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症

2015-01-24董豹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上药增生症肝郁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症

董豹珍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公疗医院,461000)

乳腺增生症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 属中医学“乳癖”范畴[1], 其患癌几率为一般妇女的 2~4倍, 癌变率5%[2]。其发病与肾阴肾阳不足、冲任失调、肝气郁结、痰瘀凝滞等有着密切关系。本病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中发现,中医药治疗乳腺病避免了激素类治疗的副作用和高复发率,体现了整体治疗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在临床中也取得了显著疗效。

通过中医临床辨证发现,本病与肝关系密切,主要是肝郁化火,气滞血瘀,因此在临证中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满意。

典型病例

验案1.患者某,女,40岁。2007年3月20日初诊。主诉:两侧乳房胀痛有肿块3年余。患者于3年前因家庭关系不和,经常生气,渐出现上述症状。近年来症状逐渐加重,在医院做乳透示:乳腺小叶增生。曾多次服用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效果不明显。现症状:两侧乳房胀痛,左侧乳房有两个核桃仁大小肿块,右侧有一个花生米样大小肿块,伴心烦,胸闷,时有嗳气,头蒙,眠差,多梦,胃胀,纳呆。月经前两乳胀痛更甚,伴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舌尖红,苔薄,脉沉弦。辨证分析: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当归12 g,白芍12 g,柴胡10 g,茯苓10 g,白术13 g,薄荷4 g,牡丹皮12 g,栀子12 g,夏枯草18 g,荔枝核12 g,橘核仁12 g,丹参18 g,生牡蛎18 g,路路通10 g,甘草6 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3月26日二诊。服上药后,乳房胀痛及心烦均有好转,但腹部时有疼痛,下腹部有坠感,大便次数增多,日4~5次,仍有眠差,多梦,舌质稍淡,脉象较前稍缓和。上方减栀子为5 g ,加干姜7 g, 以加强温中之力。5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2日三诊。服上药后腹部疼痛、下坠、大便次数增多已恢复正常。乳房胀痛及心烦均较上次进一步好转,不更改上方,继服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4日四诊。服上药后心烦亦愈,乳房胀痛明显好转,现稍有疼感,两侧乳房肿块也较前软。上方去栀子、干姜,加制没药6 g以增加活血化瘀之功。5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3日五诊。自述服上方后,乳房亦不胀痛,右侧乳房肿块消失,左侧肿块也较前缩小。不更改上方,继续服用上方。5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12日六诊。自述服上药后,肿块较前又有减小。现左侧乳房肿块较前减小2/3。仍按上方服用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7月16日七诊。又服上方30剂,现肿块基本消失。2年后因其他疾病就诊,询问上病,肿块消失后未再复发。

验案2.患者某,女,39岁。2012年3月6日初诊。主诉:经前乳房胀痛3年余。3年前因家务琐事生气出现上述症状。近3年来经中西医多次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在某医院乳透:乳房小叶增生。现症状见:双侧乳房胀痛,左侧有两个杏核大小硬结,经前及经期胀痛更甚,月经结束稍有好转,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时有胸闷,叹息,伴有头蒙,心烦易怒,眠差,多梦,舌尖稍红,苔薄,脉沉弦。来就诊时月经将至。辨证分析:肝郁气滞血瘀。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当归12 g,白芍10 g,柴胡12 g,茯苓10 g,白术13 g,薄荷4 g,牡丹皮12 g,香附15 g,夏枯草15 g,青皮10 g,荔枝核10 g,橘核仁12 g,丹参15 g,生牡蛎18 g,路路通10 g,益母草20 g,甘草6 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3月14日二诊。服上药4剂后,月经来潮。此次经行乳房胀痛较前稍有好转,月经较前量多,仍有少量血块,上方去益母草加制乳香6 g,生牡蛎20 g。继续服用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3月26日三诊。自述服上药后,乳房胀痛较前有好转,左侧乳房硬块较前柔软,上方继续服用5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10日四诊。 以上方为主加减,共服2月余,症状全部消失。

方证分析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为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代表方剂,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本方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用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能实土以御木侮,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方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气血营和则人逍遥,故为逍遥散。《内科摘要》在此基础之上加牡丹皮、栀子二味,即为丹栀逍遥散,具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的作用,肝郁血虚内热为其基本病机,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女性乳腺增生中,肝气郁结及郁而化火型或肝经郁热型临床最为常见,遵循丹栀逍遥散之旨,治以疏肝养血清热,在临床中疗效满意。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在早期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疗效同样显著。

讨论

乳腺增生病对人类的真正威胁来自部分患者具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在检查乳腺增生症的同时, 应仔细查找有否乳腺增生症的伴发病变。乳腺增生症的伴发病变主要有囊肿、乳头状瘤病和纤维瘤样病变等, 它们常与乳腺增生症并存。乳腺增生症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 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乳腺增生病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 而乳腺增生症患者疏于就诊, 有可能造成早期乳腺癌的漏诊。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国内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多见, 治疗效果不断取得进展, 文献报道治愈率 81.25%[3],甚至更高。对于庞大的乳腺增生症患病群体而言, 应改善就诊行为, 重视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提高乳腺疾病的防治意识和防治效果。乳腺筛查目的在于乳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是防治妇女乳腺疾病的关键措施, 也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临证中认识到,本病的病位在乳房,所涉及的脏腑较为广泛,但总归因于肝,肝为将军之官,主人之情志,使人体气血调和顺畅。乳房属足阴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外属足少阳胆经,乳房病与这些经络所属脏腑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影响乳房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理变化,调理肝肾可以从根本上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病求源,治病治根”的中医治病理念。乳腺疾病好发于文化程度高、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职业女性[4], 对于职业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防治, 不仅要提高筛查率, 而且要重视筛查之后的后续诊断和治疗。做好筛查异常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改善其就诊行为和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了解到女子一生以血为本,育龄妇女因经过经、带、胎、产四种生理过程,失血耗血,又因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大, 情绪极易波动, 易郁易怒或喜怒无常,使其相对处于阴血亏虚,血虚肝旺阶段,故容易气机郁滞,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肝旺脾虚,表现在经前及经期症状尤为明显。笔者在临床中以丹栀逍遥散为主进行加减,养血健脾、疏肝清热,并佐以活血化瘀通络之药。

参考文献

[1]李静,高春雪,康素娥.中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9,31(5):776-778.

[2]卢崇亮.乳腺增生症的癌变问题及其诊治进展[J].华夏医学,2004,17(1):116-118.

[3]戴晓蓉.逍遥丸合复方丹参片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医学, 2005, 7 (2) : 17.

[4]曾颖,何文山,王唯,等.75490例妇女乳腺疾病筛查及流行病学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1):1465-1467.

收稿日期(2015-02-09)

猜你喜欢

上药增生症肝郁
广告索引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宫颈环切术治疗上药治疗无效的宫颈炎的效果观察
药房快速发药系统中的上药管理与控制研究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益气解郁汤联合三苯氧胺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0例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
圈子文化”药倒“上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