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脐疗治验录

2015-01-24许晓远,彭慕斌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0期
关键词:遗尿脐部吴茱萸

中药脐疗治验录

许晓远彭慕斌

(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432400)

中医药适宜技术简、便、灵、验,安全的特点,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具有一定优势,有利于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医疗费用。近年来,我科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选择性地开展了一些适宜技术中的脐疗项目,收到良好效果。兹举验案数例,供同道参考。

原发性痛经

患者某,女,19岁,未婚。自月经初潮开始,经前小腹部疼痛,且逐渐加重,痛引腰骶,疼痛喜温,伴恶心呕吐,手足厥冷,曾作B超检查无异常,口服芬必得、元胡止痛片不能缓解,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停痛止。于经前6 d,给予温经止痛散敷脐,2 d换药1次,6 d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腹痛稍减,再用2个疗程腹痛明显减轻。

按:痛经是妇科常见病,辨证以寒凝胞宫,气血不畅者居多。寒主收引,寒邪凝滞胞宫,气滞血凝,不通则痛。止痛散由血竭、乳香、川芎、肉桂组成,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功。药物敷贴于神阙穴,药效直抵胞宫,能温通胞脉,祛除寒邪,畅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痛经之目的。

肠梗阻

患者某,男,64岁。急性阑尾炎术后,腹痛、腹胀,大便不行3 d,腹部平片可见扩张的肠腔及液平,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科室给予大承气汤加味,服药3剂,症状不见改善。遂邀会诊,仅加用消胀散敷脐,用药2天,矢气、腹胀减轻,大便排出,腹痛消失。

按: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在手术时金刃创伤,瘀血阻于经络脏腑之间,又加饮食不节等因素致气机阻滞而出现痛、胀、吐、闭等症。消胀散由吴茱萸、肉桂组成,方中吴茱萸温中行气止痛;肉桂性温且气味芳香,既可加强吴茱萸温中行气之功,又可增加药粉透达之力。用法是肉桂、吴茱萸各等分,焙焦研末,每次取10 g以消毒纱块包好,敷于神阙穴,盖上胶布。贴48 h后取下,休息24 h,必要时再行下一疗程。

自汗

患者某,女,76岁。素有冠心病病史,因感受风寒而咳嗽、咳痰,喘气又作,经住院治疗咳喘止,仅汗出不止,晨起尤为明显,常用干毛巾垫在背部。以牡倍散外敷神阙穴,用药1次出汗大减,连续用药4次出汗止。患者后来类似发作用之亦有疗效。

按: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一种病证。牡倍散是在参考古方龙倍散的基础上组方而成,方中煅牡蛎味咸、涩而凉,滋阴潜阳、固涩敛汗;五倍子收敛止汗;郁金有治疗“自汗不止”的记载。神阙穴贴敷牡倍散能调理脏腑,固涩敛汗,治疗汗证近期疗效确切。

遗尿

患者某,男,10岁。因间断性遗尿就诊于我科,除夜间难以叫醒外,无其他不适,考虑为遗尿。给予止遗散剂敷脐半月之后,遗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症状减轻。

按: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经常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多因小儿禀赋不足,或病后失于调养,导致肾气不足。治以温肾固涩,药用益智仁、五倍子各5 g,研末,醋调,敷于脐部。每晚1次,连用3~5 d为1个疗程。

讨论

脐疗是指药物通过对脐部(神阙穴)的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认为,脐为人身之命蒂。神阙穴属于任脉,位于中下焦之间,能统领诸经百脉,交通五脏六腑。历代文献认为该穴主治百病,可升可降,无所不应。《针灸大成》称任脉为“阴脉之海”。神阙穴“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水肿鼓胀,肠鸣状如流水声,腹痛绕脐”,脐部更具有敏感度高、渗透力强、药物易被吸收的解剖特点。将药物研末捣烂后填在肚脐上,上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在高效透皮促进剂的作用下,具有穴位刺激和经皮吸收的双重作用,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本疗法符合中医学之体表—经络—脏腑特定的器官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高,见效快,无任何不良反应。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刺激神阙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机体恢复正常。

·穴位埋线·

收稿日期(2015-02-03)

猜你喜欢

遗尿脐部吴茱萸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氯氮平引起遗尿2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