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1-25龚宁楼勇钱亚来宋科佳陈梦铃施玲玲

自然保护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旅游业森林特色

龚宁 楼勇 钱亚来 宋科佳 陈梦铃 施玲玲

(1 浙江省绍兴市环境绿化工作站312000;2 浙江省诸暨市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 浙江诸暨311800;3 浙江省嵊州市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浙江嵊州312400;4 浙江省嵊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312400)

森林休闲旅游,是以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构景元素,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的一种新兴休闲旅游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具有浓厚生态文化气息的森林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广泛青睐。因势利导加快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产业,是弘扬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兴林富民的有效途径,对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业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产业规模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建立市级以上森林公园26 家、林业观光园85 家、自然保护(小)区41 处,经营总面积达90 多万亩,2013 共接待游客1860 万人次,实现森林休闲总产值35 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地文景观、水体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格局。同时,围绕森林休闲旅游这一主导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发展的服务体系已初现雏形,加之景观园艺、茶文化、竹文化等一系列相关衍生产业的延伸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产业规模。

1.2 发展模式丰富多样

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生态观光型、林果特色型、文化挖掘型、山村休闲型等多种森林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全面兴起。生态观光型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突出生态感知和景观欣赏,注重森林游憩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如嵊州市百丈飞瀑森林公园是结合百丈飞瀑风景区综合开发而成,百丈峡中九条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林果特色型以当地特色林业基地为核心,突出农事体验、特色林产品观赏,注重观赏价值和参与体验功能的挖掘。如柯桥区平水镇同康村依托万亩毛竹笋示范园开发“绿林竹海”休闲观光区,让游客在领略竹海美景的同时,体味到别样的自然情趣。文化挖掘型以当地人文景观为优势,突出文化内涵的提升和挖掘。如位于市区近郊的兰亭国家森林公园,在充分利用兰文化、名人文化、书法艺术等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应势而建,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山村休闲型以当地文化、民俗风情和休闲娱乐融合为特点,突出浓厚的山野风情。如诸暨市沈家湾休闲山庄结合当地农耕文化开发山地烧烤、湖中垂钓、休闲品茗等休闲项目,让游客享受到了原汁原味的山村野趣。

1.3 带动功能充分发挥

森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林特产品、餐饮住宿、种养殖业、商业零售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林农增收渠道。如诸暨市近年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和推进山区镇(乡)森林休闲旅游业发展,为广大林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游客的多重消费更是让当地林农实现了“零距离就业,不出户赚钱”。据初步统计,诸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30 家森林休闲旅游景点中,吃上“旅游饭”的农户达上万户,户年均增收5000 元以上,生态产业实现绿色致富的良好氛围正在日渐形成。柯桥区王坛镇东村,依托青梅基地建设“香雪梅海”观光园,在开发青梅观光的同时,积极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服务和林产品销售业。2014年一季度,该村共接待游客8.5万人,实现餐饮服务和农副产品销售145万元,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2 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偏低

一是理解上有偏差。长期以来,林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林区丰富而优美的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特别是忽视了对森林游憩价值重要性的正确定位,仅仅把森林休闲旅游作为一个多种经营项目来发展,缺乏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二是重视上有不足。一些地方对发展森林休闲旅游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把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作为实现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来认识,致使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多数仍处于自发状态。三是措施上有欠缺。对森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推进措施,没有突破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没有发挥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2.2 财政投入不足

森林休闲旅游业投入严重不足,建设和管理资金短缺。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总体上看,发展森林休闲旅游的财政投入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发展后劲不足。当前,森林旅游业发展资金主要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在财政上缺乏有效支持。如新昌县天姥山森林公园是2003年批建的市级森林公园,由于当地财政资金紧缺,投入不足,导致公园建设缓慢。

2.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从现状看,森林休闲旅游业规模偏小,档次较低,服务质量有差距,满足不了消费者要求等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足,通景公路、林间游步道,以及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都未及时跟上,严重制约了森林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森林休闲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多学科、综合性很强的服务业,需要较高的服务经营理念,而目前绍兴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科学管理和经营能力,特别是从事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经营管理人员,多数是以前从事林业生产管理的职工,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对森林休闲旅游业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理念上都亟待提高。三是整体接待能力较差。多数森林休闲旅游点还未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整体接待能力较差,一到了旅游旺季,停车难、住宿难、吃饭难现象较为突出。

3 发展绍兴森林休闲旅游的必要性与客观分析

3.1 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核心。绍兴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长期以来,山区农民延续着“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事着以种植业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收入渠道单一,效益产出低下,山区经济发展整体滞后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为高附加值林业发展之路开辟了起点。实现“靠山吃山奔小康”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步伐,进一步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从绍兴实际情况看,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森林休闲旅游产业,是拓宽山区农民增收渠道的一条新途径。

3.2 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

绍兴经济相对发达,富裕起来的绍兴人在得到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后,已开始日益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特别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私家车的日趋普及,利用节假日“走进森林、拥抱自然、享受生活”正成为一种时尚,森林休闲观光市场也在逐步形成。面对这一新形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打造更多更好的森林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

3.3 促进绍兴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绍兴是一个旅游大市,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多的游客在饱览了绍兴的名胜古迹之后,已开始将目光投向富有山乡野趣和农耕文化气息的森林休闲旅游。森林休闲旅游实质上已演化成了一种生态旅游,成为绍兴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壮大森林休闲观光产业,将有效地促进绍兴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4 加快发展绍兴森林休闲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4.1 编制规划,有序发展

森林休闲旅游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更是立足本土资源和名优产品的特色产业,必须立足实际条件,着眼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区分和规划不同类型的森林休闲旅游形式,统筹制订相应的区域性森林休闲旅游发展规划。要在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指导森林休闲旅游业有序发展。规划编制既要注重新景区的开发,又要注重现有景区的提升改造,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规划编制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注意与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做到有序发展、整体推进。

4.2 突出重点,快速推进

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森林休闲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景区通景公路、游步道、电力、通讯和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具备发展森林休闲旅游条件的村,优先纳入新一轮“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建设范围。整合在农村开展的“联网公路建设工程”、“清水河道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各类项目资源,不断改善森林休闲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要丰富扩大森林休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制宜挖掘潜力,扩大森林休闲旅游区的数量和面积,在加强森林公园、林业观光园区等森林休闲旅游区建设的同时,依托各类竹园、果园、野生动植物繁殖场、自然保护小区及乡村林场,拓展游憩功能,发展集生产、观光、休闲、参与和教育于一体的林业观光园区。三是要积极培育森林休闲旅游业的特色品牌。牢固树立特色品牌就是资源的理念,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要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根据消费需求,树立“一点一品”,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景点、发展特色产品、挖掘特色文化,真正走出一条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4.3 着力“三抓”,提升层次

从现状调查看,应立足“三抓”,保障森林休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其逐步升级上档。一是抓提高素质。要切实加强对经营人员相关旅游知识和服务规范方面的培训,鼓励森林旅游专业优秀大学生到森林休闲旅游景区工作,提高森林休闲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水平。二是抓依法管理。要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提倡节约集约用地,做到依法合理开发,有序开发,坚决杜绝乱占滥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等现象,使森林休闲旅游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三是抓服务引导。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森林休闲旅游特色乡镇、特色村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与此同时,开展森林休闲旅游景区星级评定和促销推介,不断扩大森林休闲旅游知名度,促使森林休闲旅游业上规模、上档次。

[1] 葛子靖.张家界森林休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智慧城市与旅游,2014.(4)∶97-100.

[2] 李晴.重庆市森林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4)∶68-72.

猜你喜欢

旅游业森林特色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特色种植促增收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哈Q森林
哈Q森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哈Q森林
哈Q森林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