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幻世界的爱情传奇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赏析

2015-01-28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山西阳泉045000

名作欣赏 2015年5期
关键词:暮光梅尔吸血鬼

⊙孙 茗[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魔幻世界的爱情传奇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赏析

⊙孙 茗[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全球范围内的畅销作品——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处女作《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营造了亦真亦幻的魔幻氛围,传统形象吸血鬼和狼人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惊悚刺激的元素。映射作者自身成长的女主人公的经历更像是一场冒险之旅,从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毅执着的哥特式女性的特征为现代人所追捧。人类以及吸血鬼对自身欲望的抗争,以及大自然对人类或者其他种族的精神作用的描述,实现了自然与和谐主题的回归。

《暮光之城》 魔幻 成长 哥特 和谐

一、引言

自2005年出版以来,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处女作《暮光之城》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批读者,尤其是受到青少年读者的热烈追捧。这部将家庭、校园、爱情、魔幻等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的传奇作品在全球的销量已经突破了8000万册,版权转授近40个国家,一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荣获年度最佳小说的称号。《暮光之城》系列包括:《暮色》《新月》《月食》和《破晓》一共四部小说,以少女贝拉和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真挚美好却又惊心动魄的爱情为故事的主线,穿插吸血鬼、狼人和人类的矛盾冲突,把魔幻与现实巧妙地联结起来,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魔幻世界的爱情传奇。

二、魔幻元素

吸血鬼和狼人是西方国家家喻户晓的传说形象,在系列小说《暮光之城》中,作者将这些令人恐惧的黑暗魔幻元素融入小说的创作中,为其增添了惊险刺激、动人心魄的阅读魅力。

作为西方文学艺术的传统创作题材,吸血鬼和狼人的传说影响深远。从18至19世纪出版的文学作品里,就奠定了吸血鬼这一基督教文明社会中的异类所具有的永生能力,也因此被上帝所抛弃,过着没有灵魂、残忍嗜血和暗夜行走的躯壳生活。①1897吸血鬼经典小说《德库拉》中描绘的面目惨白狰狞、于阳光下即成灰烬的德库拉伯爵是当今吸血鬼作品的原型——现代的吸血恶魔。随着人们对这类作品的热情不断升温,有关吸血鬼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绘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暮光之城》系列里吸血鬼的全新形象与以往截然不同,男主人公吸血鬼爱德华一家有着美丽迷人的外表,他们十分厌恶自己以人血为食的本性,于是以动物鲜血取而代之,但是这些“素食者”与嗜血欲望的斗争从未停止。爱德华在贝拉的鲜血面前几乎疯狂失控,贾思珀更是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只为一尝鲜血的滋味,嗜血恶魔的本性完全暴露了出来。可是,为了不沦为恶魔,卡伦一家一直极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利用自身的理性去进行这场永无止境的隐形战斗,为自己寻求到了和人类共居一地的权利。这恰恰映射出自古希腊神话史诗中就出现的对于追求与控制人类本能欲望的剖析,利用魔幻元素来展现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冲突迎合了读者需求。

小说中另一吸引人的魔幻元素是狼人传说,也是西方文化的热门话题。作为吸血鬼的死对头,狼人平时与人类没有差别,通常只有在月圆之夜才会变身为狼形。尽管各族文化都有许多关于人如何变为野兽的传说,但是对于狼,欧洲人有着特别的恐惧和害怕。狼一直被视为致命的食人野兽,这种既敬畏又仇视的复杂情感使得人们对于未知自然界的惧怕更加深沉。1933年盖尔·恩多莱的小说《巴黎狼人》将埋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狼人介绍到现代社会,改变了这一黑暗中冲动无情的食人兽形象,变成了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社会人。《暮光之城》里的狼人团体集体感强,忠诚有爱,狼人雅各布对贝拉的爱慕和保护让读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兽性。作为儿时的玩伴,雅各布一直在贝拉身边默默地守护,即使遭到拒绝也一如既往的忠诚。这位冲动易怒的印第安男孩得到了读者的垂怜和喜爱,也代表了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作者安排贝拉的女儿走进雅各布的情感世界,也着实满足了读者对故事圆满性的期待。

所有超自然的魔幻场景为原本平淡无常的初恋故事涂抹上神秘莫测的超凡色彩。反面吸血鬼与“素食者”的欲望冲突,超能力大战;狼人与吸血鬼的契约协议,沟通交涉;冰冷彻骨的吸血鬼的爱慕,阳光霸道的狼人的守卫;生命代价换取的半魔半人的爱情结晶;吸血鬼军团阵势磅礴的步步紧逼,一段轰轰烈烈的人与吸血鬼的爱情传奇,亦真亦幻,令人回味无穷。

三、成长体验

《暮光之城》女主人公贝拉的生活体验和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作者斯蒂芬妮·梅尔的真实写照②,贝拉的个人成长也映射着作者青少年时期的迷茫和追求。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描述了贝拉的成长过程,展现了贝拉的意识发展,在经历了家庭和爱情的重要变化之后,角色得到了成长。

在单亲家庭生活的贝拉与母亲相依相伴,17岁时搬到福克斯镇与父亲共同生活。选择从温暖阳光的凤凰城来到阴雨不断的小镇,是这个敏感又坚强的女孩为母亲的幸福生活做出的将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也是青春成长的第一步。单亲背景赋予贝拉比同龄孩子更成熟稳重的心态,无论是在母亲还是父亲身边,她都是一个关心照顾家人的核心形象。母亲就曾讽刺地说贝拉不像是一个17岁的阳光少女,而更像是一个老气横秋的中年人。可是母亲的幼稚和父亲的粗心,使得这位本该活泼开朗的她不得不尽快成长,担负起这个残缺的家庭里真正的大人角色。

不完整的家庭使得她的个人需求被忽视,与父亲的陌生感也同样困扰着她。贝拉始终以自己默默的方式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父亲对她的关心则是深藏不露的,考虑到安全问题,父亲在寒冷的冬日早早为女儿的汽车安装防滑链;由于身处陌生的环境,女儿没有什么社交圈子,父亲就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她认识;尽管不喜欢女儿的恋爱对象,还是尽可能地让她开心,并且调侃两人的相处;在女儿面对爱情的痛苦时,父亲陪伴她一起走出失恋的阴霾;虽然心存疑惑和不解,仍然爱护惹人怜爱的外孙女。这些情节让贝拉更加理解和喜爱不善言辞的父亲,也加深了她对家庭的热爱,逐渐敞开了心扉,这使得贝拉对家庭成员的保护欲变得更强烈。

带有魔幻色彩的惊心动魄的初恋也一样磨练了贝拉的意志。不食人间烟火的帅气吸血鬼爱德华是学校里女孩子们崇拜的对象,而他只对贝拉情有独钟,这是每一个其貌不扬、默默无闻的中学女生所向往的爱情。在知晓吸血鬼真实情况之后,她仍然执着地追求这份情感。面对爱德华无情的抛弃,她宁愿放弃自己的灵魂,只为和爱人在一起,失落、打击不断地折磨着这位善良的少女,也教会她如何在失恋的痛苦中成长,在看到希望时她拼尽全力去努力争取,永不放弃幸福的理想,慢慢走向成熟。这是每一位女性的成长之路,包含着对爱情和亲情的依恋和理解。

小说男主人公爱德华是一位104岁的吸血鬼,但是他的外表停留在了被转化时的17岁,那一年他是身患西班牙流感、濒临死亡的少年,是吸血鬼卡莱尔将他转化并赋予其新的永生。但是禁欲般的生活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卡莱尔对他的管控让他从内心感到厌恶,一度认为自己是被制造出来的欲望被压抑的陪伴。一方面深感自己在花季年龄就面临死亡过于残忍,另一方面又苦恼于无法从道德上接受作为嗜血恶魔的现实,于是爱德华选择离开自己的生父或者说制造者。

在出逃的过程中,他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实践超能力,惩恶扬善,但是结果并非他所想,尽管是罪人的鲜血,这嗜血的快感也不能带领他摆脱精神的禁锢。像所有青春期的叛逆者一样,在旅程结束后,经历了人生蜕变的爱德华回归了。10年的自我流放使他逐渐开始理解卡莱尔,慢慢接受卡莱尔关于即使有罪或者道德败坏也不应该由吸血鬼来结束人类生命的观点,重新审视自己的正义行为,接受自己是一个吸血鬼的现实,不再把自己视为怪物,再次融入卡伦一家。

对于爱情,爱德华在自己独有的读心术无法施展于心爱的人时,变得犹豫不决,尽管内心无比渴望真爱,但还是不能接受贝拉的执着和坚定,最终选择离开。如此自以为是对爱人最好的保护方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贝拉仍对他念念不忘,爱德华也终日忍受内心的折磨。几经辗转,真爱战胜了一切,爱德华也在这次磨难中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并且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灵魂,终于坦诚自己当时对真爱的亵渎,懊悔隐瞒对贝拉的真情,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容易退缩的爱德华,真正实现了再次的成长。

四、哥特特征

哥特式小说诞生于18世纪,虽然发展到今天已经增加了许多不同元素,但是仍然保持着一种固定的叙事模式和风格。总的来说可以包括现当代灵异小说和恐怖小说,以及具有惊悚悬疑性质的小说也属于哥特式小说的特殊形式。③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名为《奥特兰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由霍勒斯·沃波尔所著,这部小说的诞生代表着这类小说的创作模式和风格。哥特小说的模式特征主要以距离现代久远的过去为起点,以荒凉的地方为背景来讲述故事。被囚禁在阴森狭窄空间的小说主人公经常会面对鬼魂的出没,并因此陷入悬疑和爱情的纠缠当中,这也是此类故事的发展主线。

此类小说的独特魅力既包括惊悚神秘的古堡背景,还有脱离现实社会的读者所喜爱的恐怖情节和魔幻元素。由于不断受到某种形式的鬼魂、幽灵或怪兽的侵扰,作品中的主人公对于死亡展现出莫名的恐惧或者焦虑情绪,在经历了内心的折磨之后往往会接近疯狂,慢慢地无法自拔。④这情景似乎正是现代社会人的紧张生活状态的极端和超现实描绘。读者仿佛身在其中,这不仅不会产生距离感,恰恰相反,由虚拟的非自然元素所带来的恐惧令读者感受到一种若即若离的特殊情感。《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继承了传统哥特式小说的恐怖主题,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暗夜和森林,主人公吸血鬼如死尸般的苍白面容,冰冷的四肢,惊人的强大力量,神秘的读心术和预知未来等超能力,都增加了小说的惊悚感。辅以狼人的传说,人兽间的变形和冲动易怒的本性,使这部以浪漫爱情为主线的系列小说的魅力和吸引力远远超出了普通的爱情小说。

与此同时,贝拉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她的刚强、坚毅和执着代表着现代女性的独立和对真爱的追求。整部小说就像是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暗夜里凝望的双眼,森林深处的告白,雪山之巅的逃亡,密林尽头的战斗,一切生死相依的经历都增加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正如书中描述:“我和他的生活被扭曲成一个单链。伤害一个,你就伤害了全部。”⑤两个原本单独的个体在爱情的指引下走到一起,再也不能分离,贝拉的内心独白再一次让读者感受到她的个性魅力,从初恋的甜蜜到失恋的苦恼,再从失而复得的喜悦到放弃生命的无奈,从生死瞬间的不舍到重新拥抱生活,整个充满艰辛的魔幻生活体现出贝拉身上既充满了传统哥特式的对心灵压迫的反抗意识,又流淌着不畏艰险的女性主义血液,最终她寻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五、回归和谐

无论是描述人类以及吸血鬼对自身欲望的抗争,还是反映大自然对人类或者其他种族的精神作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从各个层面暗示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被各种欲望所包围,一旦欲望感过强或者失控就会造成精神上的不平衡。⑥男主人公吸血鬼爱德华一家坚持“素食主义”,竭力抗拒人类血液的诱惑,以此维护自己转化为吸血鬼后的残存的人性,这是对控制欲望以实现与人类、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的证明。

正如爱德华初遇贝拉时的感受,他把贝拉形容成一个诱惑力极强的魔鬼,但不是引诱他走向死亡的恶魔,而是指引他走出地狱,毁灭丧失灵魂的过去,建立全新生活的引领者。⑦如此令人费解的第一印象,彰显出贝拉对于爱德华而言的独特“吸引力”。为了抗拒这样的致命吸引,他回避出现在校园和贝拉身边,甚至绝情地把她推出自己的生活,可是这些行为的初衷却是要保护所爱的人免受伤害,这样一个嗜血恶魔身上携带的善良特性,对外界诱惑和自我欲望的控制和对精神世界的改善,如此生动,具有吸引力,也让读者对于善与恶原本清晰的界限产生了模糊感,更加坚定地去接受现代社会的平衡状态。作品中营造的家庭理想和氛围,体现了回归自然与和谐的主题。贝拉重回父亲身边感受父爱,吸血鬼一家自我克制、与人为善的家庭理念,狼人团体团结一致、共同进退的兄弟情义,这些都是现代人在生活中不停追求的真实状态。

六、结语

这部魔幻世界的爱情传奇故事带来了作者对成长的感受和思考,对社会的审视和理解,以及对自然的和谐状态的向往。各种贴近现代生活的家庭、校园、爱情、冒险和理想元素,更是为小说添加了无限的魅力。斯蒂芬妮·梅尔笔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经历了精神世界的改善,学会了控制欲望、寻找平衡,真正向着幸福、有意义的生活前行。这不仅对现代人的成长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引导着他们去追求更加自然真实的生活。

① 王博:《从〈暮光之城〉感受吸血鬼文化》,《时代文学》2010年第10期。

② 顾晓辉:《〈暮光之城〉中的西方文化隐喻》,《电影文学》2011年第6期。

③④ 苏芳、毕会英:《〈暮光之城〉四部曲对哥特文学传统的创新与超越》,《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0期。

⑤⑦ [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破晓》,张雅琳、李俐译,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221页,第127页。

⑥ 石建炜、唐代清:《〈暮光之城〉:欲望时代的反欲望叙事》,《电影文学》2009年第11期。

[1]陈品佳.回归自然,实现本真——《暮光之城》的生态之旅[J].世界文学评论,2011(1).

[2] 顾晓辉.《暮光之城》中的西方文化隐喻 [J].电影文学,2011(6).

[3] 石建炜,唐代清.暮光之城:欲望时代的反欲望叙事[J].电影文学,2009(11).

[4][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暮色[M].覃学岚,孙郁根,李寅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5][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新月[M].龚萍,张雅琳,李俐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6][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月食[M].龚萍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7][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破晓[M].张雅琳,李俐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9.

[8] 苏芳,毕会英,《暮光之城》四部曲对哥特文学传统的创新与超越[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10).

[9] 王博.从《暮光之城》感受吸血鬼文化[J].时代文学,2010(10).

作 者:孙茗,硕士,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暮光梅尔吸血鬼
梅尔:我的追求塑造了梦
危险的小小“吸血鬼”
梅尔维尔鲸
“熊”视眈眈
吸血鬼——蚊子
邪恶的吸血鬼
暮光
杀死一只吸血鬼
梦想是眼睛,第一个攀上珠峰的盲人探险家
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