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5-01-23吴万程甘肃省临夏州动物卫生监督所临夏731100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临夏州梅花鹿氏杆菌

吴万程(甘肃省临夏州动物卫生监督所,临夏 731100)

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吴万程
(甘肃省临夏州动物卫生监督所,临夏 731100)

2014年7月甘肃省临夏州一梅花鹿养殖场个别鹿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困难,流粘脓性鼻液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发病鹿和可疑鹿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5%的安乃近注射液10mL,2次/d,连用5 d;对场内未发病的鹿只,紧急免疫接种牛巴氏杆菌苗2~3mL/只。通过治疗和免疫接种疫苗,及时控制了梅花鹿的发病,减少了死亡,增加了治愈数,为养殖户挽回了经济损失,保障了养鹿业的健康发展,收到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梅花鹿;巴氏杆菌

2014年7月6日,甘肃省临夏州太子山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鹿群中个别鹿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困难、流粘脓性鼻液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该鹿养殖场流行的疫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疫病确诊后随即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疫病的蔓延。

1 发生情况

2014年6月29日,临夏州太子山梅花鹿养殖场从外地引进种鹿7只,进场后未采取任何防疫措施,直接与本场鹿混群饲养。2014年7月6日,开始陆续发病死亡,本次发病,先由购入的种鹿发病,随后传染给本场饲养的鹿先后发病。该梅花鹿养殖场共饲养梅花鹿189只,发病15只,发病率7.94%,死亡4只,死亡率26.67%,发病后2~3 d死亡。发病不分年龄大小,但以幼鹿和体弱者为主。

2 临床症状

病鹿表现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便秘或腹泻,粪中混有粘液、恶臭,体温升至41~42℃,咳嗽,呼吸困难,流浆液性或粘脓性鼻液,触诊肺区有疼痛感,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点状出血,有脓性分泌物。个别病鹿在颈、胸部有水肿。

3 病理剖检变化

皮下组织有淡黄色液体浸润;肝、肾轻度肿大、出血、质地脆弱;脾脏、心肌、膀胱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肺淤血肿大,质地变硬;胸膜腔内积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液,气管内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粘膜点状出血;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

4 实验室检验

4.1 染色镜检

采取病死鹿心、肝、脾、肾组织涂片,瑞特氏染色镜检,有多量、单个或散在形态一致、呈明显两极着色浓染、钝圆的短小杆菌和球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鹿肝脏、心脏、脾脏等样,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经37℃条件下培养24 h,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光滑湿润的圆形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透明露滴状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均匀混浊,管底生成粘稠沉淀物;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未见本菌生长。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短小球杆菌。

4.3 生化试验

取纯培养物接种于以下生化培养基上,结果: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麦芽糖、乳糖、木糖、鼠梨糖、山梨醇和甘露醇;生成靛基质;M.R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均为阳性。

4.4 动物试验

无菌采取病死鹿肝、脾组织研磨成糊状,用灭菌生理盐水1∶8稀释成悬液,过滤,取上清液,接种于4只小白鼠,每只0.3mL。接种后小白鼠于18~24 h全部死亡。剖检皮下组织、腹膜有出血点,肺充血,肝肿大。取小白鼠肝、脾组织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短小球杆菌。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诊断、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巴氏杆菌病。

5 药敏试验

按常规药敏片方法操作,选用6种药物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菌对青霉素、卡那霉素有高度敏感性;对诺氟沙星、链霉素有中度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所以,青霉素、链霉素可作为治疗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6 防治措施

(1)确诊后,立即隔离发病和可疑鹿只,每只病鹿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5%的安乃近注射液10mL,2次/d,连用5 d,用药3 d后发病减少,死亡停止。

(2)对场内未发病的鹿只,紧急免疫接种牛巴氏杆菌苗2~3mL/只,此后,定期预防接种,再未发现新的病例。

(3)对病鹿圈舍、运动场及周围环境彻底清扫,用5%甲醛溶液和5%强力解毒灵溶液交替喷洒消毒,2次/d,连续消毒7 d,饲喂用具清洗后,彻底消毒。病鹿死尸、被污染饲草料、粪便等深埋处理。

7 小结

导致本次梅花鹿群发生巴氏杆菌病是因该地高寒阴湿,且正值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梅花鹿从外地购入本地,运输路途遥远,车厢拥挤,又缺乏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鹿只过度的疲劳和体能的消耗,导致抗病力下降,对本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此外该场选址建场不科学,场地低洼,排水不畅,鹿舍潮湿简陋,卫生条件差,鹿只运到本地后不能适应当地突然改变的环境条件,也是引发本病的因素之一;另外该场防疫知识严重缺乏,疫情观念不强,购进鹿只后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及观察、检疫、消毒等防疫措施,直接与本场鹿只混群饲养,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本病的防治中,对鹿只紧急免疫接种牛巴氏杆菌苗,同样获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对本病的控制发挥了一定作用。本地区是畜禽巴氏杆菌病多年来散发流行的老疫区,要彻底控制本病流行,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建场,科学养殖,严格搞好环境卫生,减少引发本病的诱因,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对新补栏畜禽做到隔离饲养,加强疫情监测,无害化处置病死尸和污染物,防患于未然。

S858.25

A

2095-3887(2015)04-0078-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4.025

2015-04-17

吴万程(1968-),男,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与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临夏州梅花鹿氏杆菌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梅花鹿和棉花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贪玩的小梅花鹿
贪玩的小梅花鹿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