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造纸》2014年发表文章述评

2015-01-26刘振华董凤霞

中国造纸 2015年2期
关键词:施胶制浆研究

马 忻 常 青 刘振华 董凤霞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北京,100102)

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资料,2013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34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0110万t,较上年下降1.37%。消费量9782万t,较上年下降2.65%,人均年消费量为72kg(13.61亿人),比上年下降2 kg。与2012年相比,无论是生产企业数量、生产量、消费量以及人均年消费量均有所降低。另据资料报道,2014年的1—9月份,全国纸板产量是8947万t,同比增长3.15%,而9月份完成产量100.43%;具体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是纸浆、文化用纸产量为负增长,但卫生用纸、箱纸板、纸制品产量为正增长;从利润方面看,全国造纸行业累计利润总额451.28亿元,同比增加4.01%,其中纸制品利润总额234.9亿元,同比增加了13.49%,利润率是5.91%,同比增加0.23%,造纸利润总额222.45亿元,同比负增加3.92%,造纸利润率为3.85%,同比负增加0.39%,纸浆行业负6.07亿元;完成出口674.80万t,同比增长13.04%,其中机制纸及纸板出口量417.41万t。面临国外市场良好、国内市场低迷,我国造纸企业正积极变革、优化升级,抓抢发展机遇,不断创新进去,造纸行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逐步增强。

《中国造纸》作为我国造纸行业中文学术期刊的核心期刊,与行业的发展、兴荣息息相关,2014年发表的文章对造纸行业在生产、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记载及报道,客观实时体现了行业生产、科研、管理等现状,现述评如下。

1 文章概况

2014年《中国造纸》全年共刊出195篇文章,按刊登的栏目进行分类,其中研究论文93篇 (占全部刊出文章的47.8%)、技术报告43篇、专题论坛32篇、生产实践20篇、简报5篇、专栏2篇、刊登消息109条、与Tappi杂志互换2014年各期目次页、与Appita杂志互换2014年各期中英文摘要。

2014年的《中国造纸》真实地反映了整个造纸行业所共同遇到的问题。自2013年以来,整个造纸行业处于困难时期,制浆造纸科学技术研究也基本处于低潮,国外许多造纸科学研究者已不再进行制浆造纸方面的研究,国内制浆造纸科学技术研究也出现同样低潮的趋势,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都没有什么新思路和新的研究课题,所以创新性成果很少,研究论文的研究深度有限,论文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2 文章分类及述评

2014年《中国造纸》发表的文章按研究涉及的具体内容分包括造纸原料与备料 (12篇)、制浆技术及其设备 (19篇)、纸及纸板生产 (43篇)、湿部化学及造纸化学品 (23篇)、废水处理碱回收设备与环保综合利用 (26篇)、纸机及其辅助设备 (20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 (12篇)、洗涤筛选漂白 (4篇)、废纸脱墨 (4篇)、分析检测 (8篇)、专题论坛 (22篇)、其他 (2篇)。

2.1 造纸原料与备料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造纸原料与备料类文章有12篇。涉及的原料有农业秸秆、芳纶纤维、羽毛纤维、纳米材料、烟梗以及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等,备料则侧重于木片原料质量控制、草类原料除尘的研究及生产应用。

我国森林资源短缺,原料问题是制约我国造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农业秸秆较多,但可用于造纸的农业秸秆到底有多少。李忠正的“我国造纸用农业秸秆资源现状”,分析了造纸企业实际可收集利用的秸秆数量,并据此估算出秸秆制浆规模、产地布局等,数据全面,有助于行业全面了解农业秸秆资源现状,符合我国造纸工业纤维资源的结构现状和长远需求,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农业秸秆造纸的发展出路。

芳纶纸作为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的特种材料,要解决国产化的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开发。对于芳纶纤维的研究集中于芳纶纤维的分散、芳纶纤维抄造纸基材料结构和性能方面。

2.2 制浆技术及其设备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制浆技术类文章共19篇,分别介绍了硫酸盐麦草浆、铵碱法烟梗纤维、生物酶亚铵法麦草浆、棉短绒制浆、桑枝SCMP制浆、混合原料烧碱法制浆、竹浆硫酸盐蒸煮预浸段硅溶出研究等,以及选择性磨浆的应用、低强度打浆、磨浆工艺的选择等,还介绍了锥形除渣器节浆器的应用、置换蒸煮过程H-因子在线计算方法与实现以及芦苇置换蒸煮中热能回收及循环利用等。

徐永建等人的“竹浆硫酸盐法蒸煮预浸段硅溶出及抑制规律研究”,结合赤天化纸业有限公司汽-液两相双塔连续蒸煮器生产硫酸盐竹浆的生产工艺,对降低黑液中硅含量提出了另一种思路,研究了硫酸盐法蒸煮预浸段硅溶出规律及添加留硅剂对硅溶出的抑制效果,有助于竹、草制浆的发展。

废纸回用过程中胶黏物的沉降给制浆造纸过程、纸张质量及其使用均会造成不利影响,裴继诚等人的“胶黏物不同组分在纸浆中沉积性能的研究”,对废纸回用过程中胶黏物的沉降进行研究,采用胶黏物模型物研究胶黏物的沉积行为及对纸浆滤水性等的影响,实验方法先进,研究系统,为解析胶黏物沉积行为及对胶黏物的控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方法。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传统的机械法和化学机械法制浆成浆纤维形态差异较大,如果加大磨浆强度则会产生大量细小纤维,同时又增加磨浆电耗。张美云等人的“选择性磨浆对杨木P-RC APMP制浆过程的优化”,将一段磨后的浆料用纤维束筛筛分为纤维束和细浆,纤维束再用盘磨进行第二段磨浆,可节约电耗,提高浆质量,选题与实际生产贴合,实验设计比较合理,数据充分,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置换蒸煮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对蒸煮过程的在线、准确测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于东伟等人的“置换蒸煮过程H-因子在线计算方法研究与实现”,针对置换蒸煮终点难以判断,在与传统判别方法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计算 H-因子的方法,并以STEP7和WinCC为软件平台,开发了在线计算的西门子PLC软件,完成硬件配置和程序编写,实现了置换蒸煮终点的有效预测。

2.3 纸及纸板的生产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纸及纸板生产类文章共43篇。文章涉及各种打浆和造纸工艺技术、填料技术及应用、特种纸的研发及生产等,围绕着采用适宜的工艺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研究。其中关于纸张成形、纸张性能、性能评价模型研究和生产实践的18篇,卷烟用纸研究7篇,填料研发、应用6篇,施胶体系及施胶设备研发应用5篇,盘磨机研究、应用4篇,涂料应用及机理研究3篇。

自2013年以来,印刷和文化用纸生产量呈现出负增长,有些企业转而生产特种纸,特种纸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多,有抗菌纸、碳纤维屏蔽纸等。壳聚糖是研究较多的抗菌剂,由于其本身的缺点,多将其进行改性应用,余成华等人的“漆酶催化香草醛接枝壳聚糖及其在抗菌纸中的应用”,选取香草醛作为接枝物,通过漆酶催化氧化作用,将香草醛接枝于壳聚糖上,以提高香草醛-壳聚糖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能,并将其采用浆内添加和表面涂布法制备抗菌纸,实验制备的抗菌纸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性能均有所提高,抗张指数、耐破指数略有提高,但撕裂指数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对抗菌纸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纸张光学性能和印刷性能,一般会在纸张中大量使用填料,但传统的填料及加填方式会降低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加填料用量对施胶过程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提高纸张加填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或提高纸张的强度和施胶性能是造纸业面临的一道难题。苏艳群等人的“研磨碳酸钙的胶乳改性及其在加填纸中的应用”,采用胶乳对研磨碳酸钙 (GCC)进行表面改性,分析了改性GCC的性能,将其用于纸张加填,降低填料对纤维结合强度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加填纸张的强度或灰分含量,实验结果对研究和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从粉煤灰中提取的多孔硅酸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硅化合物,其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堆积密度小及磨耗值低等特点,但多孔硅酸钙对造纸行业来说属于全新的产品,国内外还没有规模化的工业应用先例,孙俊民等人的“多孔硅酸钙作为造纸功能性填料的助留作用研究”,分析了多孔硅酸钙的物化性能,开发了多孔硅酸钙作为功能性助剂的应用方法,将其作为功能性助留填料及微粒助留剂用于纸张抄造,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深入探讨了多孔硅酸钙的作用机理,为多孔硅酸钙在造纸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参考。超声波测量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快速、用于测量物体弹性性质的测量方法,已广泛用于制浆造纸,张方东等人的“浆网速变化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利用抗张挺度取向 (TSO)测试仪,对纸张的TSO性能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浆网速比下纸张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干燥部是纸机能耗最大的工段,设备费用和动力消耗均占整个纸机的50%以上,蒸汽消耗占纸生产成本的5%~15%,陈晓彬等人的“高强瓦楞原纸干燥曲线在线测量与分析”,通过在线测量某高强瓦楞原纸纸机干燥部不同烘缸位置湿纸幅的定量,获得纸幅干燥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最能解释纸幅干燥过程的干燥曲线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干燥部进行分析,得到干燥曲线和各烘缸出力情况,可为纸幅干燥过程控制以及纸机干燥部设计提供参考。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我国是卷烟生产和消费大国,卷烟包装材料消耗量很大,推动传统复合铝箔纸向烟用无铝内衬纸转变意义重大。刘群华等人的“烟用无铝内衬纸成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从填料、浆料种类、打浆度、表胶、涂布、压光、水分等多方面因素研究了对烟用无铝内衬纸成型度的影响,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浆料进行打浆处理是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乔军等人的“盘磨机种类及打浆酶预处理对打浆能耗的影响”,将酶预处理技术应用于打浆系统,降低了打浆能耗,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指导意义。该文获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2.4 湿部化学及化学品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关于湿部化学及化学品方面的文章共23篇。研究涉及内容集中在对各种助剂的合成、制备及应用效果和探讨方面,以改善纸张的施胶性能、强度性能和稳定性能。

造纸化学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资源,现代造纸愈来愈离不开各种造纸化学品的作用。刘军钛的“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 (2010—2013年)”,从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发,重点介绍了我国造纸化学品的使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对造纸和造纸化学品行业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造纸用化学品的发展有指导作用。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施胶是造纸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通过施胶可改善纸张的性能、增加纸及纸板抗水性等,我国纸及纸板耗用量巨大,施胶剂随纸及纸板使用废弃后如不能降解将会增添环境的污染。王学川等人的“改性胶原蛋白施胶剂、AKD和SAE的生物降解性评价”,通过实验和统计计算,采用国内和国际评价降解的方法分别得出,生物质类施胶剂可以降解,而合成类施胶剂则难降解或不可降解。张素风等人的“改性胶原蛋白乳液施胶性能的研究”,以皮革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改性胶原蛋白乳液用于造纸施胶,并与某厂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施胶液的施胶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皮革工业废弃物制作施胶剂提供了依据,为我国每年100多万t的皮渣和皮屑找到了综合利用的出路。AKD已在国内中碱性造纸过程中广泛应用,ASA作为造纸过程中另一种典型的反应型中性施胶剂,对中性施胶技术推广有重要的作用,赵奇等人的“锂皂石与纳米氧化铝复配制备稳定的ASA乳液的研究”,采用纳米氧化铝与锂皂石两种无机颗粒复配稳定烯基琥珀酸酐 (ASA)乳液,制备的ASA乳液均为O/W型,分析了所制备ASA乳液的施胶性能,纳米氧化铝与锂皂石复配技术克服了传统乳化剂缺点和表面活性剂的不利影响,可为ASA施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5 废水处理、碱回收设备与环保综合利用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环保与综合利用方面的文章共26篇。文章涉及的内容分布在制浆造纸废水的处理、非过程元素的控制、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制浆造纸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处理等方面。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是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是废水达标排放以及回用的关键技术,Fenton是一种有效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但如何合理经济地应用该工艺则是一个难题,陈永利等人的“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有机物特性及在Fenton处理中的去除行为”,研究了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中有机物 (EfOM)的组成和特性,探讨了EfOM在Fenton深度处理中的去除行为,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实用性强。APMP制浆是国内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制浆方法,与化学浆废液相比,APMP制浆废液浓度较低,较难采用碱回收回收化学药品以降低其污染负荷,而生物处理APMP制浆废液产生的污泥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董丽颖等人的“APMP制浆废液接枝共聚交联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通过对APMP制浆废液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接枝共聚交联反应将APMP制浆废液改性,改性后的产品应用于瓦楞原纸的表面施胶过程,有利于降低造纸企业废水的排放量,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为解决APMP制浆厂的废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技术途径,研究工作严谨、详尽。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处理黑液上的研究应用较多,但基本上都集中在探究该反应器或有该反应器的生物处理系统对于不同种类黑液的COD、BOD和色度等的去除效率和产沼气能力上,对于反应器或运行的厌氧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研究较少,而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是决定处理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刘光瑞等人的“酸析黑液厌氧生物处理效果的研究”,采用厌氧反应器处理酸析黑液,分析其厌氧可生化性,研究了处理效果与污泥特性,实验数据充实,对制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有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麦草是我国草浆的重要原料之一,刘倩等人的“ECF漂白废水回用对产污负荷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麦草浆漂白路线进行实验和分析得出,将P段的洗涤废水用于D段漂后浆的洗涤,洗后浆的白度有所提高,洗后废水的BOD、COD、AOX有所下降,使总的废水产生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既提高了浆的指标,又减少了对环境治理的压力,也减少了对水资源的耗用,对于麦草制浆很有现实和推广意义。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冉丽君等人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情况回顾及分析”,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评价废纸造纸企业节水减排成效的各个指标,构建了废纸造纸企业节水减排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指标选取比较合理,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性。但不足之处是尚未针对具体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研发应用。

制浆黑液的碱回收过程中,非过程元素造成蒸发器结垢,蒸发器内壁形成的垢层会导致蒸发效率的降低,严重影响生产,对结垢的防控已为业界所重视。想要减少结垢现象,须从了解蒸发器垢层的化学组分入手,但国内外对此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非过程元素的分析更少。徐明等人的“P-RC APMP制浆非过程元素及蒸发器垢层研究”,从制浆黑液非过程元素入手,通过检测和物料平衡系统研究了P-RC APMP制浆非过程元素的来源和归属,对P-RC APMP制浆过程中一些非过程元素在制浆系统中的积累进行了核算,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制浆废液蒸发器垢层的形成及其成分,分析了垢层与非过程元素的关联性,提出了对垢层的防控和清洗方法,选题角度新颖,研究内容充实、丰富,文章观点表达明确,研究结果对化机浆废液蒸发结垢的控制和清洗提供了指导信息,对提高蒸发器的能效和操作性有重要意义。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制浆造纸废水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一直都是制浆造纸企业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环节,而污泥的机械深度脱水是经济有效解决污泥问题的关键所在,吕文彬等人的“基于钢带式压榨过滤机的制浆造纸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将钢带式压榨过滤脱水机应用于生产实践,介绍了钢带式压榨过滤脱水机的构造和脱水原理,并结合实际生产,分析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效果,为后续设备的实际投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保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糖厂的滤泥作为糖厂的固体废弃物,经过适当的处理能成为良好的碳酸钙填料,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陈宝娣等人的“糖厂滤泥作为造纸填料的研究”,对糖厂滤泥进行了有意义的变废为宝的探索,实验设计完整、数据分析较系统,如果能实现产业化将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我国OCC制浆产能较大,对OCC污泥的基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对该部分污泥进行有效处置,张茹等人的“OCC制浆造纸污泥基础特性研究”,实验分析全面,结合污泥成分和特性对该污泥的应用前景判断合理。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脱墨渣需按照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置,造纸企业正在探讨用焚烧炉焚烧固废物的方法来处理脱墨渣,既可符合环保要求,也能回收有效热能,而焚烧处理的前提则是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周修浩等人的“流化床锅炉在脱墨渣焚烧中的应用”,针对我国第一套废纸造纸的废渣处理设施进行实例研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和设备,总结了实际使用经验,数据齐全,分析全面,适合造纸工业的节能减排的环保发展方向,易于推广,其经验可应用于行业进一步的项目实施中。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

2.6 纸机及其辅助设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关于纸机及其辅助设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方面的文章共32篇。其中纸机及其辅助设备20篇,自动控制及传动控制12篇。

造纸工业高速发展的30多年来,先进的纸机及辅助设备几乎由国外所垄断,造纸装备的国产化,是造纸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王博等人的“国产造纸机用中高精度定量阀的研制”,在国外产品技术基础上研发了中高精度定量阀,介绍了执行器、控制器、机械限位装置、电气限位电路及网络控制总线结构的设计,研发的样机经测试具有4000步精度,并已在纸机上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对国产化纸机及辅助设备的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杨振宇等人的“高速造纸机齿轮减速箱的国产化”,把造纸行业外的装备制造优势应用到造纸行业,针对高柔性紧凑结构大功率齿轮减速箱的国产化设计,采用基于动态特性的设计方法,在保证齿轮副强度的情况下,为齿轮减速箱的箱体及结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以解决进口纸机关键传动部件的国产化的问题,为纸机和其他备件国产化提供了有益尝试,为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优势把造纸行业外的装备制造优势应用到造纸行业提供理论基础,这对于我国造纸行业设备的发展很有意义。韩邦春等人的“重型底网多层复合浆板毯的开发与应用”,阐述了重型底网多层复合浆板毯的开发与生产,并对开发产品的主要性能——透水性及使用寿命与进口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重型底网多层复合浆板毯应用在高速宽幅浆板机可取代进口产品。造纸机白水系统的运行影响着整个造纸机系统的运行,渠慎刚等人的“新月形纸机白水系统的设计案例”,首次详细、全面地阐述了当前新型高档卫生纸机的白水系统的运行原理、设计过程,并对多盘过滤机白水系统作了细致的介绍,具有针对性,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为卫生纸机系统设计人员、工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优秀奖。杨国安等人的“ECS-700控制系统在特种纸机上的应用”,对系统本身及信息系统进行设计,作为国产控制系统应用在特种纸机上,有利于推进造纸装备国产化的进展。控制纸幅横向定量的均一性是保证成纸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刘文波等人的“稀释水横向定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稀释水调浓方式对纸张横向定量调节控制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测试表明能有效地改善横向定量分布的均匀性,是我国自行设计控制纸张横向定量的一成果。

2.7 废纸脱墨、浆料的洗涤、筛选及漂白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关于废纸脱墨、浆料的洗涤、筛选及漂白类的文章共8篇,其中废纸脱墨类文章4篇,浆料的洗涤、筛选及漂白类文章有4篇。

置换压榨双辊挤浆机是广泛使用的洗浆设备。但由于国产的置换压榨双辊挤浆机洗浆产能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实际生产需求,现阶段国内造纸企业使用的大型置换压榨双辊挤浆机一直以维美德的产品为主,设备投资昂贵。汶瑞生产的SJA2272型置换压榨双辊挤浆机应用于印尼某公司的实际生产中,日产量能达到4000 t,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陈振等人的大型国产置换压榨双辊挤浆机的开发及投产,对SJA2272型置换压榨双辊挤浆机应用于规模化生产时的工艺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生产数据和效益进行了介绍,SJA2272型置换压榨双辊挤浆机运行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洗浆效率,减少洗浆用水,生产效率高,环保效益明显,标志着国产洗浆设备已能满足各种规模的项目建设,对我国造纸工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指导今后大型浆纸企业正确选择和使用洗浆设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为改善过氧化氢漂白的活性,提高脱墨浆质量,采用环境友好型的预处理方式是有意义的尝试。阮蒙等人的“半纤维素酶预处理对脱墨浆漂白性能的影响”,对废纸进行半纤维素酶预处理,随后用过氧化氢漂白废纸浆,使用纤维质量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对半纤维素酶预处理前后废纸浆结构进行表征,探索半纤维素酶预处理废纸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半纤维素酶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废纸过氧化氢漂白活性并降低漂白后废水的COD浓度。

2.8 专题论坛

2014年度刊登的专题论坛类文章有22篇,这类文章涉及面很广,分别对我国造纸行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对造纸行业的发展指导性强。

降低能耗是造纸工业永恒的话题,在大力提倡绿色造纸的今天,研究制浆造纸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很有意义。陈诚等人的“我国制浆造纸工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估算”,针对制浆造纸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从供应链角度进行评估,并从供应链开始减少碳排放提出了合理的措施,为行业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制浆造纸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中,过去较多地关注废水及废渣等的处理问题,对废气的研究和治理关注的较少,童欣等人的“制浆造纸工业空气污染问题与对策”,客观地分析了国内外制浆造纸工业空气污染现状,提出了降低制浆造纸工业空气污染的方法及对策,对造纸废气处理的研究有一定启发作用。张守国等人的“亚太森博浆纸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的技术实践”,是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三废治理、节能减排技术实践案例,文章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化学木浆企业——亚太森博浆纸的清洁生产状况和水平以及低碳发展的技术实践,对我国其他企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中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指标可以指导我国行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也为类似化学浆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树立了标杆,数据翔实、有研究、有实践,实用性很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好。该文获得《中国造纸》2014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直接影响造纸行业未来的发展,对造纸行业进行水足迹核算,可以为造纸企业内部合理配置水资源、降低水耗提供依据,为解决行业内部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指导,冯艳莉等人的“水足迹评估及其在造纸行业的应用”,介绍了水足迹的概念、起源及评价体系,阐述了造纸行业进行水足迹评估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瓶颈,为行业节约用水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张明等人的“造纸废水回用对水足迹的影响”,利用水足迹的概念及评价体系,对废水回用过程中的水足迹进行了评估,思路清晰,数据全面,为生产中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指导。

作为介绍特种纸的水彩画纸的一篇综述文章,李政等人的“水彩画纸的特性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水彩画纸特性、检测方法、国内外市场现状、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等做了介绍,是一篇具有知识性、可读性较高的文章。

多年来一直在倡导林纸一体化的模式,林纸一体化共生模式对发展林纸一体化、使它们共生共荣有深远影响,杨加猛等人的“林纸一体化共生模式探讨”,结合我国林纸一体化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共生理论对林纸一体化的共生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探讨了营林企业、制浆企业、造纸企业和农户等基本共生单元间的二元共生机制,并构建了4种林纸一体化的基本共生模式,探讨了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文章的理论性和实际指导作用较突出,有助于林纸一体化的科学优化实施。

2.9 其他文章

2014年《中国造纸》上发表的文章还有关于分析检测类 (8篇)、专访类 (2篇)等文章。这些文章分别对各自类别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陈述。

分析检测类文章分别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新的检测设备等方法对原料、纤维、制浆过程、辅料、成品等各组分的测定及分析,测定方法和结果对实际生产及实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专访类文章“成熟市场背景下的日本造纸工业发展前景——向生物质产业发展的纳米纤维素的企业化进程”,详细介绍了日本几个大型造纸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日本造纸工业在纳米纤维素纤维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具体、有针对性、具可读性,对目前我国大型造纸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3 结语

作者在给《中国造纸》投稿时,稿件录用之前一般要经历专家审稿、作者按专家的审稿意见进行修改、修改稿的初步录用等过程,初步录用的稿件还要经过终审会上专家面对面的会审,最终决定稿件的刊登与否。有的稿件在修改过程中要与审稿专家多次沟通,审稿专家要经过多次再审;有的稿件在审稿过程中有争议,学术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的 (希望作者能理解并正确对待),这种情况下《中国造纸》编辑部就要请多位专家对稿件进行复审,通常要经历反复沟通才能确定稿件是否能录用。每篇文章都凝结着作者、审稿专家及编辑们的心血,都要经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部大量的辛勤工作,感谢广大作者和审稿专家长期以来对《中国造纸》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造纸》作为造纸行业内的重要专业技术期刊,力求所发表的文章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应用前景、实践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中国造纸》编辑部期望广大作者和我们一起努力使其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并一如既往地成为深受广大造纸工作者喜爱的期刊。

猜你喜欢

施胶制浆研究
凯登制浆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新型乳液型表面施胶剂的开发
运达废纸制浆技术与装备
国产制浆造纸装备华章解决方案
阴离子松香施胶剂的制备及性能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表面施胶淀粉对箱纸板的渗透及增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