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肇庆教授自拟五紫汤治疗喘证经验

2015-01-24张蓓蕾奚肇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期
关键词:肺系紫菀肇庆

张蓓蕾 奚肇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专家经验·

奚肇庆教授自拟五紫汤治疗喘证经验

张蓓蕾奚肇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喘证五紫汤奚肇庆

奚肇庆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专著逾百篇,曾多次主持国家级及省部课题。奚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载,临床之余亦潜心于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理论颇有研究,学验俱丰,尤其擅于治疗肺系疾病,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肺病经验,多年临床以来在药对药组的应用方面深具匠心,亦多有其独特的经验方[1]。奚教授应用经验方融古而出新,经反复锤炼,组合有法,简练有致,屡彰其效。其自拟五紫汤,用于喘证患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现将其应用此方之心得及验案1则介绍如下。

1 五紫汤治喘心得

喘证在肺系疾病中极为常见,是以呼吸急促、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医病证。现代医学中,喘息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皆可见到喘息症状。《内经》中最早提及到喘证的名称、症状及病因病机。《景岳全书·喘促》中谓“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提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类证治裁·喘症》“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初步归纳了喘证的治疗原则。

奚教授认为,喘证为肺系疾病,但引起喘证的原因有多种,可由多脏病变所致,不可简单归为肺伤,亦不可单以虚实划分。肺为气之主,司呼吸,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则气息不续;脾主中焦之气,若痰浊上泛,致上焦失宣,或中气虚弱,土不生金,亦可致肺气不足;肾主摄纳,乃气之根,主纳气,可助于肺气肃降,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而见气不续接。因此,喘证的发生与肺脾肾的功能状态失和关系密切。辨证时,除分虚实外,亦需辨清病变脏腑。现代中医内科学对喘证的治疗归纳为:实喘祛邪利肺;虚喘则培补摄纳,应分脏腑、别阴阳施治。因此临床见喘息日久者,奚教授常辨为肺脾肾不足,在治疗上以补益胸中宗气为根本,尤其重视补肺健脾固肾,施治则以扶正固脱、镇摄潜纳为基础,在此之上再辨邪气,以祛除影响肺气升降出入的痰浊、瘀血、寒饮、热毒等病邪为标,辅以祛瘀血、除痰浊、化寒饮、清热毒等病邪,使气机出入通畅,营卫充盛,气血和顺,吐纳均匀。

奚教授所拟五紫汤,即是应用于长期喘息患者。由紫菀、紫苏子、紫丹参、紫石英、紫河车5味药组成。在《内经》的五行学说之中,五色对应五脏。五色理论不仅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当中,也用于治疗。五色中,黑色主水、入肾,中医学常用黑色的药食治疗肾系疾病。紫色近似黑色,通常认为其也同于黑色入肾。所立五紫汤,亦是以5药之色紫,合用取补肾之功。

紫菀味性温、辛苦,归肺经,可润肺下气,消痰止咳。《本草再新》曰“紫菀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紫菀性温润而不燥,辛散又不伤阴,苦降而不伤气,善于开散肺郁,为疏壅滞、散外邪、降肺气、化痰浊、止咳嗽、定喘咳之要药。且其药性平和,无论外感内伤,久咳新喘,寒热劳嗽,皆常常配伍应用。

紫苏子性温、味辛,入肺经,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本经逢原》言其“苏子,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痰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苏子既能下气平喘,又可润肠通便。脏腑中,肺与大肠相表里,若患者兼有大便干结,用之更宜。若兼有表证者,奚教授常易以苏叶。因苏叶性温味辛,入肺、脾两经,可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如于肺经,行于气分,香温散寒,外可助卫气固表散寒,发表解肌,内可通利心肺,助肺气宣散。苏叶质轻,长于宣散,故凡解表散寒宜选用苏叶。苏叶又可解鱼虾蟹毒,对饮食过敏者尤为适宜,哮喘常在过敏后及接触物后发作,故临诊见哮喘患者,亦常改紫苏子为紫苏叶[2-3]。

紫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有祛瘀止痛,活

紫河车甘、咸,温,归心、肺、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效,用于肾不纳气,精血亏虚,气血不足者。紫河车为补虚药的一种,既补肺气,又益肾精,尤其适用于肺肾两虚、阴阳俱损者。临床上,若见患者喘作日久,呼多吸少,喘促短气,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又常加用紫河车以温润益精、补肺益肾。

紫石英性味甘,温,归心、肺、肾经,有镇心安神,温肺,暖宫之功效。久喘患者常出现畏寒,四肢厥冷,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以紫石英重镇摄纳,温肾纳气。且紫石英能重镇安神,患者如诉喘息且伴有夜寐难安,加用紫石英则更为契合。

以此5味药合而为方,遵旨肺气以降为顺,肾气以补为宜,治疗喘息不愈之虚喘患者。其中,紫菀、紫苏子以降肺气化痰浊为主,紫丹参、紫石英、紫河车以补肾气,温肾元为长,5药之中,三补二泄,又以补为主,故所治疗喘证,以肺肾两虚者为相宜。

前人亦有五紫汤,是以紫衣核桃易紫河车。奚教授擅于肺系膏方,作膏方时又常加紫衣核桃,因其味甘热而润,入肺、肝、肾经,可温肺补肾。膏方添入紫衣核桃,一可作为辅料增味,使口感适宜,易于服用,二可补益肺肾,峻补下焦,温通命门,解肺肾不足之咳喘[4]。

2 典型病例

患某,男性,61岁,退休职工。2013年3月25日初诊。主诉喘息伴咳嗽、咯痰40余年,加重1周。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胸部CT示两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就诊时:患者喘息明显,时有咳嗽,咯痰量中等,色白质黏,痰中夹有少量血丝,登楼气喘,动则易汗,颜面暗滞,纳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紫红,苔薄黄,脉细滑。证属肺肾两虚,痰热伤络,治以补益肺肾,化痰平喘。处方:紫苏子12 g,紫菀10 g,紫丹参12 g,紫石英15 g,紫河车10 g,西洋参4 g,葶苈子12 g,薏苡仁12 g,桃仁l0 g,茅根l5 g,芦根15 g,桑皮10 g,黄芩10 g,甘草4 g。7剂,每日1剂,温服。2013年4月1日二诊。诉服药后颇佳,咳喘有缓,咯痰量渐少,血丝已除,动则气喘已缓,胃纳尚可,便溏,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滑,原方去芦根,加平地木15 g,补骨脂10 g。14剂,每日1剂,温服。半月后前来复诊,患者诉喘息明显减轻,咳嗽咯痰亦少。继以原方踵进,服药至今,喘息症状已不明显。现患者仍在坚持服药,已半年未有咳喘明显发作。

按:本患者喘息伴咳嗽、咯痰逾40年,病久正亏,肺气耗伤,肾气虚损。故见登楼气喘,动则易汗,颜面暗滞,兼时有咳嗽,痰中夹有血丝,色白质黏,舌质淡紫红,苔薄黄,脉细滑。辨证属于肺肾两虚,痰热伤络。奚教授以紫菀、紫苏子、紫丹参、紫石英、紫河车合用补肺益肾,降气化痰,配以西洋参益气养阴,兼清肺火,葶苈子、桑白皮清热化痰,薏苡仁、桃仁合用消痈排脓,茅根、芦根清热排脓、化痰止血。二诊时痰中血丝已除,痰热渐清,标证渐除,考虑患者病久本虚,难以速愈,故继而着重治疗肺肾两虚之本,去芦根,加平地木、补骨脂以补肺益肾平喘。全方宗肺肾不足,痰热内蕴之病机,以五紫汤补肺益肾,辅以清肺止血,而见显效。

奚教授治疗喘证充分吸收并传承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处方注重精简,选用药物轻灵,药味数目不多,药量不取过重。以五紫汤为底方治疗肺肾不足之咳喘时,亦注重主症之外的配伍。若伴咳逆、咳痰稀薄者,合紫菀、款冬花、苏子、钟乳石等温肺止咳定喘;若咯痰稠黏,合川贝母、百部、桑白皮化痰肃肺;如喘甚痰多,痰色黄稠,可加葶苈子、海蛤壳、鱼腥草、冬瓜仁、薏苡仁以清热泻肺,化痰降浊。气虚甚者,可用党参或西洋参;佐以白芍、橘皮、青皮调营畅中、理气和胃;食积不化者,加炙鸡内金、焦楂曲、谷麦芽消导食积;腹胀重者,加用砂仁、木香、槟榔;腑气不通者,用厚朴、生大黄;也可选用法半夏、陈皮、黄连益气健脾,平调寒热。偏阴虚者,气息急促,心烦内热,汗出黏手,乏力,口干舌红,脉沉细数,加补肺养阴清热之品,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诃子,阴虚甚者,人参改用西洋参;若阳虚甚,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加附子、干姜;喘剧气怯,不能稍动,加人参、五味子、蛤蚧以益气纳肾。神智不清,加丹参、远志、石菖蒲安神祛痰开窍;浮肿加茯苓、炙蟾皮、万年青根强心利水。病重时若见喘促不已,动则尤甚,加山茱萸肉、胡桃肉、脐带等补肾纳气。

[1]盛夏,奚肇庆.奚肇庆教授治疗肺系疾病常用药对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41.

[2]周仲瑛.周仲瑛医论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9.

[3]刘恩梅,杨锡强.儿童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103.

[4]奚肇庆.膏方调补肺病精要[J].江苏中医药,2006,27(11):6.

R249.8

A

1004-745X(2015)01-009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1.032

(电子邮箱:xzq49@163.com)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紫丹参不入肺经,看似将其用于喘证无理,然而肺主气,气病多久则入血,且血能载气,以丹参活血,气亦能畅。且喘息日久,病者常见胸膺憋闷甚则刺痛,为内有瘀血之症。故久病者,常加紫丹参以散瘀利气,通利心肺,平喘止咳。

2014-07-01)

猜你喜欢

肺系紫菀肇庆
基于DNA条形码鉴别缘毛紫菀及狭苞紫菀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止咳通便话紫菀
张念志教授治疗肺系疾病验案两则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张明利副主任中医师运用谷蝉汤治疗肺系病经验
蝉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