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

2015-01-28刘琳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名作欣赏 2015年24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网民规范

⊙刘琳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

⊙刘琳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网络语言作为近年来发展比较迅猛的一种语言文化,对人们的日常交际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下又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主要结合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探讨网络语言的新变化,并对如何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提出看法。

网络语言自媒体规范引导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技术不过二三十年,但它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对语言也是如此。社会的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方言,是网民在网络交际空间上所使用的一种共同语的变体。当前的网络语言研究主要是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对其形式、特点和规范性的探讨,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网络语言在“自媒体”平台运营下的新变化和对其的规范。

一、“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We Media)是由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在2003年联合提出的,他们认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通过数字科技强化和全球的知识体系相连后,由他们自己提供并分享他们本身的新闻、事实的一种途径。自媒体有很多形式,如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它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我们可以即时发布和获取各种信息资料。

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报刊、杂志和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削弱了其主导权。作为一种“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媒介,自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泛化。费斯克认为,“话语是一种被社会化发展出来的语言或再现系统,以赋予和传播一整套有关某一重要话题的含义。网民从网络媒体中获得强大的话语生产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媒体一贯拥有的话语霸权地位,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①。通过转发、复制和再编辑,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作者、发出者、传播者、过滤者和接收者。每个人都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内容并将其发布出去,这些信息都是完全公开、可以共享的,并且评论自由。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以记者、编辑为中心的制作方式,使话语权更加自由。而且我们通过即时的转发和评论回帖,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也大大加强,并且这种互动又会成为新的信息加以传播。而所有的这些行为都不受时间、地点和形式的限制,只要有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和网络即可。

然而,正因为这样,自媒体传播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问题。它言论自由,却很难接受审查。新的信息不经审查核实就即时发布出去,而多数受众又缺乏鉴别能力,这些信息经过传播就会变成谣言,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二、自媒体传播下网络语言的新变化

各种信息传播主要以语言为媒介,在自媒体的即时共享的传播特点下,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自媒体时代下,公民的话语权被放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热点的发出者,从而成为语言的创造者。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变化。

从数量上看,笔者查看了近三年出现的网络语言,几乎全是从微博和各大论坛出现的。网民发现某一词的特殊含义一经上传到网络平台被网友发现并使用就会引起网民的大肆追捧,如“Duang”。这个词在2015年2月20日出现在新浪微博,到28日就已引发了14.5亿的讨论量。网络对于新词的传播力量可见一斑。

在形式上,对于网络语言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如汉字形式、数字形式、字母形式和符号形式。在自媒体传播下,尤其是近几年的网络语言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近三年出现的新的网络语言为例,基本均是汉字形式(“no zuo no die”来源于汉语,不计算在内)。只有“X style”一例为字母+汉字形式。

在来源上,网络语言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新词新造,如虾米、熟女等。旧词新意,如恐龙、备胎、土豪等。外来词借鉴,如拷贝、么么哒等。和来自方言的词汇,如靓、忽悠等。自媒体时代下,每一个事件都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网络语言的诞生处,笔者查看近三年的50个网络词语发现,新造词语和来自方言的词语几乎没有。外来词语也很少,只有从日语借来的“么么哒”,其余均属于旧词新意类。而这类网络词语多数又来自电视节目,如“元芳,你怎么看”;新闻事件,如“表哥”;网络游戏;论坛,如“丝”“你家里人知道吗?”和当下网民大众所关注的社会、心理等问题,如“白富美、高富帅”“心塞”“中国梦”。

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也会随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网络语言的变化也体现了新的网络传播媒介的特点,同时也是网民心理的一种折射。

三、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网络词语在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下拥有惊人的传播能力和强大的适用性,改变着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与人们的日常交际,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存在于网络的使用者之中,并丰富着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网络词语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民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任何涉及社会事件或社会热点的网络词语都会受到公众的热切关注。比如,“表哥”“中国梦”等。还有很多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民众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如“地命海心”(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略带调侃地表明民众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态。又如“毁三观”“无节操”这类词,表明了大家对某些不符合传统价值观念的做法的抵制。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它是自发性的,因而存在极大的不合语法的现象,如“我不能同意更多”这种英语语法的汉译用法,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同时网络语言也影响着语言的纯洁性,会对传统道德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如“绿茶婊”“次奥(操)”“草泥马”(操你妈)之类。还有一些属于“亚文化”的词语在网络中大肆流传,如“腐女”“耽美”“基友”等。网络语言还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青少年是网络中的主流人群,一些网络词语在他们中流传开来甚至进入作文写作,他们的语言规范尚未形成就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这对其今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危害。网络语言在迅速传播的过程中和部分缺乏判断能力的网民相遇,就引起了语言不符合的规范问题。

网络语言一方面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反映了某些社会状况和民众的心声;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提出了挑战,对语言规范性和纯洁性造成冲击。

四、关于网络语言的规范性问题

关于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语言符号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对于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现象,如果它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被大众所认可,它就有长久的生命力。任何语言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一部分词语会随时间的发展而被淘汰,也会有一部分词语将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进入权威词典,成为基本词汇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也是语言本身一个自我丰富和发展的途径。

我们认为,对于网络语言既不能太严苛,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2014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语言,该规范就要规范》的文章,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做出方向性指示。今年的“两会”,有代表就对“丝”这类词进行批判,认为其是“语言糟粕”。这都表明当下主流社会已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及其态度。我们在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时,一方面需要注意广大网民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及对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自媒体传播的特点。此外,我们也可以参考国外对于网络语言的做法。比如,在德国,德国语言协会每年会举行“年度词汇大会”,一些热门却没有正面意义的词语是不会被当选的。同时它还会举行各种活动,引导网民抵制不健康词语。此外,德国政府部门还规定媒体不能使用具有种族、性别歧视以及带有脏话、色情意味的网络热词。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制定语言政策时加以借鉴和参考。

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是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它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大众对于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对表情达意的丰富性的要求。在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语言的创造和传播归于网民大众。这使网络语言的来源更加广泛,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反映民众的心声。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语言的挑战与解构,一方面挑战传统语言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又赋予语言以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对于这种语言现象我们要适时、适度地加以规范和引导。

[1]荣婷.浅议网络流行语[J].中外文艺,2010(9).

[2]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于桂艳.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和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文化教育),2009(3).

[4]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刘琳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和方言。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网民规范
规范体检,老而弥坚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一起来吹牛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规范组织建设强化为民服务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