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质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2015-01-28安徽蒙城县文化中心庄子研究所23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物质化文化遗产物质

李 飞 (安徽·蒙城县文化中心·庄子研究所 236000)

物质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李 飞 (安徽·蒙城县文化中心·庄子研究所 236000)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造就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创造着并还将不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这丰富多彩的文明成就,这凝聚着先人智慧的灿烂文化,需要我们细心、悉心的珍存和保护、继承和发扬,只有这样我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才能一脉相承的传承下去,并走向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的最具人文性、民族性和风俗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但无外乎以下诸类:口头流传的语言技艺(诸如民歌、民谣、说唱艺术等)、表演艺术(如戏曲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相关(诸如历法、星象、观潮活动等)、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编制、刺绣等)。值得注意的是这许多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极大层面上是依靠口头和行为方式来实现的,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的,传承与保护便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中最需重视、最亟待解决的环节,我们需要的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流传的实质化的具体化的政策与环境,措施与设施,从而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化保护,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才将不仅是一种口号和形式,更是一种具体的物化的措施与机制,设施与作品,活动与行为。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它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基历和精神血脉,凝聚了华夏儿女的精神思维、价值观、审美追求与记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应该重视文化的作用,更应该重视文化的多样化、多角度,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渊的战略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及精神价值,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活化石”之称,一部分靠言传身教,就是师傅带徒弟,从言语表达到身段表现,代代相传,一旦出现才人断层,这种文化现象和形态就会失传,甚至消失。随着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观、生活习惯、文化的表现形式都在变化,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击很大。一些优秀的民族语言,一些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正日益被人淡忘。一些珍贵的民风民俗文化资源同样遭到人为的破坏。笔者认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坚持民族文化主题,维护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物质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首先要深入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体系。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各级文化宣传部门深入开展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注册工作,并切实的对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深入地调研和剖析,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制度,建立起国家和省市级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物质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于要切实的制定并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在深入调查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体系的基础上,在对收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切实地研究制定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化保护的规划措施,抓紧征集各种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资料,建立起完善的征集和保管制度,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库、博物馆和展示中心,对于行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切实的制定出抢救和保护措施,从而使濒危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珍存、延续并发展,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着力扶持当地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化保护。

物质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于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新闻宣传和信息媒介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作用和价值,要借助于“文化遗产日”和各种文化现象的纪念日、节日、庆典活动,积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利用这些有益的契机彰显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从而达到弘扬光大并继承发展的最终目的。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十分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要求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我们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及宽松的政策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政策导向、正确的处理好事关保护工作的各种关系、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现在许多地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上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倾向,就是把一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活动作为谋取利益的现实手段,瞎编乱造,盲目的开发利用,有的在街头、在公园随意更改、折解进行表演,歪曲了民俗文化的真实功能和特殊价值,客观上造成了对游客的文化误导和消费欺骗,有些名为保护民间艺术扶持活动,由于没有正确的保护意识和较完整的科学保护手段。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因此,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严格遵守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门别类,对症下药,科学地加以保护。首先要大力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然后再考虑开发利用和发展创新,要将保护和传承与开发和利用区别开来,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科学意义上予以保护,在科学思想指导下合理地加以适当利用,严格防止过度采掘和滥用,歪曲民俗活动现象,不因保护招致破坏,也不以失当的保护加速破坏,否则开发利用就会缺乏资源依托,发展创新就会失去基础前提。

自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18项以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化保护进程中迈出的重要的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的见证和载体,作为民族的精神意志、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体材料,必将在我们的保护中发扬光大,并不断绽放出熠熠夺目的文化光辉。

猜你喜欢

物质化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警惕精神的物质化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非物质化”的激励方法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物质化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