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前药效学实验述评

2015-01-27柳文271000山东省泰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药效学骨组织骨质疏松症

柳文271000山东省泰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前药效学实验述评

柳文
271000山东省泰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骨质疏松症(OP)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系统性骨代谢紊乱疾病,多表现为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全身性骨量下降,进而导致骨脆性上升、骨强度减少,于无创或轻、中度创伤下易增加骨折危险度。目前,就骨质疏松症而言,伴随着其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笔者从现阶段有关申报治疗(或介入骨质疏松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资料)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骨质疏松症;药效学实验;系统性骨代谢紊乱

骨质疏松属于系统性骨代谢紊乱疾病,以骨微结构损害、骨量下降为关键特征,易诱导骨脆性上升,增加骨折发生几率。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机制异常复杂,国内对其防治研究尚不十分全面,而该病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综合相关中药制剂审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探究其药物药效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动物模型复制

就动物模型复制而言,往往择取骨再建(非啮齿类)或骨塑建(啮齿类)动物开展实验。而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主要涵盖将卵巢切除的灵长类、雌性大鼠、家兔及维甲酸致小鼠骨质疏松等;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涵盖老年小鼠、大鼠、狗及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猪、羊、大鼠等。在选择动物模型上,主要从药物特征及适应证出发,择取高转换或低转换型模型。考虑到受试药物适应证具有明显差异,故模型选择也存在相同之处。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出发,将其划分为Ⅰ型、Ⅱ型,前者以高转换型为主要病理特征,可选择去卵巢模型,同时联合其他高转换模型开展实验;而后者以低转换型为病理特点,故而选择低转换型模型,需综合去卵巢模型对药效学特征进行考察。目前,以卵巢切除复制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已成为了一项金标准,应用范围广泛。将3~8月龄大鼠复制成成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较为适合,而7~8月龄最佳。

现阶段,诸多研究证实,模型制备在药效学实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需提高造型成功率[2]。一般而言,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椎骨灰重、干重及密度易下降,体重上升,且子宫极其容易显现萎缩等现象,骨矿化沉积率增长,可反映骨形成、骨吸收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于审评中,易忽视模型制备成功考察,导致药效学结果评价缺失科学的实验依据。目前,骨质疏松模型中可利用的动物种类相对较多,但并不能对人类骨质疏松特征进行完全复制。由此可见,在模型选择上,需最大限度地显示人类骨质疏松特征,保证重复性良好。据最新研究表示,鼠类动物制备模型经济、方便,从人骨与动物骨组织结构可比性角度出发,狗、羊较为实用,因其与人骨代谢速率相似,于密质骨中存在哈佛氏系统。

临床前药效学实验给药

就实验给药而而言,需综合给药目的,把握实验给药起始时间。在预防实验中,可于动物造模后给药,可规避骨丢失;在治疗实验中,给药需于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实施,可详细观察其对骨丢失的恢复效果。针对剂量选择而言,可择取对某种动物较为适用的剂量,可考察其对骨骼的安全性与良性作用。从给药周期角度来看,需将骨再建时间纳入考虑范围,同时需考虑模型特征、动物生理、受试药物临床定位等因素。通常状况下,给药时间>3 min,灵长类可持续给药12 min,大鼠达16 min[3]。

临床前药效学实验检测指标

骨量:采用定量X线断层照相术、双光子骨密度仪、单光子骨密度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可对骨密度、质量改变情况进行检测。除此之外,于骨组织局部可对骨直径、长度、重量、骨干重及无机质含量、皮质骨厚度、骨灰重等进行观察。若择取无机质含量、骨灰重、骨干重等指标,需进行换算至单位体积内重量。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可反映骨形成、骨吸收情况。一般而言,骨吸收生化反映指标主要包括尿吡啶交联产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而骨形成指标主要包括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等。此外,骨生长肽、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等可对血中磷、钙水平及骨代谢进行测定。当应用分析试剂盒时,需考察其对实验动物有无特异性。一般情况下,啮齿类动物模型骨质疏松多局限于松质骨,故而生化指标敏感性尚缺。

骨生物力学:骨生物力学作为骨强度的关键指标,可对骨骼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弯曲:对长骨3点(或4点)弯曲最大应变、应力、载荷等进行测定;②扭转:一般情况下,对长骨抗扭转强度进行测定;③压缩:通过借助样品行压缩承载能力测定。通常而言,可开展扭转实验,能有效提高骨组织抗扭转强度测定准确性。考虑到骨骼属于一种硬组织,对外力引起的扭转、弯曲及压缩承受力,通常反应骨组织韧性程度及刚性改变情况,而不同部位处的骨骼组织在力学特征上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在实验时,需立足于韧性、刚性等方面来进行药物药理作用特征分析。

骨形态计量学:通常可选择偏振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来对骨局部结构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松质骨、类骨质、密质骨、吸收表面、骨结构、成骨细胞等。而形态计量学指标主要涵盖静态指标(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宽度、数量、分离度等),动态指标包括骨吸收参数(包括骨激活频率、骨吸收周长百分率等)与骨形成参数(譬如骨矿化沉积率、类骨质百分率、骨形成率等),这类指标对实验结果易产生较大的影响,故需保证标本代表性、客观性。

综上所述,在药效学实验结果评价中,需全面分析骨密度结果、生物力学特征及骨形态学变化情况,正确应用生化指标,予以综合对比及分析,保证药效学结果评价的客观性。目前,伴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未来会发现更多安全性药物,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

[1]郑世存,盛国良,林潇,等.葛藤异黄酮提取物分散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23(11):1054-1057.

[2]杜贵友,曹春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1,21(4): 401-404.

[3]孙福荣,周信,郭杨,等.单味中药对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概述[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21(7):667-669.

Re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clinical pharmacodynamic experi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Liu Wen
Drug Adverse Reaction Monitoring Center of Tai'an City,Shandong Province 271000

Osteoporosis(OP)is a more common systemic bone metabolic disorders disease in clinic.It mainly manifests that bone tissue microstructure degradation,systemic bone mass decline,and leads to bone fragility rise,bone strength reduct.It is easy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fracture under a noninvasive or mild and moderate trauma.At present,for osteoporosis,with the increasing drug preclinical pharmacodynamic research efforts,the author deeply study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is stage concerned declaration treatment(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 research data) point of view.It designes to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steoporosis;Pharmacodynamic experiment;Systemic bone metabolic disorder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8.6

猜你喜欢

药效学骨组织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的生物电学特性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硅+锌+蚕丝 印度研制出促进骨组织生成的新型材料
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胶囊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消炎镇痛散质量标准的建立及部分药效学研究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组织中HMGB1、RAGE、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
自拟晕定方提取工艺路线筛选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