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

2015-01-27尹凡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4期
关键词:监测站突发性环境污染

尹凡

(新平县环境监测站 云南玉溪 653400)

试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

尹凡

(新平县环境监测站 云南玉溪 653400)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或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的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给社会、个人财产或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本文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特点、危害性等方面加强分析,阐述了实施应急监测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不足。

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监测要求

1 实施应急监测的必要性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所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愈来愈多,另一方面不可抗拒的自然破坏因素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我国所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愈来愈多。

2 环境应急监测现状

2.1 缺乏对应急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没有规律性,具有偶发性和间歇性特点,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没有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其一旦爆发破坏性大,时间持久,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环境污染事故也进入高发期。如何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已经成为相关部门面对的一大难题。由于缺乏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重视程度以及应急监测能力,许多地方在发生严重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时都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2.2 设备缺乏或趋于老化,应急环境监测能力滞后

目前许多环境监测站有的没有应急装备,有的应急装备不足或趋于老化,我国只有很少的城市配备了应急监测车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加之对于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以及流动监控能力较缺乏,因而导致在出现污染等事故时,没有足够先进的应急装备,很难适应环境管理以及决策的需要。

2.3 人员结构不合理,应急监测能力低

我国监测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技术人员监测能力不高,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面临的问题,特别近年来虽然每年都有大批环保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但由于编制或其它因素,没有从事环保监测工作,使他们未能人尽其才,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影响了应急监测能力的提高。

2.4 资源配置有失合理性

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监测站从机构规格、仪器设备、人员等都有差别,发展较快的地区配备了先进的应急车、应急仪器设备、以及应急监测人员,这些硬、软件资源是保证环境应急监测有序进行的必备条件,此外,由于财政或其它原因,很多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趋于老化,有的甚至几十年没有更新过,没有现金的设备配置,严重阻碍了应急监测的发展。

3 改进措施

3.1 防患于未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是对整个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前准备、发生时采取的措施、发生后如何预防的具体指导方针,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事故监测、处置系统,能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的应急监测预案是处理整个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关键。

3.2 配制先进完备的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包括应急监测专业车辆

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的建设是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特别是现场监测的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响应迅速,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捷获取污染物和浓度分布,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3.3 对重点地区、重点源进行特别标记

对有可能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化工厂等重点事故源进行特别标记,如存储物质状态、容量、化学品名称、中间和最终产物、地理环境、以及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进行总图布置,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

3.4 积极调整人员结构,参加应急监测培训

积极调整人员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引进中高型复合型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3.5 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耗时厂,投入大,特别是对人力物力的投入都应得到充足的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应加强重视应急监测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西部地区资金投入力度,一旦险情发生,环境监测部门才能及时有效应对。

3.6 改进应急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涉及面广、任务重、风险大,如果单纯使用原来的监测设备以及监测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相关的监测分析方法,学习国外先进的应急监测技术,使其更加简便、灵敏、快捷化,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4 结语

应急监测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前提和基,各级各部门应加强重视,完备应急监测处理系统,才能在事故发生时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避免盲目应对,最大限度降低社会、人民团体及个人的损失。

[1]沈振月,姚爱珍,刘建明,等.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J].中国环境监测,2000,(4).

[2]李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应急监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3]陈宁,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与处置仪器设备的配置[J].2007,(4).

尹凡(1983—),女,彝族,云南新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检测工作。

猜你喜欢

监测站突发性环境污染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广东佛山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 多元化 多层次 助力佛山质检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守护绿色陶都的“幕后英雄”——走进江苏省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人贵有恒,业贵以专——记河南省济源市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卫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