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城市捉迷藏 北捷空中街车

2015-01-27洪致文

海峡旅游 2014年2期
关键词:街车捷运铁道

现代化都市丛林里,盘根错节的运输系统,往往变成先进都会的象征。很多讲述未来世界的电影,免不了把这种意象融入画面中,其实在先进都市,交通工具未必一定要在高楼大厦间穿梭来去,这些近代、地下化的捷运系统,根本藏在不可见的地底隧道内。

台北全线高架的空中街车新交通系统,诞生于1996年3月28日正式通车的台北捷运木栅线。它属于中运量,从木栅动物园到“中山国中”站,总长10.9公里,共设12个站。全线除了隧道部分外,几乎全部高架,堪称现代台北的空中街车。这样的交通系统,可以让搭乘者饱览城市景观。

欢喜结婚,仳离收场

但老实讲,台北人对当年的马特拉电车(一种法国的轨道运输系统)印象确实不好,包含试车时闹得满城风雨的火烧车与爆胎事件,以及后来撤离系统技术人员、与台北市政府打索赔官司等等新仇旧恨。就因如此,有“马特拉不拉,我们自己拉”的名言传世。随着木栅线终点“中山国中”后,继续往内湖延伸的内湖线兴建完成,木栅线与内湖线原本被趣称为不吉利的“栅湖线”,也在后来舍弃木栅线之名而改为文山线,再接成奇怪的“文湖线”而成今名。

这个连接与改造,把马特拉系统给整个换掉,转为加拿大的庞巴迪系统,原本旧车也先停驶修改后才又上路。如今,新完成的“文湖线”中“内湖线”部分,共有13个车站,从“中山国中”到南港展览馆,全长14.8公里。

短短十几秒的绝佳景观

我相信搭过空中街车的朋友,如果运气好坐到第一节的“天王座”,一定有过那种饱览城市美景的经验。虽然一路上的风景,就是在城市里穿梭,但是科技大楼站那边急转九十度的大弯,确实是搭乘捷运给人快速奔驰“大爽爽”外所不同的“小确幸”。我觉得全线最惊人的美景,可能不是大湖公园那边依循湖边而行的湖光山色,而是从“中山国中”站一开出后,马上加速却又急急慢速转弯,从松山机场边缘擦过的巧遇。

为了绕进松山机场设站而有的奇怪路线设计,比当年木栅线科技大楼站那边的急弯还更神奇,不过沿着跑道与滑行道边而走的景色,让旅客能够看到机场里的飞机远远滑过来,确实是相当特殊的风景。

这样的捷运街车与飞机相遇,让我不得不想起远在美国的芝加哥欧海尔(O'Hare)国际机场。这座机场内连接一、二、三、五航站楼与停车场间的运输系统,便是跟当年台北捷运木栅线一样的VAL256型胶轮式马特拉电联车。我常觉得,这条芝加哥1993年完工启用的路线,对台北人来说一定会非常有亲切感,因为用的车辆造型几乎完全一样,比较大的不同是:台北以两组共四节车一起商业运行,但芝加哥欧海尔机场的马特拉却以一组两车的单位在跑。

由于芝加哥欧海尔机场是很大的转乘点,在美国国内旅行时,很容易就会被安排到那边转机。对于转机客来说,若要一游这个免费乘坐的马特拉系统,则必须出管制区到航站楼外搭乘,所以建议至少有一小时余裕转机时间时,才能够比较放心地出去逛逛。不过在台北,搭文湖线能看飞机的角度也只有“中山国中”到松山机场站间那短短的距离,还真是要特别注意,否则景色一逝即过。

这种在城市里的空中街车,往往让乘客不失与原有城市脉络的互动,但全线高架的路线却又将彼此隔离,有种距离感,是相当有趣的城市交通体验。特别是在黑夜来临时,都会丛林中前行的空中街车,映着天上地下的光点繁星,时空流动迷幻前行,那头灯尾灯,以及流逝的窗外风景,常让人忘了是在哪一座城市里。

洪致文

出生于台北市,两岁时第一次搭火车爱上了台铁的标志,四岁时开始玩火车模型,五岁开始收集火车票。12岁车票收集超过五千张,十八岁大学考后搭遍了当时台湾所有载客的铁路,二十岁开始发表铁道文章。迄今已出版十余本的铁道专书,是台湾铁道文化协会创始会员,曾任台《铁道情报》总编辑,目前任教于台师大地理学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街车捷运铁道
铁道小卫士
曼谷大修捷运线要十年赶超东京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Blanche’s Imaginary World in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保时捷911R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