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整合

2015-01-28经验人马晓君苏贵章李春江马继刚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资源配置教育资源

经验人:马晓君 苏贵章 李春江 马继刚 张 则

分析了高等工程专业认证与教育资源的耦合关系、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工程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工程认证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目前,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已完成26 个学科300 多个专业的认证。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中,计划五年内再开展180 个专业认证试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理工科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现阶段开展专业认证体系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平台的研究,将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思考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及时且有必要的。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高校通过认证工作促进优势专业建设、整合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激发师生、行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的契机,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通过研究,将对建立学校、行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推进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提升学校认证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为其它院校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有利于建立一个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新分析框架,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共享的理论问题,从而有利于构建和丰富专业认证体系的教学管理理论和操作实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对于专业认证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甚少,相关研究集中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两方面,其中对于专业认证的研究集中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注册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关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关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认证程序问题、《华盛顿协议》各签约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启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再造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于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论文和专著,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资源稀缺性的约束条件下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将教育教学资源在个人和团体中进行分配等问题。

熊耕分析了美国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认为认证制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质量保障制度在高等教育内部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中具有多重功能。曲恒昌指出与评估制度相比,教育认证制度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优势,成为新的强化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更为有效的手段。毕家驹教授介绍和分析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情况,提出了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基本设想。张彦通等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和重要性入手,介绍了英美等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另外,张文雪等对美、德、日等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了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和师资为主体,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适应国情、向社会开放、与国际接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上海教科院提出了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应加大境外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程度的观点。主张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但是以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为例,缺少推广意义。谭贞从研究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入手,构建其逻辑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对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劣标准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出四种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引进模式。此外,孙清萍等论述了国外优质资源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引进资源的方式、方法。但是所有这些研究只强调了“引进什么”、“怎么引进”的问题,没有分析国外引进的资源与国内资源如何整合、融合的问题。庄莉提到了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但却没有对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内容、方式、方法展开系统的论述。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较大,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专项经费,国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高等院校差距较大,如“985”、“211”层次的院校,东部地区的院校工程教育资源配置明显优越于其他层次、地区的高等院校,特别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省属院校和应用型院校的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张,工程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使得相应的工科学科(专业)发展迟缓。

虽然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较大,但是在现有的工程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由于存在盲目、重复建设等因素,使得工程教育办学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益不高,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缺乏整体规划。并且存在相关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整合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上位文件精神,以及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准则。

高等工程教育的投入主体和渠道相对比较单一,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得一部分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更新迟缓。虽然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高速的发展,但是高校很难向社会、市场筹措资金,依靠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有限的收入,加剧了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模式分析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理论基础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整合要以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遵循教育与社会、与人发展关系的客观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客观规律,要遵循市场经济在高校高等工程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计划与市场两种配置方式的有结合,逐步发展成为以市场经济配置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要通过不断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挖掘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潜力入手,在办学思想、校园文化、课程体系等软硬件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主导作用,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模式构建

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在满足专业认证体系要求的前提下,以工程教育主体为主,社会资源(市场)为主的资源整合模式。工程教育主体资源整合在软件、硬件设施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市场经济的辅助模式可以利用校际、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

(1)工程教育主体的资源整合模式

工程教育主体的资源整合模式,以学校现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从软件、硬件设施两个方面进行整合,软件方面:着重进行课程体系,实施“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工程技能培训,通过工程技能实训中心培训学生的工程技能;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硬件设施方面:实行开放式管理,将工程教育主体的硬件设施建设成平台管理、通过平台实现硬件设施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集约化管理模式。改变工程教育主体的内部资源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变资源配置重复、分散的局面。

(2)社会(市场)的资源整合模式

社会(市场)的资源整合模式,可以引进不同高等工程教育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整合方式,结合本校工程教育的实践加以借鉴吸收。并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源整合的优势,建立校际联盟、校企联盟等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

通过工程教育主体的教育资源整合,引入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激发工程教育主体的人才优势,又有利于促进弥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资源配置教育资源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