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肉牛场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5-01-25刘传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疫区口蹄疫肉牛

刘传斌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规模肉牛场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刘传斌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所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侵害牛、猪、羊和野生偶蹄兽等多种动物,黄牛最敏感,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上报的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由于口蹄疫传播速度快、感染宿主范围广、发病率高,对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养殖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全长约为8.5kb,它只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长的多聚病毒蛋白。根据交叉保护试验确定有O、A、C、AsiaⅠ、SAT1、SAT2和SAT37个血清型,各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给口蹄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FMDV粒子呈正二十面体结构,衣壳蛋白由结构蛋白VP1、VP2、VP3和VP4各60个分子构成。开放性阅读框ORF由蛋白酶L基因、Pl结构蛋白基因、前体蛋白P2 和P3非结构蛋白基因组成。

2 流行特点

2.1 流行现状及危害

口蹄疫传播迅速、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每次流行几乎都给当地畜牧业带来灾难性损失。国际上流行的口蹄疫大都是以感染牛为主,我国近年来流行的FMD泛亚株也主要以感染牛、羊为主。目前,我国肉牛的规模化养殖率约为30%,口蹄疫的流行对养牛业危害严重,因此,要严格规范规模肉牛场口蹄疫的防控,尽可能降低口蹄疫暴发风险。

2.2 易感动物

口蹄疫呈世界性流行,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宿主范围广,牛、猪、绵羊、山羊、水牛、骆驼及鹿等均易感,黄羊、麝、羚羊和野猪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3]。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

2.3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的肉牛排毒量最大,毒力最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康复期亦可排毒。口蹄疫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畜的水疱液、粪便、乳汁、精液、尿液、口涎、泪液等。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寒冷季节多发。鸟类迁徙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2.4 临床症状

牛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1~7 d,有时可达14 d。患病初期,病牛食欲、反刍减退、精神沉郁和温度升高,体温达41℃~42℃,脉搏加快、结膜潮红,并伴有咂嘴和流涎的现象;奶牛的产奶量突然减少等。患病牛典型症状特征为口腔、蹄叉、蹄冠、乳房等出有水泡和溃疡,水泡破裂,就会有红色的烂斑出现。成年家畜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病死率不超过3%,犊牛死亡率可高达50%~100%。本病在新疫区其发病率可达100%,老疫区发病率为50%左右。

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传染性水泡性口炎、羊痘、羊口疮等加以鉴别,因此确诊还需病毒分离、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诊断,其中血清学检测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1 病原学诊断

确诊需要采集病料送检,分离病毒并进行鉴定做出诊断,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常采取病牛舌面水泡皮或水泡液接种牛睾丸细胞、BHK,MDBK等原代或传代细胞,实验动物、鸡胚等进行病毒的分离,但需要确诊还需将分离的病毒超速离心负染后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子特征。

3.2 血清学检测

除检测抗原外,还可以检测口蹄疫特异性抗体。常用的口蹄疫血清学诊断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扩散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常用血清中和和ELISA检测方法,其中ELISA法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是口蹄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良好方法。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应用于口蹄疫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有RT-PCR、TaqMan 技术的实时定量 PCR 方法、环介导体外等温扩增(LAMP)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电聚焦技术、核酸序列分析等,上述检测方法可在分子水平上快速、特异地检测出样品中FMDV。

4 防控措施

由于口蹄疫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致病机理复杂,感染性强,并可发生持续性感染,使得口蹄疫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加大了该病的防控难度。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采用扑杀的措施控制消除疫情,我国多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要想做好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应加强平时检疫诊断,切实抓好疫情的排查,一旦发现口蹄疫疫情要做出快速预警,及时上报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划定疫点、疫区,严格按照封锁隔离的措施隔离病畜及同群疑似病畜,扑杀销毁病群的死尸。对病牛圈舍及污染的场所和运输工具、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疫区的易感畜进行紧急疫苗预防接种,对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屠宰后14d内未再出现新的病例的疫点,经大消毒后可解除封锁。

4.1 预防为主

养牛场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营养平衡,增强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做好平时圈舍及用具的消毒工作,保持圈舍的通风干燥,及时清理粪便污物。对疫区的健康牛要实施紧急疫苗接种策略,对非疫区特别是多年无疫情发生的地区,坚持预防为主,一旦发生疫情严格隔离封锁,扑杀病牛并无害化处理,在疫点周围建立免疫带。

4.2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接种是口蹄疫最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应做好平时的检疫诊断工作,加强对口蹄疫检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建立完善的FMDV检测体系,强化疫情和免疫水平的检测,尤其是对高风险地区牛群一定要做好监测工作。疫区及其周围的易感畜群,实施紧急疫苗的接种工作,按免疫程序接种高效疫苗,对有新变异株流行的疫区,应选用免疫效果确实的疫苗。非疫区的牛群也应开展针对性的疫苗接种,而且要在接种疫苗 28 d后才允许进行运输。政府部门应加强疫苗生产和应用的监督力度,提高疫苗的免疫质量,严格按照疫苗所要求的操作规程来实施操作。总之,规模化养牛场应切实做好口蹄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疫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依据。只有做该病的防治工作,才能及时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损失。

[1] 谢庆阁.口蹄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7.

[2] 谢庆阁,翟中和.兽医生物制品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10.

[3] 郑彩芳.规模化牛场口蹄疫的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4):169-170.

[4] 赵洪丽.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3(12):313-315.

[5] 张成虎.重大动物疫情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7,(7):10.

刘传斌(1974-),男,云南宣威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防疫及兽医临床.

猜你喜欢

疫区口蹄疫肉牛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肉牛口炎咋防治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