:

进一步从环境工程的角度抓好环境适应性要求的宣贯,清理、规范相关国军标。GJB9001B把环境适应性列为通用质量特性的六性之一。作为质量管理的顶层文件明确之后需要我们抓紧宣贯实施,在各个层次提高环境适应性这个基本质量特性的意识,澄清环境适应性仅仅作为环境试验验证的错误观念;下一步还要系统考虑六性,在要求、程序、规范等各个层次文件和标准上予以梳理和完善,确保从研制总要求开始就有标准可以参考,有程序可以执行。

从承制单位和军事代表机构两个方面培养环境工程专家,并赋予职责和岗位。其实从这个角度上讲,不仅仅是培养环境工程专家的问题,而是对于基础六性的研究、设计、管理等必须赋予岗位和职责,否则都是一句空话,可靠性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了三十年才培养了基本意识,形成了基本套路,但效果能不能再好一点?个人觉得在军事代表队伍中设立可靠性工程专家岗位是很有必要的,环境工程也是一样,特别是军事代表工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趋向于在专业细分前提下的团队合作形式来实现合同管理和质量监督,就更需要我们现在就要有目的的做好准备和人才储备。

按照产品(项目)阶段落实环境工程要求,积累环境基础数据。前两条务虚,这一条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目前看来很不到位,个人认为可以结合做,如果对于环境适应性要求再独立地提出一套计划、管理要求、评审项目等等显得过于繁琐,但是完全可以结合着六性要求系统开展,而且可以以表单化的形式展开,我们的工作都是有继承性的工作,通过相似产品的前期数据积累和系统分析,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设计准则、控制办法、试验方法,就能达到我们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作者单位:南京军代局驻扬州地区军代室)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适应性研制
装备环境工程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