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杨天牛人工防治技术

2015-01-27于健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9期

摘要:青杨天牛为吉林省杨树人工林主要枝干害虫,2~30年杨树均受为害。本文从生物学特性、人工防治及防治效益进行阐述。

关键词:青杨天牛;人工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79-1

青杨天牛(Sarerda populnea L.)又称山杨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2011年~2013年在公主岭市杨树人工林中大面积发生。据2012年调查,全市发生面积达360公顷,虫口密度0.5头/米枝长,被害株率18%。主要危害小叶杨、小青杨、白杨、北京杨等。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特别是枝梢被害严重。树木被害后,被害部位形成纺锤状虫瘿,影响养分的输导,致使枝梢干枯,易遭风折,造成树干畸形,树冠呈秃头状,影响成材。如在幼树主干髓部为害,可使全株死亡。

1 生物学特性

青杨天牛在公主岭市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的虫瘿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蛹期20天左右,五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然后产卵并孵化为新的幼虫,同时侵入嫩枝为害,十月上中旬开始越冬。

成虫羽化时间较为集中,羽化后常取食枝叶边缘补充营养,将叶片咬成不规则缺刻,历时2~5天,进行多次交尾,2天后产卵。产卵前,先用产卵器在树梢上试探,然后用上颚咬成马蹄形的刻槽,产卵于其中。刻槽与树龄有密切的关系,2~3年生的幼树都在主梢,4~5年以上的树,在树冠周围的侧枝上较多。危害严重的树木,一个枝条上有几个虫瘿。成虫喜欢在林分稀疏处活动,因此稀疏处林木受害较重,刻槽产卵率在80%左右。雌虫一生产卵平均为31粒左右,寿命10~24天,雄虫寿命5~14天。卵期平均为10天。初孵幼虫向刻槽边缘的韧皮部侵害,10~15天后蛀入木质部,被害部位逐渐膨大,形成纺锤状虫瘿。幼虫排泄的粪便和咬碎的木屑堆满虫道,有时也从卵痕裂缝中挤出。10月上旬幼虫老熟,将蛀下的木屑堆塞在虫道末端,即为蛹室,幼虫在其内越冬。

青杨天牛的天敌较多,对其威胁最大的是啄木鸟。10%~30%的虫瘿可被其啄食。青杨天牛姬蜂可寄生2%~5%,据试验,放肿腿蜂可以寄生其幼虫42.8%。

2 人工防治方法及防治效益

根据青杨天牛多危害幼林,树木不高,并危害其树冠外缘枝梢的生物学特性。在树木落叶后,其虫瘿明显可见,用高枝剪及剪枝剪直接剪下虫瘿集中烧毁,并且青杨天牛多发生在疏林地、农防林和公路林等林地,使用其他防治方法多有不便。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不仅不便利,而且浪费药物,难以获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易于保护天敌,防治成本也较高。据上述实际情况,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和危害,公主岭市从2011年开始,利用冬闲时间采取人工剪除虫瘿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面积人工防治。几年来,共剪虫瘿19.5万枚,防治面积1100公顷,共投入资金15.6万元,平均每公顷成本141.8元。被害株率由2010年前的45%下降到目前的9%左右,虫口密度由防前0.6头/米枝长,下降到0.1头/米枝长。

从上表可以看出,防治效果十分明显,虫口密度逐年下降,基本上控制了青杨天牛的发生和蔓延,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如果按每公顷每年挽回材积损失1.5立方米计算,共可挽回材积损失1650立方米,按60%高材率计算,共可减少木材损失990立方米,每立方米木材按600元计算,几年来共可挽回经济损失59.4万元。剪下的虫瘿还可以用做中间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从2012年开始,共繁殖管氏肿腿蜂135万头,反复释放于被害林地防治青杨天牛。

3 结语

一是用人工剪虫瘿的方法防治青杨天牛,方法简便易行,并可在闲季进行,易于推广应用;二是投资少见效快,防治效果明显,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控制青杨天牛的发生为害;三是剪下的虫瘿可以再利用,在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还增加了业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欣欣,初雪莲,董晓明.青杨天牛的检疫及防治措[J].农业与技术,2012.

[2] 王雅琴.青杨楔天牛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2009.

[3] 蔡丽霞.青杨枝天牛防治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02. [4] 刘娥,李成德.青杨楔天牛危险性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9.

作者简介:于健,公主岭市桑树台林场,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和病虫害防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