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助孕汤系列方剂结合西药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2015-01-24徐春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0期

补肾助孕汤系列方剂结合西药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徐春玲

(吉林省双辽市辽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6400)

【关键词】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补肾助孕汤;氯米芬片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近年来,不孕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以往临床采用单纯西药方案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虽然排卵率已有较大提高,但受孕率仍然相对较低,且副作用大,而单纯用中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周期又相对较长,故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1]。我们采用补肾助孕汤结合西药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160例,诊断符合《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中的标准。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年龄最大35岁,最小25岁,平均31岁;病程2~6年,平均5年。治疗组中年龄最大36岁,最小27岁,平均33岁;病程3~7年,平均6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月经前5 d口服氯米芬片,1次/d,150 mg/次,连服5 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补肾助孕汤系列方剂。经前服补肾助孕汤Ⅰ号方:仙灵脾10 g,补骨脂10 g,续断15 g,肉苁蓉10 g,麦冬10 g,黄精10 g,山药10 g,黄芪20 g,山萸肉6 g,枸杞子10 g。月经期服补肾助服孕汤Ⅱ号方剂:丹参15 g,益母草15 g,鸡血藤15 g,泽兰15 g,陈皮15 g,香附10 g,柴胡10 g,枳实10 g。月经后期服补肾助孕Ⅲ号方剂:补骨脂10 g,巴戟天10 g,淫羊藿10 g,麦冬10 g,黄精10 g,桑椹10 g,山药20 g,黄芪20 g,党参10 g,白芍15 g,熟地黄15 g。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患者基础体温呈现双相型,已经出现受孕现象;有效: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量已恢复正常状态,基础体温呈现双相型,可以正常排卵;无效:基础体温没有出现双相型改变,排卵功能仍然没有恢复。

临床疗效: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4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5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不排卵是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多见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病因主要为两方面: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导致无排卵。二是黄体功能不全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萎缩等[3]。从而影响受孕和孕卵的着床。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乃生殖之本,天癸之源。肾又主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相资而生故能有子。若肾与冲任二脉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则可发生不孕。但脏腑经络、津液气血等均可影响肾与冲任的病变,古有“调经种子”之说,每求孕育,调经是一个先决条件。《女科要旨》云:“女子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致,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圣济总录》:“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傅青主亦云:“夫寒水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真龙,胞胎寒冷,又何能受孕哉!”治疗不孕症的原则应以补肾益精血,养冲任调经为总则。不孕之因虽根本在肾,但有虚实之分,或虚实夹杂等,临床均当详审,辨证施治。在月经前期的治疗以补肾养血、益气填精为原则,采用补肾助孕汤Ⅰ号方中的补骨脂、续断、肉苁蓉、仙灵脾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山萸肉、枸杞子益精血;麦冬和黄精养阴益肾生津;山药和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在月经期以理气化瘀、活血调经为治疗原则,采用补肾助孕汤Ⅱ方,方中丹参、鸡血藤、益母草、泽兰具有调经功效;陈皮、香附、枳实、柴胡具有理气调经功效。在月经后期以补肾益精、补气养血为治疗原则,采用补肾助孕汤Ⅲ方,方中补骨脂、巴戟天具有补肾阳的功效;麦冬、黄精、桑椹具有益肾精的作用;山药、黄芪、党参具有补气的功能;白芍、熟地黄具有养血作用。实践证明,补肾助孕系列方剂不仅可使不孕患者盆腔血液循环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还有改善卵巢生理功效,促进卵泡发育,对受精卵的着床有明显益处。

参考文献

[1]赵淑静,文亚南,司亚茹.中西医结合治疗90例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11,29(7):95-86.

[2]许小凤.优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愈女性不孕症118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5(6):1-2.

[3]黄青莲.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2(21):95-96.

收稿日期(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