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梦”的文化内涵比较——以“美国梦”与“中国梦”为例

2015-01-28路永令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5年24期
关键词:内涵文化

⊙刘 璐 路永令[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一、中西方“梦”的文化内涵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同时,梦也是一种意象语言。英汉语中对梦的解释是不同的,汉语中注重与事物的联系,而英语中则强调与意识的关系。《庄子》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梦的内容和被压抑的无意识幻想有着某种联系。”

从英汉字典对“梦”与“dream”的解释上也能看出中西方对梦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古汉语字典中,梦指睡眠中的幻象。《说文解字》中对梦的解释为“不明也。梦之本义为不明”。新华字典中解释“:‘梦’为会意字。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梦’(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做梦。“梦”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比喻幻想,如:梦乡、梦影(犹幻影)、梦想。“dream”在英语牛津字典的解释:“A series of thoughts,images,and sensations occurring in a person’s mind during sleep”和“A cherished aspiration,ambition,or ideal”及“Joy,pleasure,gladness,mirth,rejoicing,jubilation;an instance of this”。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对梦的阐述强调其虚妄与不现实,而英语中对梦的阐述强调其本身的美好。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中西方对梦的解读也是不同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梦的文化内涵大多为“虚幻缥缈、不切实际”等。如:唐朝沈既济在《枕中记》中记载,卢生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主人蒸的黄粱还没有成熟,称为“黄粱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犹如一梦。唐朝李公佐所著《南柯太守传》中有“南柯一梦”的故事,比喻一场空喜欢。也有许多与梦有关的成语,也表示不切实际的东西,如“:白日梦“”一场春梦“”浮生若梦”。西方文学作品中比较典型的是《仲夏夜之梦》,通过讲述青年男女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梦的甜蜜与美好。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里的梦,是人类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梦。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梦的意象大多美好甜蜜,有积极的文化内涵。

二、“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对比分析

1.“美国梦”的文化内涵

美国梦(American Dream),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美国梦是美国历史上所有事物的结晶,有着独特的象征和代表意义。因此,美国梦也可以看成是美国神话的代名词。“美国梦”这一隐喻作为美国神话描述的概念,本质上就是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借助隐喻思维的形式,从英语语言的发展及其特征中,我们能够拾获其语言中所保存着的美国神话中的那些活生生的、具体的、差异的东西”。虽然从表象来看,美国梦强调了个体的奋斗、平等、机会,但它实际上还是脱离不了资本主义的框架。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只要在这个条件下谈美国梦,就是在间接地表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因为“对这种外部关系或这些条件的进一步考察表明,属于一个阶级等等的各个人作为全体来说如果不消灭这些关系或条件,就不能克服它们。个别人偶尔能战胜它们;受它们控制的大量人却不能,因为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表明,各个人从属于而且必然从属于它们”。

2.“中国梦”的文化内涵

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发表讲话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复兴”这个词,是有着特殊含义的,尤其是对我们国家来说。我们经历过汉唐盛世,又经历了百年国耻,现在是要重新走向辉煌,重振我中华雄风的时候了。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梦,是对应美国梦提出的,却与美国梦有明显区别。我们是强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是先国家后个人,由集体到个体。实际上这是一种源于农耕文明的家国关系,价值判断是“没有国便无所谓家”。“中国梦”的提出,一反中国传统意义上对梦的理解,把梦作为一种美好的祈愿与追求,这和大多数文学作品里虚妄缥缈的梦是不同的,是一种民族复兴、积极向上的美好愿望。

3.“美国梦”与“中国梦”的比较

“美国梦”和“中国梦”虽然内容、意义不同,但单独来看,“梦”的文化内涵相似。“美国梦”提出后,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梦也成了美国人民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在此基础上提出,模仿了“美国梦”的构词方法,一反中国文化中梦的消极内涵,把“梦”阐述为“美好的、需要积极争取的事物”。“美国梦”和“中国梦”都强调梦想中蕴含着核心价值,并且是这种核心价值支持下的观念外化,都是以国民为宗旨的,在不同的道路上实现着相同的目标和理想。这是“美国梦”“中国梦”在“梦”的文化内涵上的相通之处。

“美国梦”与“中国梦”产生的时代不同、背景不同、阶级不同,有各自的个性。马丁·路德·金就把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视为美国梦的生命力所在。他说:“我们可以争取到自由,因为在我们发出的要求呼声中,有着我们国家神圣的遗产和上帝的永恒意志。”中国梦则更直接反映中国的价值观,包括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同时特别强调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美国梦”与“中国梦”在“梦”的文化内涵上的各异之处。

三、结语

中西方“梦”的文化内涵不同,中国的梦多为虚幻的意象,文字作品中和梦相关的多呈现出一种凄惶悲伤的感情,英语中的梦(dream)则强调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美国梦”这一词汇的兴起,带动了“中国梦”的产生。“中国梦”的提出,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梦”的虚妄凄凉意象,给中国梦文化添了生动活泼的一笔。“中国梦”虽然是模仿“美国梦”提出的,但它合理延续了“追梦”的积极内涵,又摒弃了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端,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美梦”,是对中国梦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1] 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 .丁晓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2]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 .丹宁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

[3] 何芳.隐喻思维.语言.美国梦[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文聘元.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M] .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6]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2-11-29.

[7]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8] 杨德霞.美国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 .理论参考,2014(11).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第11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猜你喜欢

内涵文化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文化与人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照金精神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政治能力的内涵有哪些?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