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杭区畜禽保留场的现状

2015-01-24孙凤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农业科郁建明梁英香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7期
关键词:沼气池余杭区生态化

文│孙凤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农业科)郁建明 梁英香(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畜牧兽医局)

余杭区畜禽保留场的现状

文│孙凤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办事处农业科)郁建明 梁英香(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畜牧兽医局)

杭州市余杭区畜禽业发展在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立区战略目标的实施和“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加上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和畜产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余杭区现有畜禽保留场的生产管理、养殖模式、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如何调整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全区畜牧业转型升级,保障“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效开展等提出意见与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全区畜禽保留场实现产业提升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余杭区畜禽保留场现状

1.畜禽保留场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为进一步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资源。2013年,区政府下发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鸭存栏1万羽以上的经营性畜禽养殖场户开展生态化治理。经规模场申请、镇街推荐和区农业部门同意提升污染治理设施并验收合格后,现全区尚存26家畜禽保留场,其中生猪保留场21家,存栏5万头;蛋鸭场5家,存栏蛋鸭40万只。已呈现出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养殖的特点。同时,标准化饲养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年底,26家保留场中共有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4家,其中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蛋鸭标准化示范场2家。

2.畜禽生态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积极推进现代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畜禽保留场采用农牧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畜禽生态化养殖的发展。同时,通过对畜禽养殖场生产设施的改造,尤其积极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实施生态化改造,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液灌溉管网等工艺技术,大大减少畜禽污水、污物的排放量,提高了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和处理率。截至2014年11月底,畜禽保留场落实协议消纳地2.1万亩,新增沼液综合利用量5.2万吨,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

3.“三品认证”及品牌化建设日益加大。各畜禽保留场对品牌建设意识较强,26家保留场中,已通过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无公害产品(基地)共14个。

二、保留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养殖业主生态治污意识不强。畜禽保留场的养殖污染防治环保意识淡漠,一方面部分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设施陈旧,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原先所建设的沼气池已不能承载现有规模的排泄量,沼气池超负荷运作后达不到治理效果,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养殖场业主对治污积极性不高、环保投入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对沼气池的后续维护管理不到位,随着粪尿的长年累积,又没有专业队伍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长期沉积后造成沼气池容量缩小,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作,也没有配套足够的消纳排泄物的种植基地。

2.养殖设施装备水平偏低。各畜禽保留场特别是生猪保留场,建设时间都比较长,所以,猪场内部布局及相配套的自动喂料系统、限位栏、保温降温设施等相关配套畜牧业设施不够完善,畜牧业现代化设施装备水平偏低,人工养殖成本较高。

3.农牧对接模式不够紧密。随着畜禽规模养殖发展,传统农业阶段畜牧业与种植业结合比较紧密的机制被打破,种养分离现象突出,导致畜禽排泄物治理困难。现有的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与当地环境就近就地粪污消纳能力不匹配、异地消纳运输成本高、与种植基地相互需求信息不畅通等情况,导致养殖场与种植基地之间的农牧对接不够紧密。

4.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压力大。2013年,全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为2.9万头,若生猪出栏量按15%的正常死亡率计算,现有规模生猪保留场年出栏量12万头,年平均死亡生猪1.8万头,场内原先建设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化尸窖)因尸体腐烂慢,随着建设时间的推移,内部容积越来越小,部分已不能满足现规模的病死猪处理要求和能力,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处理就会污染环境,甚至传播疫病。

5.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在畜禽饲养向规模化、设施化发展的同时,一方面是疫病问题日益复杂,主要表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的疫病发生,另一方面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问题多,主要是一些饲料生产企业为缓减成本上涨而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饲料中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添加不足等,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甚至影响到食品与公共卫生安全。

6.生态畜牧业发展政策保障不够完善。目前区级畜牧业扶持政策除畜禽污染治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外无其他生态畜牧业发展相应政策;另外,畜牧养殖用地、畜禽养殖环境评估中空气质量新要求等也成为困扰畜禽保留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以至于环保评估“三同时”验收不能达标通过。

三、建议与对策

余杭区积极推进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以“减量、清洁、循环”和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为主线,实现产业提升、适度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促进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区畜禽保留场按照“管理企业化、生产设施化、饲养标准化、环境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进行设施化改造和标准化管理,为畜禽提供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以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畜产品安全供给。

1.增强环保意识,提升养殖场污染治理能力。畜牧养殖业是余杭区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有很深的文化和技术积累,在当前环境保护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各保留场应增强环保意识,必须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及“集约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按照养殖规模增建沼气池、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染治理设施,提升养殖场污染治理能力。其中生猪保留场需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沼气厌氧发酵池、氧化塘或生物发酵床等治污设施和配备猪粪固液干湿分离器。蛋鸭规模场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阿科蔓污水处理系统,探索旱养模式对养殖污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后循环使用。

2.推进设施建设,提升养殖设施机械化程度。各畜禽保留场应以项目建设为契机,通过省、市标准化示范场及设施配套等项目,对场内的畜禽舍等基础设施、养殖设施等进行提升改造,提高养殖场的机械化程度和改善养殖环境,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加强农牧对接,实现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畜禽粪便是农家宝,然而过去我们发展规模养殖场,人为地把种养分开,造成粪便集中排放量大、治理成本高,得不到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成了污染环境的重点。解决这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实行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此,全区生猪、蛋鸭保留场及其他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按照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要求,实行农牧对接,建立完善与其养殖规模相配套的治污设施,与农业园区或种植基地签订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协议,实现就近就地利用。畜禽养殖场养殖排泄物无法落实消纳地的,可利用有机肥加工企业或“三沼”综合服务组织,进行有机肥加工或物流配送,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异地综合利用。

4.增强处理能力,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网络。各镇(街道)及畜禽规模养殖场应根据畜禽养殖规模要求,进一步加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区域性或自用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形成区域性公共处理设施为主体、养殖场自行处理为基础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网络。按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工作要求,组建稳定的病死动物收集处理队伍,切实提高病死动物处理率。同时,区级相关部门要在实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偿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其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

5.创建服务体系,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服务建设。一是针对目前沼气池未实施定期清理沼渣及日常的维护情况,建议能源部门成立专业的沼渣清理及沼气池日常维护队伍,对已建的沼气池进行定期清理及日常维护,为养殖户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同时,建议政府对沼气池定期维护管理给予一定的补助。二是通过建立畜禽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从产、供、销各个环节入手,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配送饲料(兽药)、统一科技入户、统一治污、统一销售等服务,规范养殖行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6.健全管理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制度,从源头上抓好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和指导养殖场科学用料、用药。建立畜禽养殖场生产、免疫、用药等级台账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大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和实施强度,建立牲畜信息档案,严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

7.加大政策扶持,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是余杭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要按照余杭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对畜禽保留场提升改造过程中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畜禽养殖业转型发展、疫病防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排泄物治理等重点工作上保证资金;金融部门要在信贷上采取差别化政策,支持畜牧业减量提质、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沼气池余杭区生态化
余杭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展现排头兵担当
读迷作品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新龟兔赛跑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能喝到几瓶可乐?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