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水县牛业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5-01-23钏志永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饲草饲料站6731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养牛现状及母牛

钏志永(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饲草饲料站 673100)

泸水县牛业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钏志永(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饲草饲料站 673100)

泸水县是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自古以来养牛业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牛业的滞后发展,直接影响到泸水县的畜牧业生产水平。为了泸水县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针对泸水县牛业养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近年来养殖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县实际情况,提出促进牛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发展建议。

泸水县;基础母牛;养殖现状;发展建议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一个集 “边疆、民族、宗教、直过、贫困、高山峡谷、资源富集”为一体的县。气候干湿明显,属于典型的垂直气候带谱,有 “一江两山三气候”、 “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说法,立体气候变化规律非常明显。气候未能给泸水县提供较好的养殖条件,加上基础母牛数量不够、养牛经济效益不高、管理饲养方式粗放、日粮结构配比不合理、龙头企业不涉农、养殖户文化素质不高、规模养殖发展缓慢、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健全等现状,使牛业养殖不太乐观。现将泸水县养牛业现状及发展建议汇总如下。

1 基础母牛生产管理现状

泸水县牛的品种有:本地黄牛6.4万头、怒江州独有的独龙牛500头左右、西门塔尔牛600头左右。泸水县作为不发达县城,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低,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数量比我国中原带省份低,外地商人疯狂抢购优质犊牛,养牛经济效益不高,养殖状况不容乐观。而我国一些养牛大县,农户基本都不再从事放牧或者母牛养殖,农业机械普及率较高,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基本不养母牛。

2 泸水县千头、百头以上的规模化牛养殖场较少

即使是50~150头规模的数量也有限,半舍饲、半放牧的养殖场,扣除饲养成本、人工水电费用、饲草加工机械等投入基本无盈余,全舍饲则基本亏损,政府扶持补贴一部分,收支才基本平衡。繁殖母牛采用半舍饲养效果较好,微利润,全舍饲养则基本亏损。目前泸水县养牛业属于家庭副业,农户们不讲效率,效益不高,收益不大,他们用自产的饲料、秸秆、粮食等副产品喂牛,这些都没有计入养殖成本,所以一般农户认为养牛还是有利润可图的,养牛在泸水县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1]。

3 饲养管理粗放,日粮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泸水县牛业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为主,规模化养殖率不高,养殖方式粗放落后,是制约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泸水县养牛的中老年农民基本都是45~60岁以上的,少数民族也比较多,自身积累经验较少,思想观念守旧,未从传统的饲养模式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接纳消化不了。日粮方面,很少使用青贮饲料、苜蓿等饲料,牛的饲料中粗饲料占主要比例,饲养方式粗放,饲料搭配不合理,要么以玉米等精饲料进行简单磨碎,要么直接饲喂,用青贮、青干草等优质饲料饲喂母牛的养殖户占总数的比例很小。市场上销售的精饲料品种多,价位高,品质良莠不齐,养殖户难以选择,标准化养殖场注重饲料的科学配比,给予肉牛充足的营养需要,从而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2]。

4 龙头企业经营惨淡,农户也不受益

我国一些肉牛龙头企业形式多为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龙头企业养殖数量少难以达到市场需要,也未能很好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牛业,因此龙头企业惨淡经营,农户也无法从中受益,产业链两头受损。

5 养殖户文化素质不高,规模养殖发展缓慢

目前,从事牛业养殖的多数是年龄较大的老弱病残者,文化素质不高,在养殖技术、疫病防控及掌控市场等方面掌握不足,技术交流和信息传递不够,意识淡薄,与畜牧兽医部门沟通较少,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这种传统粗放的养殖管理方式占据较大比重。国家虽然增加了对牛产业的投入,但由于资金有限,对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种补贴等方面投入不足,养殖户原始基本积累经验较少,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

6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健全

泸水县养殖户多以分散饲养为主,区域面积大,交通不便利,因此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功能设施不健全。养殖户对疫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金,消毒设施简单,防疫工作难以到位,防疫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设备和工作经费不足,防范监测疫病能力有限。

7 发展建议

针对泸水县牛业养殖现状,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应该采取综合举措,促进养牛业有跨越式的发展。

7.1 提高广大群众对基础母牛的重视程度

结合牛业养殖现状及自身实际,泸水县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人民群众积极宣传保护和发展基础母牛,引导养殖户提高对基础母牛的重视程度,正确处理市场和生产的关系,不要只图眼前利益,外销和屠宰基础母牛。加大对独龙牛基础群、生产群、扩繁群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法规对怒江州独有稀少牛品种进行保护。

7.2 建议对基础母牛进行财政补贴

政府财政每年每头补贴200~500元不等,调动养殖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有效的防止养殖户将良种母牛外销或屠宰,这一举措将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7.3 增加政府扶持力度,起草相关政策法规并付诸行动

制定 《泸水县基础母牛保护及发展实施管理办法》,泸水县政府通过筹措资金,购买较好品质的优良母牛,同时为良种母牛建立档案给予资金补贴,积极发展良种母牛数量,畜禽免疫费用由政府相应承担,零费用免疫,提供养殖产前、产中、产后的无偿指导技术服务。泸水县政府建立肉牛保险制度,引导养殖户为肉牛购买保险,一旦发生死亡事故,每户投保母牛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同时当保险人在投保期间未发生赔偿时,第二年续保时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奖励,以减轻养殖者资金投入压力。优惠政策有效地防范了肉牛养殖风险,保护了养殖户养殖的利益,使其利益最大化,促进泸水县养牛业快速发展。在尊重养殖户自身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典型示范,让他们相互交流,先富带动后富,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养殖户养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7.4 提高基础母牛的饲养水平,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科学养牛,掌握好母牛不同阶段的饲喂,疫病防控,围产期的保健,犊牛早期断奶,秸秆青贮,优质牧草栽培等技术,目前泸水县未开展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应主动开展和引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和加快标准化养殖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做到对每头良种母牛的生产、繁殖、疫病情况都有记录,加快良种改良步伐,提高优良肉牛品种比重。

7.5 加强疫病防控和监测,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对基础母牛重大疫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泸水县基础母牛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对养殖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科学养殖,切实加强泸水县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指派专业畜牧兽医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提高肉牛疫病诊断和监测水平,逐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和避免疫病发生[4]。

7.6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

泸水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畜禽养殖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切合实际进行合理规划,本着既有利于养殖发展,又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的原则科学规划,科学布局。

7.7 适度规模养殖是养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养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牛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才能有效抵御风险,实现经济利益最佳化。

目前,泸水县牛业发展滞后,因此,不仅要提高广大群众对基础母牛的重视程度,政府加大基础母牛财政补贴资金,增加政府扶持力度,起草相关政策法规并付诸行动,提高基础母牛的饲养水平,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疫病防控监测和技术培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不断提高牛业养殖水平,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的方向不断努力。

[1]金光忠,杨杜录,等.甘肃省母牛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7):56-57.

[2]徐康,黄晓松,李瑞生,等.云南德宏奶水牛标准化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J].养殖与饲料,2010(12):98-100.

[3]唐佳男,姚晶,等.黑龙江省奶牛养殖模式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4(1):279-280.

[4]李会民,段玉,等.云南大理州奶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奶牛,2006(11):47-48.

猜你喜欢

养牛现状及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飞参研发现状及未来展望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