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政策的研究

2015-01-27路雪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发病率心血管

路雪梅

吉林省柳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通化 135300

该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有效的针对我国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干预政策,能提供参考并推广应用,使中国青少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确实得到降低[1]。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政策实施对象

随机选取了20所中小学,筛选出 50例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1.2 统计方法

2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关系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认为心里压力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及T淋巴细胞对高血压产生一定影响。这项研究表明心理障碍问题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2]。

2.1 性别与心理障碍关系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表明,青少年因心理障碍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占总的心血管疾病人数的24%,其中男生5人,女生7人。其中患有轻度、中度、重度心理障碍分别为8人、3人、1人,占总人数的16%、6%、2%。说明不同性别间心理障碍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2.2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干预政策的具体措施

①健康教育计划。学校每星期都给参加干预计划学生组织一次长度为30 min左右的健康教育课,内容主要以如何自我心理健康检测和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知识为主。使青少年学会调节心理情绪,提高抗压能力,使青少年从心理上重视,才能自觉改进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自我的健康意识。

②体育锻炼计划。要求干预组学生每天坚持有氧运动时间至少40 min,可选择跳绳,慢跑,打球,健美操等多种方式,运动应以能达到中度体力活动或中度以上体力活动。使青少年的代谢水平提高,降低总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6]。

③饮食计划。饮食以高纤维、低脂、低糖、清淡的食物为主,还要减少每日晚餐摄入量[5]。

3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干预政策的良好结果

为了评价制定的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干预政策效果,选取5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青少年做为干预对象,于2014年11月—2015年2月进行为期4个月的初期干预效果监测。该次干预的青少年人群中男孩24与女孩26选取人数相当,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选择的干预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3]。

结果表明,4个月后经过了健康教育计划、体育锻炼计划、饮食计划相结合的干预组的青少年心血管病患者患病机率比干预前明显下降40%(P<0.01),BMI值由原来的(23.6±3.60)变为原来的(21.5±4.18)也比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说明对青少年心血管病患者采取干预政策后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患心血管病的程度。

4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干预政策的总结探讨

目前,单从发病率来看,我国1985年7~18岁城市未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0.1%~0.2%。2014—2015年,调查结果表明如今我国青少年疾病发病率已经大约是 1985年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25倍[3]。除此之外,该调研中青少年人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也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参加调查的心血管疾病儿童在心理干预后,已经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当不能调节时,也能及时的像家长、老师求助,并能自发自愿的去完成其他干预政策[1]。而且实施在干预后可提高心脏适应能力。还可使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的ADMA水平和ELAM选择素水平明显降低,使青少年心血疾病患者患冠心病的水平降低。目前我国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约为全国总人口的1/6,如果可以广泛实施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干预政策,在未来这将为降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贾宁,韩常宝.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3(17).

[2]杨颖.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和早期预警及干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葛增.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4]吴巧玉.心血管健康评估表的初步建立[D].杭州:浙江大学,2013.

[5]王维维.荆州市城乡结合部肥胖中学生运动与饮食干预的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4.

[6]邹志春,陈佩杰.青少年体质、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6):50-54.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发病率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