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胎龄血气显著性

刘 葵

(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刘 葵

(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观察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组)25例,然后将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改善幅度也大于对照组新生儿,P均<0.05,两组治疗后的统计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患儿的血气分析方面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高频震荡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患儿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且其可导致患儿出现死亡等严重情况[1],因此对患儿的治疗重视程度较高,对其通气治疗的相关研究也并不少见,而对于此类患儿的通气方式的选取性研究也并不少见,但是细致的研究仍相对不足。本文中我们即就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组)25例。对照组的25例患儿中,男15例,女10例,胎龄30.5~41.5周,平均胎龄(37.8± 2.1)周,发病时间为产后4.0~11.5 h,平均(6.0±0.8)h。观察组的25例患儿中,男14例,女11例,胎龄30.5~41.0周,平均胎龄(37.7± 2.0)周,发病时间为产后4.0~11.0 h,平均(5.8±0.9)h。两组新生儿的男女比例、胎龄及发病时间等统计数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因此认为两组新生儿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治疗,PEEP为5 cm H2O,呼吸频率为每分钟40~60次。观察组则以高频震荡通气模式进行干预,频率设置为9~12 Hz,并将其为维持在合适的参数,其中呼吸频率设定为每分钟30~50次,并根据血气分析进行参数的调整。然后将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和比较。

1.3评价标准:以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呻吟等情况的消失,且相关检测指标也恢复正常为显效,以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呻吟等情况的明显改善,且相关检测指标也恢复有所改善为有效,以患儿治疗后上述评估指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2]。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数据处理软件为SAS5.0,其中的计量资料为胎龄、发病时间及血气分析结果,计数资料为男女比例及治疗总有效率,其分别以t检验与卡方检验处理,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有显著性差异。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患儿的FiO2、PaO2、PaCO2水平分别为(55.25±6.45)、(6.82±0.64)、(6.88±0.75)kPa,观察组患儿的FiO2、PaO2、PaCO2水平分别为(55.29±6.39)、(6.78±0.65)、(6.90±0.73)kPa。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三项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FiO2、PaO2、PaCO2水平分别为(44.38± 5.21)、(7.38±0.81)、(6.15±0.55)kPa,观察组患儿的FiO2、PaO2、PaCO2水平分别为(36.16±4.84)、(8.45±0.89)、(5.20± 0.43)kPa。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三项指标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患儿,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患儿出现严重氧供不足的情况,患儿可表现为呼吸困难等情况,导致患儿因缺氧而出现机体相关的多方面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等情况,故临床对患儿此类疾病的诊治重视程度极高。而机械通气作为有效治疗本病的方法,对其模式的选择是重要的方面。另外,血气分析作为有效反应氧供状态的指标,对其监测的价值较高[3-6],同时其也是评估治疗手段有效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本文中我们就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并与常规机械通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频震荡通气的模式在提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突出,且对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也更为明显,因此肯定了其在此类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频震荡呼吸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患儿的血气分析方面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1] 戴立英,王琍琍,张健,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4,35(4):440-443.

[2] 穆宏地,张清义,张曦,等.高频震荡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89-90.

[3] 王莉,周英.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2):1722-1724.

[4] 穆宏地,张清义,张曦,等.高频震荡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89-90.

[5] 张丹,李秀云,吕晓丹.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4):743-744.

[6] 李伟林.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延边医学,2015(11):226-227.

R722

B

1671-8194(2015)24-0106-01

猜你喜欢

胎龄血气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黑珍珠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