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月国里的三个孩子
——泰戈尔《新月集》中儿童意象缕析

2015-01-28安全勇上海海关学院上海201204

名作欣赏 2015年5期
关键词:泰戈尔诗集意象

⊙安全勇[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 201204]

⊙刘金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新月国里的三个孩子
——泰戈尔《新月集》中儿童意象缕析

⊙安全勇[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 201204]

⊙刘金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作为泰戈尔最为重要的代表诗集之一,《新月集》以其纯美如画的语言、质朴悠扬的韵致及柔雅诚挚的情怀蜚声世界。该诗集中时隐时现的现实、幻想与理想中的三种儿童意象,相互联系又错落有致,悄然彰显着诗人“爱的哲学”。这三种意象既真实地投射出了诗人创作环境与心境,也有机地构成了整部诗集美学意趣的源头。把握住了这三种儿童意象,则更能真切地把握《新月集》的精髓。

泰戈尔 《新月集》 儿童意象

郑振铎曾说过:“我喜欢《新月集》,如我之喜欢安徒生的童话……它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稚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去。”①诚如斯言,充盈着各种儿童意象的《新月集》语言纯美、韵律鲜活、洋溢着真挚情怀,宛若一个童话王国。然而对该诗集的品鉴若仅停留于童真童趣的拣择,未免失于肤浅。深入梳理探究其中儿童意象的建构旨趣及意义功能,则更能帮助我们透过天真烂漫的表象,切中诗人“爱的哲学”的核心要义。

一、纯美如婴孩的《新月集》

天赋才学的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这其中,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诗歌创作尤为世人推崇。而在其诗歌创作中,《新月集》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诗集之一。

《新月集》是1903年泰戈尔汇集其孟加拉语诗集《儿童集》等诗作编译成的英文诗集。共收录自由体诗歌四十首。该诗集与《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八部英文诗集甫一问世,便在西方文坛受到了极大的欢迎。20世纪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持续升温,中国出现了“泰戈尔热”。《新月集》在此期间由郑振铎、王独清等人译介到了中国,并对当时乃至后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新月集》非但没有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反而历久弥新,不断吸引也影响着愈来愈多的中国读者。

《新月集》纯美如婴孩,其独特持久的魅力多维散发,直入读者心脾。首先,诗集名唤“新月”,简洁又寓意精深,既象征着拥有无限美好未来的无邪孩童,又象征着寄于儿童身心的人类本自圆满但又看似若缺的皎洁童真。该诗集异于其他诗集对神性的赞美和对哲思的讴歌,而是与诗集总题呼应,专注于致敬圣洁的童心。其次,就内容而言,丰富优美的儿童生活场景与情致呼之欲出,涤人心扉。此外,从风格上看,有着无韵之韵的《新月集》文笔清新而又耐人况味,既娓娓道来又浑然天成,秉承了泰戈尔诗歌一贯的浓郁抒情性。

上述种种,前人多有论析。然而,从《新月集》中的儿童意象入手进而条分缕析地深入解读整部诗集的评论却极鲜见。《新月集》中儿童意象突出,是读者把握诗人美学意趣的绝佳切入点,不容错过。在此我们不妨尝试从三方面入手,剖析诗人精心搭建的儿童意象体系。

二、《新月集》里的三种儿童意象

在文学评论界,意象(image)常被分为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和文学意象。本文所探讨的诗歌“意象”属于文学意象的范畴,即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美国文学理论家R.韦勒克指出:“文学审美意象关往往暗示一个系统,而细心的研究就能够像译码员破译密码一样打开它。”②在《新月集》中,即存在着一个经由诗人编过码的意象体系。除了花儿、神灵、集市等意象之外,诗集中出现最多的审美意象是纯真的儿童。而且细品后不难发现,诗人精心打造的儿童意象并非千篇一律,可译码细分为三:现实的儿童意象、诗人幻想中的儿童意象与诗人理想中的儿童意象。

(一)现实生活中真实活泼的儿童意象

诗歌来源于生活,《新月集》亦不例外。得益于泰戈尔对儿童生活长期细致入微的观察,诗集中的许多诗作都真实又灵动地再现了儿童生活场景。这其中既不乏对儿童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等生活图景的描绘,也有对儿童天真活泼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就这个层面而言,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种生活中真实活泼又充盈着生命力的儿童意象。

例如,在《纸船》一诗里,诗人刻画出了一个水边放纸船的孩童意象;《十二点钟》则描摹出了“狡黠”又不失可爱的厌烦作业的顽童意象;《天文学家》通过两个孩子之口刻画出不合成人逻辑却又能自圆其说的童言意象。在《玩具》一诗中,诗人描绘了不厌尘土、自得其乐的儿童意象。遍览诗集,这种真实感极强的儿童意象随处可遇。诗人通过写实般的描绘,简洁又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了趣味盎然的儿童生活点滴。这些意象亲切自然,通过白描的手法让读者步入孩童的天真世界,暂忘了俗世的烦恼。

(二)诗人幻想中的儿童意象

诗歌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诗人并不满足简单描摹现实中儿童生活场景及情致,他在观察与体悟外部童真的同时也描画了内心与童真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有别于前文所述的生活中的儿童意象,是一种杂糅了现实与想象的幻想中的儿童意象。这种儿童意象灵动自由却又令人信服。例如,在《金香木花》中诗人写道:

如果我闹着玩,就变成一朵金香木花,长在那树的高枝上,在风中笑得摇摇摆摆,在新生嫩叶上跳舞,妈妈,你认得出是我吗?/你会叫唤:“孩子,你在哪儿啊?”我要暗自好笑,一声也不吭。/我要暗暗展开花瓣,看着你工作。/……③

这里,爱捉迷藏的孩子变成了枝头上不语人言但又俏皮可爱的金香木花。诗人将孩子的天性、自然的美丽与孩子的生活场景大胆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细腻地幻想出了一种生动又奇特的孩童兼花朵的意象。又如,在《英雄好汉》中,诗人写道:

你坐在一顶轿子里,我骑着一匹枣红小马在你旁边小跑……就在这当儿爆发出了一阵可怕的呐喊,人影儿奔跑着向我们冲来。你蜷缩着坐在轿子里,反复念着神明的名字祷告。轿夫们害怕的发抖,躲藏在荆棘丛中。我向你喊道:“别害怕,妈妈,有我在这儿!”……于是我策马狂奔,我的剑和盾相碰,乒乒乓乓的响……他们许多人逃走了,还有不少给我砍成碎块……我跑到你的面前,浑身血迹斑斑,说道:“妈妈”,战斗现在结束了……④

诗人仅用了短短几行,就使得一个手持剑盾、不畏强梁、英勇无比的小英雄跃然纸上。诗中“趾高气扬”的英雄意象虽然闪动着现实中孩子们嬉戏的影子,但更是诗人在仔细观察孩子们嬉戏之后深入想象拓展的产物。这种意象的构建更加倚重想象,也展示了诗人将想象诉诸于表达的非凡技巧。这种意象在《偷睡眠者》《云和浪》《小小仙境》等诗中都时有闪现。

(三)诗人理想中的儿童意象

“诗歌是诗人人格的表现而不是诗人生活的再现,诗人要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人类的感情,诗人的心灵应该响应世界的呼唤。”⑤泰戈尔显然深谙此理,他对童真的讴歌并未止步于浅层次的意象建构。在《新月集》中,他还缔造了另一种升华了的儿童意象,即诗人融汇前两种意象之后加入形而上理想的综合意象。这种意象从生成机制而言固然也是属于幻想的范畴,但其价值指向却与前两种对简单儿童生活的浅层描摹不同,一跃而上升到了探索人类灵魂走向的精神层面。例如,在《在海边》一诗中,诗人写道:

孩子们在大千世界的海滨集会……他们不寻求隐藏的宝藏,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撒网……船舶在无轨的水面上颠覆,死亡横行,而孩子们在游戏……在大千世界的海滨,孩子们正举行盛大的集会。⑥

海边孩子的意象有可能象征着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读者更多的是通过这种意象联想到短暂的人生与全人类的命运走向,并会在这种挥之不去的意象中积极思考人类命运的前途。而这种思考的答案可以在《祝福》一诗中找到。诗人在诗中写道:

祝福这小小的心,祝福这洁白的灵魂……他可不曾学习鄙夷尘土、追求黄金……别在匆忙中把它忘了,让他来到你的心里,祝福他吧。⑦

此外,诗人也通过儿童的意象点明了童心在他本人心中的地位。在《新月集》最后一首诗歌《最后的交易》中,诗人写道:

太阳的光在沙滩上闪烁,大海的浪任性地溅泼水花。/一个小孩坐在沙滩上玩着贝壳。/他抬起头来,仿佛认识我似的,说道:“我要雇用你,可不用什么东西。”/在孩子的游戏中做成了交易,倒使我从此成了个自由的人。⑧

在诗中,诗人拒绝了国王、商人、美丽姑娘世俗的雇用,最终选择了无条件地服务于童真。

三、泰戈尔儿童意象的意旨与其他

如果把上述三种儿童意象比做新月王国里的三个孩子,那么第一种意象就是个单纯烂漫但略显柔弱的孩子。第二种意象是个饱经风霜但又不失纯真的孩子。第三种意象是个浑然天成且智慧无忧的孩子。这三个孩子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新月之魂。他们在诗集中相互辉映又错落有致,不动声色又无处不在地彰显着诗人的“爱的哲学”。这种爱的哲学说到底是生命哲学。诗人通过孩童的意象彰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高度和谐与统一。诗人通过孩童的意象强调了生命的自由发展与无限可能。

不设防的儿童总能与其他儿童及成人们打成一片,他们是万物有灵的崇信者,是爱的积极践行者。所以,《新月集》里的三种儿童意象既真实地投射出了诗人的创作环境与心境,也有机地构成了整部诗集美学意趣的源头,体现了诗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即“梵我合一”地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命。

泰戈尔讴歌童真童心的诗歌是美好的,但泰戈尔本人的生活经历却并非如诗如歌。现实生活中,他挚爱的几个孩子都先后夭折。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泰戈尔并未将其悲切之心诉诸笔端,反而是乐观向上地用他的诗歌赞美童真。孟子说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⑨泰戈尔即是这样的“大人”。他用诗歌回忆,他用诗歌祭奠,也用诗歌使得人们短暂的童年时光变成了永恒,将赤子之心长留在了读者心中。在《结局》一诗中诗人写道:

该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你在寂寞黎明的薄暗中伸出手去抱你床上的孩子时,我要告诉你:“孩子不在了!”——妈妈,我走了。/我要变成一缕轻风抚摸你;你沐浴时我要变成水里的涟漪,我要再三地亲你吻你。/……/亲爱的姨母带着节日礼物来访,会问你:“姐姐,咱们的孩子在哪儿?”妈妈,你会柔声细气地告诉她:“他在我的瞳仁里,他在我的身体里和灵魂里。”⑩

不难看出,诗人思念孩子的情感真挚动人,但整首诗歌催人泪下但哀而不伤。诗歌在结尾处更是升华成了一种积极的慈悲。

四、结语

在《新月集》开篇诗歌《家庭》中,泰戈尔写道:

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⑪

儿童带给我们的“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价值呢?泰戈尔留给了我们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回答。但毋庸置疑的是,《新月集》里的意象体系能为我们高质量地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参照。

① 郑振铎:《新月集(译者自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② 童庆炳:《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23页。

③④⑥⑦⑧⑩⑪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第103页,第106页,第102页,第113页,第118页,第134页。

⑤ 侯传文:《泰戈尔论诗歌》,《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第139页。

⑨ 《孟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

作 者:安全勇,硕士,上海海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文学翻译及英语教学;刘金龙,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翻译。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泰戈尔诗集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意象、形神
流着泪写作的泰戈尔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如此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