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2015-01-25李光金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村级畜禽疫病

李光金

(四川江油大康畜牧站,四川江油 621700)

江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李光金

(四川江油大康畜牧站,四川江油 621700)

春秋两季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对畜禽最重要的疫病预防控制手段。国家对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狂犬病等实行春秋两季强制免疫。近些年来,由于流通频繁,畜禽交易市场以及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国外良种猪的引进、环境的改变等造成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菌株、毒株不断变异,导致畜禽重大疫病复杂化、多样化。同时,也给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外、国内动物疫情频发,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做好当前春秋季动物强制免疫工作,仍是我地养殖业对重大动物疫情控制的有效手段。现结合我地近年来春秋季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剖析和探索,供相互参考借鉴。

1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1 村级防疫队伍的现状

1.1.1 业务水平

村级防疫员文化程度不高,大多都是60~70年代出生的人员,文化层次低。许多村级防疫员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跟父学,跟师学,专业知识缺乏,诊断畜禽疾病只能凭简单临床症状判断感冒发烧。在治疗用药上采取大包围。由于文化层次低,缺少对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对畜禽传染病的治疗和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识肤浅。

1.1.2 年龄结构

村级防疫员年龄大多都是42岁~65岁之间,大康镇村级防疫员平均年龄已超过52岁。这样的年龄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养殖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

1.1.3 待遇

过去村级防疫员靠农村散养畜禽诊疗业务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现在农村散养向养殖大户、适度规模场发展,诊疗业务由饲料经营户、养殖户自己操作,多数村级防疫员失去诊疗业务,出现改行局面。春秋两季市财政预算防疫经费及乡镇政府补充的防疫经费不足,除防疫基础开支外,防疫人员的月工资不足三百元。原村级防疫员不愿再参加防疫工作,出门打工、改行等,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村级防疫工作,造成防疫员队伍人员匮乏,青黄不接,村级防疫工作陷入尴尬局面。

1.1.4 村级防疫员的身份

村级防疫员没有纳入镇、村人员管理,为自由职业,没有固定工资,没有法定保险依托,乡镇畜牧站只能协助办理乡村动物防疫员证。

1.2 强制免疫时间不足

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农业部每年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时间安排每个季节大约为40~60 d,我地每个季节45 d,秋季恰遇阴雨季节,所有圈舍消毒任务和应免动物的免疫注射必须在45 d内完成。

1.3 防疫面积广、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

以大康镇为例辖区内8个行政村,6 000余户农户,幅员120 km2。有一个行政村是大山地区,两个行政村属深秋地区,三个行政村为浅秋地区,其他两个行政村农户相对集中。全镇所有圈舍消毒面积286 400m2;全年生猪存栏20 000余头,牛300余头、羊4 000余只,家禽200 000只。防疫时间内必须完成猪瘟、猪、牛羊口蹄疫(O型口蹄疫,A型口蹄疫)、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H5N9)的疫苗注射,生猪疫苗种类多且不能同时注射多种疫苗,必须间隔10 d才能注射另一种疫苗。加之部分农户不在家造成漏免,同时因病暂时不能免疫的动物造成补免工作量大量增加。多地区在极其短暂的春秋防免疫时间内难以完成极其繁重免疫任务。

1.4 防疫经费不足

历年来,在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都存在防疫经费严重不足,集中免疫时间紧、防疫面积宽、量大任务重,少量的防疫费不能满足春秋两季防疫工作的开展。我地防疫经费春秋两季上级财政按照每个村1 800元下拨,每年向镇政府争取防疫补充经费8 000元~10 000元,共计经费26 000元左右。全镇八个行政村99个村小组。防疫经费主要用于全镇6 000余户畜禽圈舍消毒,春秋两季防疫员培训;防疫物质购买、如:针头、碘酒、药棉、治疗免疫反应药物;村级防疫员春秋两季劳务工资;疫苗冷藏电费,运输费,保管费;春秋两季防疫宣传车辆使用费、燃油费;应激反应死亡赔偿费、无害化处理费等,防疫经费缺口5万元~8万元。

1.5 村级组织防疫意识淡薄

村委会在每年召开防疫工作会议后,只能勉强把畜禽圈舍消毒工作安排给各村民小组,个别村防疫监督不到位,畜禽圈舍消毒工作流于形式,错过春秋两季杀灭有害病菌和病毒的最佳时期。部分村委会干部防疫主观意识差,思想消极,对防疫工作的组织和安排不力,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隐患。

1.6 群众对防疫工作的不理解

每在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受个别农村旧风俗以及在免疫注射过程中出现的免疫反应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户采取躲避不打针的态度,甚至反面宣传,造成应免动物漏免情况。

2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2.1 明确和强化主体责任

层层签订防疫责任书。按照国务院“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机制,乡镇政府是动物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乡镇政府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防疫责任书,体现政府保密度;市农牧局与乡镇畜牧站签订防疫责任书,乡镇畜牧站与村级防疫员签订防疫责任书,体现部门保质量。畜牧站负责村级防疫员的技术指导、免疫质量、抗体检测、防疫档案规范填写等工作。

2.2 抓好基础免疫

基础免疫指在40 d阉割仔猪时,母猪头头注射疫苗,仔猪只只注射疫苗。乡镇畜牧站做好辖区内防骟人员的管理,实行“统一开票,统一疫苗,统一免疫规程,统一防疫标识”,建立好畜禽基础免疫档案。在动物骟割时打好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疫苗,做到疫苗剂量足,注射部位准,确保免疫效果,保证抗体水平达标,从而达到基础免疫目的。

2.3 搞好培训宣传

当地政府要制定村级防疫员专项培训计划,由农牧部门负责,财政划拨村级防疫员专项培训费用。培训内容包括:《畜禽诊断学》、《传染病学》基础培训、疫苗领取、运输、保管、使用,器械消毒、注射部位消毒、注射方法、应激反应处理等以及春秋两季防疫档案的规范填写登记;制定村民委会动物防疫宣传计划,采用宣传车、公示栏、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短信平台等工具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包括:相关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法律法规知识;畜禽传染病的危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法知识;畜禽饲养污染与环境保护,正常运转和发挥沼气池、沼液池、阳光大棚的功能,宣传春秋季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户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认识,使其自觉参与和支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4 做好养殖场监管

随着规模养殖场的增加,农村散养户的逐渐减少,规模场的养殖比重也随之增大,搞好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环节中同等重要。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工作都是自己做,由乡镇畜牧站监管指导。规模场要因场制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程序混乱,滥用疫苗等。派驻官方兽医对规模养殖场的消毒及免疫工作要每月进行一次指导监督,督促规模场认真填写养殖档案,做好消毒和免疫记录。对不按照规定进行免疫注射和消毒的规模场,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的规定责令改正或给予罚款处理。

2.5 规范产地检疫

官方兽医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赋予的职责,按照法律法规和产地检疫规程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对不符合产地检疫申报条件的动物不予受理检疫申报,受理检疫申报的要提供本场免疫档案、抗体检测报告,防疫可溯源耳标等,符合出证条件,才能出具检疫证明。采取以检促防,防检并重,促使养殖场主履行防疫和畜禽产品安全义务。

2.6 创新动物防疫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大批流转,部分土地相对集中,养殖大户、适度规模养殖户随着增多,养殖业处在转型期。虽然农村户户养殖正向少数农户养殖集中,养殖大户和适度规模养殖户逐步向规模养场过渡,但是农村散养户还占一定比例。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式已经历了近三十年,旧的动物防疫机制已不太适应当前养殖业发展要求。新的动物防疫机制急待农业部、大专科研院校、行业社会团体相关部门探索、研讨、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能适应养殖模式转型期的动物防疫机制,让有实力有专业行业协会、养殖合作社或其他组织来承包或来推进动物防疫工作,完善社会化动物防疫体系。

2.7 加大财政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村级防疫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防疫经费的投入,提高村级防疫员劳务工资,使其愿意从事村防疫员工作,并且要不断吸收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补充到村级防疫员队伍中来。要把村级防疫员纳入村民委会四职干部管理,购买法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加大财政防疫经费的投入,解决好动物春秋防疫中应激反应抢救和治疗经费以及应激死亡补偿;备足动物防疫疫苗、消毒药品、器械等;只有队伍稳定、经费保证,才能确保春秋防疫工作正常开展,确保防疫密度,确保免疫质量,动物重大疫病才能真正得到稳定和控制。

猜你喜欢

村级畜禽疫病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