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2015-01-25何伟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囊尾蚴卵囊绦虫

何伟强

(东源县叶潭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广东河源 517500)

鸡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何伟强

(东源县叶潭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广东河源 517500)

放养过程中,鸡容易接触到绦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绦虫病,对养鸡生产造成较大危害。鸡绦虫病是由鸡绦虫寄生于肠道内,引起鸡的粪便稀薄、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发白、蛋重轻和畸形蛋增多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秋季多发,夏季高于秋季。绦虫病生活史较复杂,需要1个或2个中间宿主,主要是蚂蚁、甲壳虫、苍蝇及一些软体动物。一旦感染本病,鸡生理性能会受到损害,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论述常见鸡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 病原体

放养鸡中常见的绦虫种类是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有轮赖利绦虫,隶属于戴文科(Davaineidae)赖利属(Raillietina)。

棘沟赖利绦虫(R. echinobothrida):棘沟赖利绦虫长25cm,宽1~4mm。吸盘呈圆形,上有8~10列小钩。顶突上有200~240个丁字形小钩,呈2 行排列。生殖孔位于一侧的边缘上,但有个别的虫体,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睾丸20~40 个,偶有多至45个的,位于排泄管内侧。卵巢在中央。卵黄腺在卵巢后部。孕节子宫最后形成约90~150 个卵囊,每个卵囊含虫卵6~12 个,虫卵的直径为25~40µm。

四角赖利绦虫(R. tetragona):虫体外形和大小极似棘沟赖利绦虫,不易区别。头节顶突较小,吻钩100 个左右。吸盘呈卵圆形,上有8~10 列小钩,有时小钩全部失去;颈细长。成节生殖孔位于同侧。孕节中每个卵囊含虫卵6~12 个。

有轮赖利绦虫(R. cesticillus):虫体一般不超过4cm 长,偶有长达13cm 者。头节的顶突宽大肥厚,形似轮状突出于前端,有2列小钩(400~500 个),位于顶突的近基部处;吸盘无钩。颈节不能查见。成节中有睾丸约15~30 个。生殖孔于两侧不规则地交替排列。孕节中子宫分为许多卵囊,每个卵囊仅含1 个六钩蚴,卵囊直径为50~90µm。

2 生活史

三种绦虫都必须经过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棘沟赖利绦虫与四角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蚂蚁。孕节或卵囊随粪便排到外界,被蚂蚁吞食后,卵囊在消化道内溶解,六钩蚴逸出,钻入体腔,约经2 周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鸡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蚂蚁(家蝇也可作为四角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后,中间宿主在消化道内被消化,逸出的似囊尾蚴用吸盘和顶突固着于小肠壁上,约经19~23 d发育为成虫,并能见到孕节随鸡粪排出。

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科的多种蝇类和多种鞘翅目昆虫,如步行虫科、金龟子科和伪步行虫科的甲虫。温暖季节,六钩蚴在中间宿主体内经14~16 d发育成似囊尾蚴;温度低时,可延长至60 d以上。鸡啄食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在小肠内经12~20 d,似囊尾蚴发育为成虫。

3 流行特点

三种绦虫几乎凡是养鸡的地方都有其存在,因此危害面甚广,这可能与中间宿主—蚂蚁、蝇和鞘翅目昆虫的分布面广阔有密切关系。赖利绦虫虽能感染各种龄期的鸡,但据试验,易感性最高则是孵出17 d后的雏鸡,较高死亡率通常出现在25~40 天龄的雏鸡。在饲养管理水平差的放养鸡群,本病易流行,成鸡亦能发病。营养与管理条件良好的鸡场则较少发生本病。显然,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地方,不但中间宿主(蚂蚁、苍蝇以及甲虫)能随时被消除,且鸡获得全价营养时抗病力必会加强,还会使鸡对啄食昆虫的兴趣相对减少。这些因素都可减少鸡群的发病率。

4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鸡排出粪便中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白色、米粒大和长方形绦虫节片,成熟的节片中有许多虫卵。病鸡消瘦、不愿走动、呆立和羽毛松乱无光泽。5 d内,出现产蛋下降,由90%下降到75%。病理变化主要是肠黏膜肥厚,肠腔内有多量黏液,恶臭;可视黏膜苍白,黄染。棘沟赖利绦虫感染时,肠壁上有结核样结节,结节中间有粟粒大的凹陷,在此常有虫体存在或填充着黄褐色凝乳样栓塞物,亦有变化为疣状溃疡者。

5 诊断方法

检查粪便,发现赖利绦虫的节片或虫卵,即可确诊。值得注意的是,有轮赖利绦虫的孕节周期性排出,开始排出大量节片,以后较少或无节片排出。本病难以确诊时,可作剖检或诊断性驱虫,以发现虫体或见到随粪排出的虫体而确诊。病鸡消瘦,十二指肠降部向下进入空肠10cm 左右可见虫体,小肠黏膜肥厚。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6 防治措施

(1)蛋鸡用吡喹酮按体重20mg/kg拌料,集中1 次投服。7 日龄后再用1 次。

(2)肉鸡用阿苯达唑混悬剂,按20~30mg/kg 的剂量,一次性口服给药即可

(3)饲料添加鱼肝油500g/t,连用7 d。

(4)用药后第3 d产蛋率开始恢复,第二次驱虫后产蛋恢复正常。

(5)注意加强消毒工作,消毒剂交替使用,搞好舍内环境卫生。

(6)根据中间宿主生活习性,扑杀中间宿主,及时进行驱虫。

(7)及时清除粪便和垫料,并进行堆沤发酵处理,利用生物热杀灭其中的孕节或虫卵。

(8)建议分别在60 日龄、120日龄和220 日龄各驱虫1 次,以后每半年驱虫1 次。

猜你喜欢

囊尾蚴卵囊绦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腰斑宝螺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囊尾蚴病的卫生检疫研究
鸡绦虫病症状及治疗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西医治疗分析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