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阳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5-01-23徐振飞赫春杰张有龙梁万鹏窦晓利徐小洲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庆阳庆阳市粪污

徐振飞,赫春杰,张有龙,梁万鹏,高 钰,窦晓利,徐小洲

(1.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庆阳745000;2.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庆阳745000)

庆阳市是早胜牛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区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饲草资源优质丰富,其中天然草原1 920万亩、人工种草454万亩,年产玉米秸秆约850万t、小麦秸秆约100万t。近年来,庆阳市在推进产业富民、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中将发展肉牛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大力实施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及“种草养畜”工程,全市肉牛产业发展已经步入由分散化零星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的重要时期。2014年全市肉牛存栏44万头,出栏14万头。本文旨在通过对庆阳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促进庆阳肉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庆阳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庆阳肉牛产业发展受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明显,主要经历了役用、役肉兼用、肉用三个阶段。养殖品种以北部地区山牛(蒙古牛)和早胜牛为主,近年来还引进了西门塔尔、安格斯、德国黄牛、利木赞等多个国外优良肉牛品种。本地山牛因长期役用,日益表现出个体趋小、前躯发达、后躯发育不良、耐粗饲、生长速度慢、出栏率和屠宰率低等特征,主要作为繁育牛由散户饲养,且数量不断减少。早胜牛易于育肥肉用,成为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育肥牛饲养的主体品种。近年随着早胜牛犊牛和架子牛育肥收益不断上涨,养殖数量有所上升。当然,养殖场(户)对饲养繁育牛或育肥牛也不是个别偏好,受市场波动影响,当肉牛价格下跌时,收购犊牛和架子牛用于育肥的养殖场也会开始扩大繁育牛饲养数量。

1.1 养殖模式

当前,庆阳肉牛养殖模式主要有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个体养殖户和农户四种。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对牛产业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化养殖场不断增多,成为肉牛产业新的市场供给主体。建有标准化牛舍、草料储备库、青贮池等,配有铡草机、粉料机和专门兽药室,达到了肉牛标准化养殖要求。个体养殖户和农户大多利用土围墙或废窑洞,搭建简易圈舍饲养,专业化水平偏低且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他们大多减少了在肉牛养殖方面的投入,逐渐退出肉牛产业而依靠发展其他产业来增收致富。

1.2 日粮结构

肉牛日粮主要有粗饲料、自配饲料、精补料。粗饲料以干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或黄贮、小麦秸秆、紫花苜蓿和甜高粱为主。自配饲料以玉米、麸皮、菜饼、高粱为主,是当前部分养殖场(户)和大多数农户还在坚持的传统配料方式。精补料以预混料和浓缩料为主,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玉米、小麦、麸皮、菜饼等。合理使用精补料是当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化养殖场改良肉牛品质和提高育肥收益的有效手段。

1.3 改良体系

庆阳市按照肉牛科学化改良要求,在各个乡镇都配有专门的黄牛冻配改良点,改良冻精由甘肃省农牧厅统一配发,品种以红安格斯、德国黄牛、西门塔尔和夏洛来为主。具体肉牛改良选育工作由专业的科研团队牵头实施并全力攻关、寻求突破。据调研了解,宁县畜牧局与宁县兴旺牧业合作开展了早胜牛本品种改良选育;庆阳市农科院与宁县畜牧局初步建立了早胜牛开放式育种模式,采用红安格斯肉牛进行杂交改良选育;镇原县则采用西门塔尔肉牛对本地黄牛进行逐渐改良。

1.4 疫病防控

近年来,庆阳市已建成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系统化防控体系,全市现有乡镇兽医站126个、畜牧兽医从业人员340人、村级防疫员1262人,具体防疫由乡镇兽医站统一组织并进行免疫。调研走访发现,肉牛抗病力方面,早胜牛较强,未发生严重疾病;易发疾病主要是天气原因引起的感冒、犊牛腹泻和一些营养代谢类疾病。疫病防控方面,大多数肉牛养殖场(户)没有配备专业兽医,防疫主要依靠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和乡村兽医。

1.5 粪污处理

目前,全市大部分肉牛养殖场(户)没有配备专门的粪污处理设施,牛粪大多堆积在养殖场附近。只有部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化养殖场配备了专门的沼气生产设备,但大多未正常使用,临近西峰区的养殖场(户)牛粪主要出售给农用肥生产企业,利用牛粪发酵生产有机肥料。

1.6 科技支撑

近几年,庆阳市不仅加大了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还整合依托庆阳市农科院、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各县(区)畜牧站等技术骨干力量,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等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组成科研攻关团队,协作开展庆阳肉牛保种改良和高效健康养殖推广工作,以促进庆阳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

2 庆阳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庆阳优良本土肉牛早胜牛,虽然肉质好、抗病力强,但受养殖门槛高、周期长、效益低,冻配技术力量不足、交易市场混乱、无标准化屠宰加工厂、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发展壮大。

2.1 能繁母牛数量减少

近年来,因育肥牛养殖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效益好、风险较繁育牛低,大多数肉牛养殖场(户)选择收购架子牛和犊牛育肥,然后贩卖肉牛获利,导致能繁母牛存栏数不断减少。据调研了解,近年全市有多家肉牛育肥场和农户收购犊牛和架子牛甚是困难,部分养殖场(户)要到陕西、山东、山西等地收购。同时,能繁母牛养殖投入较高,且政策扶持多侧重于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效益愈来愈低,部分养殖场(户)和农户不愿从事母牛养殖而放弃产业经营外出打工。

2.2 防疫消毒意识不强

由于当前庆阳市大部分养殖场(户)饲养早胜牛和本地黄牛,其抗病力强,近年未发生重大疫情和严重疾病。通过对当地多个养殖场(户)调研走访发现,几乎所有肉牛养殖场(户)对牛场防疫及出入场区人员消毒不够重视。消毒室基本是摆设,既没有购置消毒液,紫外线灯大部分也坏损,养殖场(户)负责人对出入场区人员也基本没有主动要求进(出)场消毒,只有少数养殖场(户)每年进行一至两次带牛消毒。场区没有制定疾病免疫防控措施和工作程序,防疫基本依靠乡镇防疫站防疫员。

2.3 杂交改良规划缺失

没有明确的肉牛品种选育计划和目标,也没有制定系统科学地肉牛杂交改良规划,肉牛品种及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遗传评估等工作没有实现常态化。只有宁县畜牧局在2010年实施的早胜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和2013年协助市农科院实施的早胜牛肉用新类群选育项目时,才开始肉牛品种登记和体尺测定等工作。

2.4 冻配技术人才缺乏

庆阳市近年肉牛品种改良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冻精由甘肃省农牧厅统一招标采购并免费发放给各县(区)畜牧局,再由县(区)畜牧局发放给乡(镇)畜牧站和规模较大肉牛养殖场(户),利用液氮罐等人工授精设备和其他冻配设备,自行开展肉牛冻配及品种改良工作。尽管政府冻配设备投入到位,但调研走访发现,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有冻配设备但无冻配技术人员进行配牛或者冻配人员技术能力不能确保配牛成功的问题,加之近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对冻配技术掌握领会不深不透,且碍于面子不愿主动学习冻配技术和承担肉牛品种改良相关工作,导致技术熟练的冻配技术人才异常匮乏。

2.5 肉牛交易市场混乱

庆阳市没有设立专门的肉牛交易市场,调研发现,目前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位于庆城县郊区,属于私人开设的肉牛买卖交易场所。通过与养殖场(户)主和工作人员交流发现,他们对该肉牛交易市场“爱恨交加”,“爱”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急需的“牛源”或者将饲养的肉牛“变现”;“恨”是因为相关管理部门不到位,买卖肉牛时需向交易场所缴纳一定费用,同时存在“强买强卖”情况,“交易员”在讨价还价中往往抬高或打压价格200元至500元,更有甚时高达1000多元。很多养殖场(户)虽然极不情愿到这种混乱的肉牛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但又不得不到这里进行交易。

2.6 标准化屠宰加工场缺少

庆阳肉牛屠宰加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屠宰设备比较简陋,肉牛加工利用能力差,西冷、上脑等高档肉售价与普通肉差别不大,造成不划算的资源浪费;一种是屠宰设备相对先进,屠宰能力较强,但由于牛源不足、市场低迷,屠宰场已趋停产,肉牛屠宰一般送到庆阳周边城市平凉、西安或固原。

2.7 肉牛市场监管不力

当前,庆阳肉牛屠宰场所大多地偏人少、条件简陋,严重影响动物检疫工作正常开展,致使市场在售牛肉品质优劣无从判断。同时,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检测设备等方面配备不足,致使市场上流通的“问题”牛肉、走私牛肉大多无法被及时查处,既对食品安全、消费者健康等产生一系列派生影响,也成为制约全市肉牛产业发展的负面因素。

2.8 肉牛产业政策支持不够

庆阳市近年在草畜产业方面资金投入较大,主要用于补贴新建养殖场和青贮饲料加工设备,但对现有肉牛养殖场支持力度较小,对母牛养殖无任何补贴,而国外则在母牛养殖中专设有饲料补贴和灾害补贴等。较小规模的养殖场(户)普遍资金紧张,在肉牛饲养上能省则省,认为饲料价格较贵,长期采用传统饲喂方式,致使肉牛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生长速度缓慢状态。同时,在粪污处理方面支持更少,养殖场(户)普遍不愿在粪污处理方面增加资金投入,造成周围环境污染。

3 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加大对母牛养殖的政策扶持

采取“见犊补母”补贴方式,对庆阳市两个养牛大县的养殖场(户),凡能繁育出犊牛的,每头母牛发放500元至800元产犊补贴,且连续补贴3年以上,进一步提高养殖场(户)母牛饲养积极性。对其他县(区)规模化母牛养殖场(户),按照每头母牛800元左右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加大信贷扶持,进一步鼓励和扶持规模化养殖场(户)建立繁育基地,发展自繁自养或专门从事母牛繁育,逐步壮大能繁母牛群。

3.2 有计划地进行肉牛品种改良

肉牛品种特色化是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建议依托庆阳市科研单位与县(区)畜牧局联合实施的庆阳市重大科技专项肉牛选育项目,镇原县采用西门塔尔肉牛进行级进杂交改良;其他地区采用个体较小、早熟、生长速度较快的红安格斯肉牛进行两代杂交后,再用早胜牛进行回交改良。在宁县早胜牛种资源保护区,挖掘研究早胜牛种质资源特性及改良新路径。在规模化肉牛繁育场建立育种档案,定期进行性能测定,淘汰表现差个体,选留优秀个体,不断提高庆阳肉牛种群生产性能。将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开展后裔测定,并运用快繁和胚胎移植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加快肉牛品种选育进度,选育出红色被毛、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后躯发达、肌肉丰满、大理石花纹丰富的早胜牛肉用类群。

3.3 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肉牛相关项目的实施,从肉牛养殖、疾病防控、肉品加工、环境控制、粪污处理以及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科研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对肉牛品种选育项目给予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保障项目实施。加强科技人员教育培训和“传帮带”,鼓励引导他们善于从科研实践和生产实际中发现查找问题,勇于从科研课题和产业发展中破解攻克技术难题。要加强肉牛育种及推广技术团队建设,逐步改善科技人员福利待遇,稳定靠实技术研发队伍,提高研发及推广效率,促进全市肉牛科研突破及产业发展。

3.4 积极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

要改变当前很多肉牛养殖场(户)的传统饲养方式,积极推广应用一些养殖场(户)易于接受、更具实用性的新技术,如肉牛科学饲养管理、快速繁殖、饲草料加工调制、选种选配、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新技术,通过肉牛体尺测量估算肉牛体重和推算产肉量等,尽量克服肉牛养殖中存在的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有效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3.5 严格规范粪污处理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颁布)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动物粪污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要求。建议推广实施种养结合(农田利用)模式,根据肉牛养殖场(户)土地流转情况来确定养殖规模,以保证牛粪有足够的土地降解消纳。出台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政策,斥资支持粪污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农牧结合搞循环经济的肉牛养殖场(户)、专业合作社或企业给予政策性补贴,鼓励肉牛养殖场(户)利用沼气发电,将沼液沼渣用配套土地加以利用,严格规范粪污处理,合力打造庆阳宜居生态环境。

3.6 不断完善肉牛交易市场

不断加快标准化肉牛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健全肉牛交易市场运作的区域化和秩序化。建议政府出资在宁县、镇原县、庆城县各建1处大型肉牛交易市场。畜牧及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坚决打击牛贩子和交易员的违规交易行为,确保肉牛交易合法、公开、公正、公平。

3.7 大力开发新型饲草料

根据庆阳本地饲草料资源条件和生产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依据肉牛不同生产方向与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筛选培育和研究开发出适合本地肉牛养殖的饲草料生产和加工技术、营养调控技术、抗生素替代品和精准饲喂技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提升饲料转化效率和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3.8 高度重视肉牛疫病防控

当前,动物防疫正由单一疫苗接种向综合性防治、检疫净化方向发展。结合庆阳肉牛生产实际,肉牛疫病防控方面,一是要引进快速诊断试剂盒等产品,二是在疫苗使用上要从单价苗向多价苗发展,三是在药物防治上要由生物制剂和中草药提取物逐步替代抗生素类药物,促进肉牛疫病防控科学化和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3.9 鼓励引导发展家庭农场

鼓励引导肉牛养殖场(户)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积极探索办理有资质以及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产品生产高效高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家庭农场,促进全市肉牛养殖向链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1] 徐敏云,曹玉凤,芦春莲,等.河北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10,30(5):51-54.

[2] 昝林森,辛亚平,王洪宝,等.陕西肉牛产业发展与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牛业科学,2013,39(5):1-3.

[3] 周绪正,阎萍,殷宏,等.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解析[J].中国草食动物,2014,34(4):69-72.

[4] 昝林森,田成山,王洪宝.中国肉牛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2):4-7.

[5] 张越杰,王军,曹建民等.中国肉牛产业牛源短缺问题的调研报告[J].中国畜牧杂志,2010,46(24):7-11.

猜你喜欢

庆阳庆阳市粪污
中秋节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Our Best Friend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花语
作品赏析(2)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