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总目录

2015-01-28

粤海风 2014年6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

卷 首

新的风景线(徐南铁)/2

论 说

中国“启蒙”的历史方向(郭铁成)/2

从“谣言”说开去(韩 晗)/2

先知不会在他的故乡成为先知(单 磊)/3

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丁 帆) /3

——答“腾讯文化”记者问

我们的梦乡,我们的故乡(敬文东)/4

民粹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杨春时) /4

人文学科的自杀和复活(祖 慰)/5

关于老子与哈耶克的一种比较(张耀杰) /5

革命断想(黄 健) /5

中国古代雅俗文化略论(彭亚非)/6

文学特性与鲁迅毕生事业(孙津)/6

一时的文学与永恒的文学(李建军)/6

——应该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质 疑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偶然”发生的吗?

——与杨奎松先生商榷(杨学武)/2

粤 讴

陈寅恪的1958年(吴定宇)/2

陈寅恪先生身后事(吴定宇) /3

“六一八弹劾案”的由来、症结及影响(曾庆榴) /3

——在孙中山大元帅纪念馆的演讲

鲁迅在广州的“别有追踪”(陈漱渝) /4

边缘何处得风流(王际兵) /4

《雅马哈鱼档》:都市文化的启蒙(袁 瑾)/5

修己先生门下求学记(刘海斌)/5

关于阮波的文学断片(郭小东)/5

黄兴章太炎交往述略(李吉奎)/6

《白门柳》的审美维度(易文翔)/6

创办《南方周末》的关振东(赖海晏)/6

专 题

爱或革命的偏至(朱崇科)/2

——鲁迅1927年来穗动因考/2

浮躁中尤感鲁迅的宝贵(温儒敏)/2

对《鲁迅〈故乡〉阅读史》的阅读与思考(张全之) /4

鲁迅与托派:互为“疑障”的隔膜(宋欢迎) /4

舒芜:聪明的怯懦者(魏邦良)/6

“您对于我,不论怎样描写评论均可”(方 非)/6

人 生

蒋介石发迹前的治学与风雅(李吉奎)/2

“文革”前后的张启仁(王 工)/2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秋 石) /3

追念恩师林增平(王 杰) /3

胡风为何不“投降”?(杨学武) /4

读书的欲望与向度(李伯勇)/4

旧事琐忆(刘世南)/5

我认识的一位老华工(陈传席)/5

我的导师唐启运先生(苏新春) /5

我最尊敬的资中筠先生(刘世南)/6

静看浮云杂水声(徐南铁)/6

储安平究竟是被谁请到《光明日报》的?(杨学武)/6

扫 描

2013:为了写作的阅读(赵 勇)/2

货币法制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张雪峰)/2

在想象的异乡(黄 健) /3

——西江苗寨田野调查札记

“后革命”氛围中的“样板戏”回潮(周淑红) /3

从几则旧闻看媒体现状(吴小攀) /3

新诗的精神转向与探索性写作(庄伟杰) /4

——从诗人有三条命说起

为什么读中国文化经典(仲大军) /4

1953年上海的“周扬派”与“胡风派”之争(张 均) /5

“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李万武) /5

古代文人的诞生、崛起与宿命(曾纪鑫)/6

阅读的几个敌人(邓军海)/6

一切战争都是人性的战争(李伯文)/6

——关于当前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反思与构想

现 象

魏晋文人的劫难与怪圈(曾纪鑫)/2

可怕的是只有一种正确的声音(裴德海)/2

自传、回忆录与口述历史(陈 墨) /3

汉传佛教向何处去(孙绍先)/3

从《文学江湖》看台湾“反共文学”史观

(马泰祥) /4

“文革”之文学不可视而不见(周思明) /4

——从《新中国60年中短篇小说典藏》说开去

也说中国人的“崇美”心态(韩 晗) /5

作家的操守(郭铁成)/5

——从陈徒手对浩然的“纪实”说起

致敬体的美容(启 之) /5

旧道德的重整与道统传承(曾庆榴)/6

——孙中山晚年重释中国传统道德之意蕴

贴着人物写,或如何“对付”阿多诺(赵勇)/6

——致在读硕、博士生的一封信

去神圣化的“乡村爱情”(王德福)/6

回 望

“崇高的恶”:历史责任的个体承担(龙扬志)/2

——以何其芳批判胡风为例

中国左翼文学的复杂涵义(聂国心)/2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赵献涛) /3

启蒙:繁复的五四旋律(陈佳冀) /3

《现代评论》如何面对“三一八”(刘希云)/4

就“史实辩正”再答吴永平先生(叶德浴) /4

“完成自己”:郁达夫的政治品格(张 震) /5

阮章竞笔下的民国中山社会(胡 波) /5

——以《故乡岁月》为中心

批胡适运动中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林建刚)/6

文人西游与西学东渐(杨 波)/6

——晚清海外文人眼中的牛津剑桥

李鸿章:谤满天下的“裱糊匠”(商昌宝)/6

艺 苑

认识自己、寻求意义与空间拓展(庄伟杰)/2

——与诗学有关或无关的札记

我看郭敬明的《小时代》(刘心武 张颐武)/2

关于当下文学答客问(于爱成)/2

当代影像中的八路军军帽(李新宇) /3

权力·人性·人格:萧军《延安日记》解读

(梁庆标) /3

文学研究应当回归本原(潘小松) /4

舌尖上的唐诗(吴中胜 等) /4

被误读的网络文学(李定通)/5

从舌头说起:《多余的话》再解读(傅修海) /5

文学批评应是真理的呈现(杨光祖)/6

——论王鹏程的文学评论

《诗歌的“难度写作”刍议》(庄伟杰)/6

书法阅历的诗化(陈党)/6

鲁迅与瞿秋白:文学大众化的不同目的(聂国心)/6

复 调

土改和右派:关于当代历史的写作(黄勇 等) /3

谁糟蹋了汉语(杨伯 商昌宝 邓军海) /3

视 听

“金不换”的价值:慈悲和忧患的人文关怀

——读孙家正《艺术的真谛》有感(陈灵犀) /3

尚之空间:崇尚与抵达(陈川弘)/3

评常彬的抗美援朝文学研究(杜国景) /4

《南越宫苑》之误(李 翰)/4

直 声

文化批评的正路与歧途(商昌宝 杨毅)/5

——读《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兼与周志强教授商榷

弹《舌尖上的唐诗》(杨光治)/5

漫 话

从二级对抗到三维张力(傅书华)/2

小议“核心期刊”(潘小松)/2

也说“刻奇”(李华裔)/2

市场经济是普世制度(顾海兵)/3

关键词研究之“关键技术”(冯黎明) /3

“日据”还是“日治”?(古远清) /3

我们为什么要去曲阜(干春松)/4

谁是葛诰文(秦 颖) /4

“十七年电影”的政治功能及实现路径(何 珍)/4

一部可信耐读的党史作品(胡孝文)/5

杜拉斯文学的美学品格(张向荣)/5

告别总是难免的(徐南铁)/5

闹剧何时收场(李定通)/6

苦难——我拿什么面对你?(刘元玲)/6

李健吾研究亟待推进(穆海亮)/6

——兼谈李健吾不为人知的笔名“运平”

呼唤批评的锐气(陈丽军)/6

附 录

《目的地》序(徐南铁)/2

《简单思想》序(徐南铁)/2

《迎面有声》序二(王能宪)/2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
鲁迅防窃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孔乙己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阿迅一族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