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解郁汤治疗梅核气42例

2015-01-24许欣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异物感病证咽部

自拟解郁汤治疗梅核气42例

许欣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212200)

梅核气是指咽中异物感,如有梅核阻塞,咯吐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吞咽并无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1]。西医学中如咽异感症、咽神经官能症、癔球症等属于“梅核气”范畴[2]。笔者应用自拟解郁汤治疗梅核气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1~68岁,平均46.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表现为咽中有异物感,如物阻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进食障碍,不适常与情绪刺激有关,症状时轻时重,或伴胸脘胀满,嗳气呃逆,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大便易溏,苔白润或白腻,脉弦滑。所有患者均除外咽喉、食管及其他有关器官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采用自拟解郁汤治疗,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2 g,姜半夏12 g,厚朴10 g,苏梗10 g,云茯苓15 g,炒白术10 g,炒白芍10 g,当归8 g,炙甘草5 g。肝郁气滞较甚者,加香附、郁金、合欢皮;脾胃气滞者,加木香、陈皮;胁肋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徐长卿;郁阻化热者,加薄荷、黄芩、栀子;脾亏甚者,加党参、山药;阴虚者加麦冬、玄参;胃脘胀满、纳差者加神曲、鸡内金;寐差者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郁滞日久有血瘀表现者加川芎、丹参之属。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10 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饮食宜清淡。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咽部不适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咽部不适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咽部不适症状无明显变化。

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2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

讨论

《医宗金鉴》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中医内科学》将其纳入郁病(证)范畴讨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七情郁结,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4]。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郁甚则肝木乘脾,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与气相搏,结于咽喉,则感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爽。其治则以行气化痰、疏肝健脾为主,根据证候不同,适当加减。解郁汤中以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苏梗理气宽胸,宣通郁结;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助半夏化痰;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42例病例以女性患者为多,女子为“多气少血”之体,长期抑郁亦可暗耗津血,故酌以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两者补肝体助肝用,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诸药相伍,疏养并施,共奏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之功。另外,负性情志刺激及不良心理状况等均可成为梅核气的诱因[2]。患者虽无进食障碍,但苦于异物感不消,四处寻医就诊,行胃镜、喉镜等客观检查亦未能明确病因,西药治疗获效不佳,因而许多患者心理压力加大,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故据具体情况酌加心理疏导疗法可增药效。综上所述,中药治疗梅核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2.

[2] 田道法.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91-29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5.

[4] 周家璇,王浩,陈晓宇,等.中医对梅核气的认识、治疗思路和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7.

收稿日期(2015-02-03)

猜你喜欢

异物感病证咽部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灭菌水雾化式口咽部湿化法对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