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解析

2015-01-24王太峰徐福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5期
关键词:大面积征象急性期

王太峰 徐福生

(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CT科,吉林 辽源 136200)

CT诊断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解析

王太峰 徐福生

(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CT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分析研究CT诊断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样4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均根据临床表现以及24~48 h的CT复查结果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回顾性分析患者6 h内CT特征。结果 42例大面积梗死超急性期CT平扫表现可见:间接征象存在的42例,间接征象以及直接征象的16例,所占比例为38.1%。42例患者中,多灶梗死3例,双侧梗死3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26例。结论 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疾病价值显著。

CT;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为一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发机制是颅内主干动脉闭塞导致的广泛性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脑细胞水肿以及颅内压增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1]。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患者疾病,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实施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本次研究中,分析超急性期阳性CT表现的42例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取调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为40~84岁,平均年龄为(62±1.0)岁。所选取的患者既往有高血脂疾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等,20例患者有两种或多于两种的高危因素。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3例,言语不清3例,头晕呕吐15例,剧烈头痛6例,偏身感觉障碍5例,偏瘫10例。

1.2检查方法:均给予患者实施两次或多于2次的CT平扫检查,首次CT扫描时间为病发后20 min~6 h,第2次扫描时间为病发后24~48 h。采用专业型的CT机进行扫描,以听眉线(EM线)或听眦线(OM线)为基线,常规层厚10 mm,层距10 mm进行扫描,疑似为病变区采用HRCT或5 mm薄层扫描,可有效减少颅底因伪影而造成的干扰。CT扫描检查时,反复调节窗宽,均实施行窄窗双侧观察对比,疑似为病变区实施双侧对称部位等大区域测量CT值,10例采用工作站加伪彩,并放大加大对比度。

1.3图像分析:挑选2名富有经验的影响诊断医师对直接征象以及间接征象进行分析,若二者意见不一致,需在协商后做出明确判断。

2 结 果

经24~48 h的CT复查表现以及典型临床表现,均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回顾性分析42例大面积梗死超急性期CT平扫表现可见:间接征象存在的42例,间接征象以及直接征象的16例,所占比例为38.1%。42例患者中,多灶梗死3例,双侧梗死3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26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24~48 h的第2次CT扫描均有典型性表现。超急性期CT扫描图像的间接征象或直接征象如下:

2.1间接征象。常见的并发征象:白质脱髓鞘改变、陈旧性梗死灶、脑萎缩等;脑中线的轻度偏移;脑回增宽、饱满;脑质、白质交界模糊;梗死区脑沟、闭塞消失、脑裂变浅;致密动脉征:表现为一段脑动脉密度明显高于另一支脑动脉的其他动脉密度,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大脑中动脉;也可将其称为大脑中动脉致密征。

2.2直接征象。梗死区密度明显下降,调节窗宽窗位,并采用窄窗技术双侧进行对比观察,对称部位等大小区域采用CT扫描检查,双侧对称部位等大小区域CT值偏差明显高于1.8 Hu,表明存在梗死核心区。

3 讨 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因脑动脉主干阻塞而导致的,经CT检查可见有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跨脑叶或脑叶分布,可见有大面积的脑组织损伤,临床症状表现为脑埂塞、颅内压增高以及意识障碍[2-3]。缺血性脑卒中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因此做好必要的早期判断以及治疗对于预后治疗效果相当重要。当前临床并未明确定义大面积脑梗死,根据国内外的参考文献,考虑到临床具体可操作性,拟定CT诊断图像显示为梗死面积>20 cm2,梗死灶>4.0 cm,可判定为大面积脑梗死[4]。因超急性期间时间窗,即指病发后6 h内,为超急性期时间窗。其中大面积脑梗死为一种严重的脑梗死疾病,因梗死面积较大,多会导致患者并发颅内高压、脑水肿,出现意识障碍,若不能及时有效恢复患者的正常血流,不仅不能救治脑细胞,同时还会加重脑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脑水肿以及再灌注损伤等。因此,早期明确诊断脑梗死疾病,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临床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方法有灌注MRI(PWI)CT灌注成像、CTA、MR、增强MR、MR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均具有有效的参考价值[5]。但具体考虑到临床实用价值时,应参考患者是否能主动配合检查治疗,以及医院的具体医疗设备情况,或从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角度分析,或患者突出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时,因类似于脑出血,增加临床诊断的困难,临床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实施CT平扫。尤其是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因病情凶险,一些患者会表现为烦躁不安等情绪,临床应在确诊后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否则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采用CT平扫检查方便高效,在具体的检查中灵活调节窗宽窗位、实施薄层CT扫描、HRCT扫描等技术,并结合双侧对比测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患者为脑梗死疾病[6]。本次研究中,42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42例大面积梗死超急性期经CT平扫表现检查可见,42例均存在间接征象,间接征象以及直接征象均存在约占38.1%。其中多灶梗死3例,双侧梗死3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26例。研究表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发病情况、以及患者的CT表现,并通过对CT表现的仔细分析,观察患者的征象变化情况,多数患者疾病可确诊,有利于早期提供有效的溶栓治疗。

[1]肖正文,杨寿美.CT平扫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07,28(1):56-57.

[2]杨春燕,梅友泉,苏俊红.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44-345.

[3]孙东平.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3):100-101.

[4]黄天练.CT平扫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114-115.

[5]崔惠勤,佘军红,廖明壮,等.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首次CT平扫征象探讨[J].广西医学,2005,27(4):496-497.

[6]Suzuki M,Uchihara T,Toru S.Correl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utopsy findings in a patient with coagulation necrosis treated wi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2,21(6):4552-4553.

R743.3

B

1671-8194(2015)25-0130-02

猜你喜欢

大面积征象急性期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