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监测评价工作

2015-01-26张永生

治淮 2015年7期
关键词:四省洼地淮河流域

倪 薇 张永生

浅谈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监测评价工作

倪 薇 张永生

一、项目简介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地势低洼,汛期受淮河和骨干排水河道高水位顶托,自排机率小,抽排能力严重不足,面上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历来是洪涝灾害频发地区,因洪致涝、“关门淹”的问题十分突出。根据对1991年和2003年淮河大水灾情不完全统计分析,涝灾或因洪致涝损失占全部灾害损失的2/3以上。

2003年淮河大水后,水利部与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以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商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该工程治理洼地面积9603.23km2,其中河南省2782.43km2,安徽省3361km2,江苏省1689.9km2,山东省1769.9km2。治理洼地20片,分别为:河南省沿淮洼地、小洪河下游洼地、贾鲁河与颍河下游洼地;安徽省八里河、焦岗湖、正南洼、西淝河下游、架河、高塘湖、北淝河下游、高邮湖、澥河、沱河、天河洼地;江苏省里下河东南片、里运河渠北、废黄河洼地;山东省南四湖滨湖、沿运、郯苍洼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扩挖排涝沟及撇洪沟,新建、重建、扩建、维修加固泵站、涵闸、桥梁等建筑物,建设淮河流域洪涝灾情评估及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等。

2010年9月,项目启动仪式及管理培训活动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2010年11月3日,中方与世行签订淮河流域防洪除涝治理项目《项目协议》和《贷款协议》,2011年1月26日,《项目协议》和《贷款协议》正式生效,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项目协议》的相关要求,项目实施期间需要开展监测评价工作。

二、监测评价工作目标

监测评价工作是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开展项目监测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监测项目在工程建设、采购、移民、环境保护、农民排灌协会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及所产生的效益,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项目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做出调整,规避风险,实现项目目标。

三、监测评价体系及组织管理

监测评价体系包括外部监测评价体系和内部监测评价体系,监测评价机构组成本项目外部监测评体系,市、县项目办组成内部监测评价体系。

四省项目办及淮委外资办按照《项目协议》的相关要求,通过国内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评价机构,承担项目的外部监测评价任务。外部监测评价体系主要负责对典型片的实地监测和对各市县数据的汇总、分析,提交项目监测评价报告。考虑到项目量大、面广、施工场地分散等,要求监测评价机构工作人员要具有水利工程技术咨询方面的丰富经验,熟悉项目所在地区水利建设情况。

内部监测评价体系在外部监测评价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各市、县项目办监测评价工作人员认真调查,按时填写并提交相关表格,并为外部机构对典型片的实地监测给予配合和支持,并将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的相关数据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为指导四省项目办及淮委外资办更好地开展监测与评价工作,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中央项目执行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监测与评价实施细则》,并分发四省项目办及淮委外资办。

四、主要工作内容

监测评价区域为此次治理的20片洼地,监测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完成情况、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移民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财务管理、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等。

1.选取监测评价基准年

监测评价基准年的选取,应考虑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项目实施计划、投资计划等综合因素。根据项目前期工作实际进展情况和工作安排,并征得世行方面同意,四省项目办及淮委外资办选取2010年为监测评价指标基准年。

2.确定监测指标

根据项目特点,项目治理总体目标及效益,经流域四省项目办及淮委外资办与世行方面协商,确定项目监测评价指标共18个,其中,中间成果指标13个,项目成果指标5个。

中间成果指标:加固和新建堤防长度;河道整治长度;建筑物数量;批准和实施的运行及维护计划的数量;按要求成立的农民排灌协会实现的功能百分比;防洪减灾及决策支持系统完成投资的百分比;水力模型完成投资的百分比;评判决策支持系统达到考核指标要求的百分比;理解和帮助推广项目创新点的项目管理人员数量;收入和生活水平能够得到维持或提高的项目影响人群的人数;收入和生活水平能够得到维持或提高的移民人数;环境管理计划实施行动落实的个数;严格按照世行采购和财务管理指南执行的合同个数。

项目成果指标:城市及农村防洪除涝治理面积;防洪除涝保护人口的数量;城市和农村地区减少的洪灾经济损失;防洪除涝条件改善所提高的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河道整治提高的航运效益。

3.选取监测评价典型区

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量大面广,为准确获取监测指标,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监测评价指标在选定的典型区内获取,并推广到整个项目区。

典型区选取原则:根据当年旱涝情况选取项目典型区,以保证项目监测评价指标较为准确;项目典型区一般应包含农业区、城区和城乡结合区,监测指标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各省应至少选取1个项目典型区,每个典型区面积一般为50~200 km2;项目典型区包括洪涝区和灌溉区,具有航运功能的项目区应监测评价航运效益。

典型区选取:项目共选取13个典型监测区。其中,河南2个,分别为沿淮洼地淮滨县芦集典型监测区、小洪河下游洼地平舆县徐庄典型监测区;安徽4个,分别为八里河典型监测区、澥河洼地典型监测区、西淝河下游洼地典监测型区、北淝河下游典型区;江苏4个,分别为泰州、东台、淮安、徐州典型监测区;山东3个,分别为济宁李桥典型监测区、枣庄后王晁典型监测区、临沂典型监测区。

4.基线调查

基线调查是项目监测评价的基础,是监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线数据最终进入监测评价系统。

基本要求:各省对项目区均应进行基线调查,获取基线数据。根据指标内容,基线调查针对项目典型区,基线调查应至少从项目实施3年前起开始调查,基线调查指标应与监测指标联系起来,根据监测指标确定需要调查的基线数据,为增加基线数据的公正性与准确性,宜采取项目监测评价机构现场调查的方式。

调查方法:基线调查的主要方法为资料调查、收集、分析和整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四省调查的基准年取2008~2010年。

调查内容与成果:收集分析四省典型区洼地不同受灾年份最大3d降雨资料及洪涝淹没面积、受灾人口等资料,资料系列中应包括近几年大水年份,调查的历年淹没面积、受灾人口应按现有工程情况等进行修正。根据以上收集的资料分析典型区各片洼地最大3d降雨频率,建立典型区最大3d降雨频率~洪涝灾害面积、受灾人口的关系曲线。收集项目典型区中受工程影响的人群、工程移民人群和不受工程影响人群的当年人均收入、家庭财产等指标。

5.典型区调查内容和成果

为分析评价项目区洪涝减灾经济效益,需对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典型监测区进行洪涝灾害损失调查,分析典型区单位受淹面积损失指标。典型区内的洪涝损失包括农业损失和非农业损失。农业损失主要是洪涝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损失,包括作物种植结构、产量、价格、受灾年份的减产率等,非农业损失主要包括房屋、道路、桥梁、水利工程、供电及通讯设施、企事业单位等修复费用。

6.评价指标

根据监测获取的堤防、河道、建筑物、移民、环保等中间成果指标,对照年度实施计划,分析评价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查找影响进度的具体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项目建设朝着目标推进,并为科学编制下一年度实施计划提供经验。

根据监测获取的项目成果指标,采用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分析的方法,将项目当年实际指标值与基线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认真查找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五、监测评价工作的意义

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及淮委,共治理20片洼地,项目投资大、分布范围广。四省项目办及淮委外资办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第一次接触世行贷款项目,对世行项目在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有关要求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实施监测评价工作,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或改进措施,有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有利于协调项目建设进度,有利于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时,开展项目监测评价工作,为项目后评价提供较为准确的资料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作者单位:淮委综合事业发展中心233001)

猜你喜欢

四省洼地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高原洼地倒下一江水,演变成一个完美的自然生态系统——从三江并流看云南物种多样性
流沙
我在大西洋四省
洼地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三区三州”(四省藏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迪庆举办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水稻德优8号的特征特性及“四省”丰产栽培技术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高股息蓝筹股“洼地”价值凸显 “优选50超越50”引发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