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名士罗瘿公

2015-01-28冯珊珊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名作欣赏 2015年5期
关键词:程砚秋旷达名士

⊙冯珊珊[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一代名士罗瘿公

⊙冯珊珊[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罗瘿公富有才情,在诗文、书法、戏曲创作等方面造诣独到。他淡泊名利、率真旷达、放浪形骸、寄迹梨园、喜好佛理,时人称之为“名士”。

罗瘿公 名士 戏隐 好佛

近代诗人罗瘿公雅善诗文,兼擅书法,驰名当世。1910年,王易(号简庵)于《国风报》第33号发表《寄题瘿公都门寓斋》诗云:“此室近推名士窟,有时同证美人禅。”①瘿公交游甚广,“名士”盖众友之共识。

何谓“名士”?侯运华先生认为:“在古代中国,名士多指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高人雅士。魏晋南北朝时,以唾礼法、好论玄谈、率性任情、放浪形骸为名士;后来,则专指那些才情盖世、风骚独领、疯言疯语、我行我素的文人学士。”②罗瘿公的情形与后一种概述相契合。

一、才华丰茂,风骚独领

罗瘿公祖籍广东顺德。他聪慧过人,曾有“顺德神童”③之称。求学于广雅书院时,深受学政张百熙赏识。曾任京师大学堂译书局编纂、邮传部郎中。“入民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国务秘书等职,又曾为袁克定师。”④袁世凯有意拉拢他,却遭拒绝,足见罗瘿公才华丰茂,非同等闲。

罗瘿公以诗扬名,人称“诗伯”,与其师梁鼎芬,友黄节、曾习经并称“岭南近代四家”。从弟罗复堪亦以诗歌、书法知名,与之并称“顺德二罗”。罗瘿公存世之作有诗集《赤雅吟》《瘿庵诗集》《瘿庵诗外集》,集外诗歌近二百首;文学理论著陆游诗选评四十五条,《文学源流》一篇;史料笔记《宾退随笔》《庚子国变记》《拳变余闻》《中日兵事本末》《割台记》《中法兵事本末》《藏事纪略》《德宗承统私记》《中英滇案交涉本末》《教匪林清变记》《京师大学堂成立记》《威海卫师记》《中俄伊犁交涉始末》《曲阜谒圣记》《太平天国战纪》《记卢毅安相人术》等十六种;剧本《梨花记》《花舫缘》《红拂传》《玉镜台》(又名《花筵赚》)《风流棒》《鸳鸯冢》《赚文娟》《玉狮坠》《青霜剑》《金锁记》等十余种,京剧剧评《鞠部丛谭》一卷。著作宏富,对研究近代诗歌、士人心态、近代史、近代京剧及其演员培养有重要价值。

二、贫贱不移,淡泊名利

罗瘿公时运不济,仕途偃蹇。《送张君迈之柏林》云:“罪言强聒庸可补,危幕同朝计已疏。隐几未能吾丧我,观濠应笑子非鱼。文章一例成刍狗,喜怒何心问众狙。”⑤诗中的无奈、苦笑、讥讽、灰色幽默,无不彰显其落寞。他的凌厉、颖悟,使他看清了世间的衰朽,其悲亦缘于此。《上巳禊集分韵得湍字》云:“嬉春纵非时,愤世徒伤肝。”⑥欲借放纵嬉乐麻痹自己对世事的认知,更见其痛之深。面对如此世界,他吟出《岁暮吟次晦闻韵》中“时流竞尚炙,吾意差同点鼓瑟”⑦的诗句,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典故,展示淡泊名利之心。

他一度以末世的失意文人自居,对朝政极为失望。《慈仁寺访松谒顾先生祠同诸公作》云:“吾曹合作负苓者,岂有国事容置喙。”⑧足见他早意识到壮志难酬,不如归隐。但他又不能不做官,因为需要“鹤俸”补贴家用。他曾在遗嘱中如此评价自己入民国后的仕途生涯:“如公府秘书、国务院参议上行走,及顾问、咨议之类,但为拿钱机关,提之汗颜。”(张次溪《燕归来随笔》⑨)其坦诚亦见于此。尽管为了“拿钱机关”,他也贫贱不移,清正廉洁,生活清苦:“为贫妻子耽微禄”(《正月初二日雪晴作》⑩);“世事推秤千劫换,生涯食粟半囊空”(《吾生》⑪)。黄挽罗瘿公诗云:“常年贫为梏。虽梏不自哀,舂容托歌曲。”⑫枵腹吟哦,展示了罗瘿公超脱豪爽、甘贫乐道的情怀。

三、“疯言疯语”,率真旷达

罗瘿公率真旷达,褒贬分明,毫不避讳,诗文中充满“疯言疯语”——诗文中对清政府无能致辱的批判、对官吏昏庸腐败的讽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与识见,往往招来谩骂与嘲讽,以致被斥疯狂,他亦置之度外。《伯芗自黔驰书吾所亲言得都中书谓余已得狂疾寄此慰之》云:“久已世人皆欲杀,竟能容我醒而狂。学书倘到杨风子,浪迹便随元漫郎。”⑬学杨凝式也好,效元结也罢,无非愤世嫉俗,忧道悯人。黄挽罗瘿公诗言:“腾腾人海中,遂亡澹宕才。”⑭亦是对其率真旷达的咏歌。

因为率真旷达,罗瘿公方能无所拘泥,在诗中表现出超脱的襟怀。《晨起偶成示刚甫高毅夫》云:“经过忧患供谈笑,吟望溪山变古今。”⑮宠辱不惊,得失坦然。《上盘顶云罩寺暮不达而返》云:“一筇身出万松颠,脚底诸峰气藐然。张袂平收东海水,剪云散作蓟门烟。飘摇清梵斜阳古,睥睨荒台冷月悬。惭谢僧雏容匿笑,投林还在暮鸦先。”⑯气势夸张,襟怀阔大,豪放磅礴。

因为率真旷达,罗瘿公方能无所掩饰,在诗中释放自己的真性情。《岁暮吟次晦闻韵》云:“姓名自乞删纸尾,良朋惕我蹈刑律。曲学未敢薄公孙,逃亡不愿随岑。终忧闭门有危,且托疏狂散愁疾。”⑰超脱达观,心无羁绊。《喜桂十东原至自海外》云:“残雪骤因情话暖,七年宁恚尺书无。故人后死留今日,长物平添有短鬓。世变等闲庸足述,尊空市近莫愁沽。”⑱悲喜自适,洒脱超然,故而赵元礼赞云:“瘿公书法迈群伦,诗笔犹能见性真。”⑲

四、寄迹梨园,放浪形骸

罗时进先生说:“(‘隐’)与‘出’同样,是传统士人天然精神之另一面。……隐者分才分与习性,或医隐,或贾隐,或佛隐,或圃隐,或画隐……”⑳罗瘿公好佛、喜花木,但他并未选择“佛隐”“圃隐”,而是选择了“戏隐”。《偶成》云:“了无兴废关渠事,或寄笙歌纵所如。”㉑

“戏隐”更能使他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寄托。他曾寄书黄节:“吾欲以无聊疏脱自暴于时,故借一途以自托,使世共讪笑之,则无暇批评其余,非真有所痴恋也。”(黄节《〈瘿庵诗集〉序》㉒)赵元礼评其《鞠部丛谭》云:“余事丛谈谈鞠部,好凭游戏寄酸辛。”㉓其“戏隐”与明代杨慎谪戍云南时沉溺于戏曲的心态何其相似:“(杨慎)尝语人曰:‘老颠欲裂风景,聊以耗壮心,遣余年耳!’”㉔

“戏隐”是罗瘿公冲破世俗羁绊、我行我素,以末世的失意文人自居的生活方式。其《岁暮吟次晦闻韵》云:“日夕歌台逐年少,憎爱分明评甲乙。”㉕他流连歌台之际,作《鞠部从谭》,对伶人心态、剧本优劣、演员成败见解独到;他培植程砚秋并为程编写剧本、组建和声社,故程砚秋云:“程有今日,罗居首功。”㉖罗瘿公病逝,程手书挽联云:“当年孤子飘零,畴实生成,岂惟末艺微名,胥公所赐;从此长城失恃,自伤孺弱,每念篝灯制曲,无泪可挥。”㉗师生之谊堪称梨园佳话。

五、身居僧屋,佛语禅心

罗瘿公好佛。其《简庵中丞寄题都门寓斋务洪同学敷庵家弟并在幕府各有奉和依韵奉酬一首》云:“丈室秋花久不妍,夜寒蒲褐耸双肩……阅世荒龛容小住,避人蓬巷当逃禅。”㉘道出了罗瘿公熟谙世事之后欲求解脱的心曲。他的好佛体现于诸多方面。友人林志钧曾在《〈三山诗存〉序》中描述他位于草厂头条胡同的居所:“斋中大小佛象无数。”㉙盖缘于此,罗瘿公称其居为“荒龛”㉚“迦音阁”㉛“僧屋”㉜“维摩室”㉝,自诩“丈室维摩”㉞,呼其一子为“佛生”㉟。程砚秋生日,罗瘿公曾为他抄录经卷祈福。㊱罗瘿公《病起作》云:“吾虽未学佛,斯乃佛所赐。纵非极乐土,恐是初禅地。”㊲其遗嘱云:“敛用僧衣最适宜,……今生不能成佛生天,期之来生耳。”(张次溪《燕归来随笔》㊳)赵熙诗云:“罗侯官闲手诗册,丈室焚香老禅伯。酒国如何通掌故,是酒恐出迦音阁。”㊴可见罗瘿公对佛理的倾心程度早为朋友熟知,故称他“老禅伯”。

罗瘿公的诗歌与禅意浑然相容。他喜游禅寺,游必有诗,诗亦屡作禅语,如“飘摇清梵斜阳古,睥睨荒台冷月悬”㊵“岁前小病成枯禅”㊶“我如瘿木生岩偏,一庵雪夜参枯禅”㊷“病如禅味参欲逾出,春似贫交去又来”㊸等。

总而言之,罗瘿公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狂放不羁、旷达率真的性情,寄迹梨园、喜好佛理的言行,均展示了他的名士风度。

①⑧⑩⑪⑯㉘㉚㉛㉜㉝㉞㊴㊵㊶㊷㊸《国风报》馆编:《国风报》,中华书局2009年影印版,第5021页,第6416—6417页,第5567页,第5567—5568页,第5310页,第5021页,第5021页,第4875—4876页,第5162页,第5839页,第3726页,第5161页,第5310页,第5711页,第5712页,第5568页。

②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③ 陈汉才:《康门弟子述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④ 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84页。

⑤⑥ 梁启超主编:《庸言》,中华书局2010年影印版,第1115页,第1840页。

⑦⑬⑮⑰⑱㉑㉒㉕㉟㊲ 罗瘿公:《瘿庵诗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1928年仿宋排印本。

⑨⑲㉓㊳ 张次溪编著:《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5页,第779页,第779页,第1225页。

⑫⑭ 夏敬观:《忍古楼诗话》,见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3册,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20页,第20页。

⑳ 罗时进:《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4页。

㉔ 钱谦益:《杨修撰慎》,见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1集,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39页。

㉖ 程永江:《程砚秋与他的班社》,见蒋锡武主编:《艺坛》第1卷,武汉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

㉗ 上海天蟾大舞台编:《程砚秋图文集》,1946年11月版,第40页。

㊱ 参见程永江:《程砚秋史事长编》上卷,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作 者:冯珊珊,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程砚秋旷达名士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区广安
旷达者
旷达者
旷达者
李邕题三字半匾
砚田勤耕秋为收
乐观旷达 进取人生
梨园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