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转换型癔症18例临床分析

2015-01-23乔璐莎付桂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1期
关键词:癔症诱因躯体

乔璐莎 付桂玲

儿童转换型癔症18例临床分析

乔璐莎 付桂玲

目的探讨儿童转换型癔症的临床特征, 以便早期识别该病, 减少其误诊率及临床上不必要的药物治疗。方法对18例儿童转换型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 18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儿童转换型癔症在发病前均有诱因, 根据不同患儿的发病诱因,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语言暗示可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儿童转换型癔症;诱因;临床特征

儿童转换型癔症可呈现出类似于神经系统或内脏器官疾病的临床表现, 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障碍、内脏功能障碍等。近年来, 儿童转换型癔症有逐年上升趋势, 国内尚缺乏该病的权威流行病学资料[1]。为深入探讨儿童转换型癔症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 现将2013年9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8例确诊为儿童转换型癔症的患儿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例确诊为儿童转换型癔症的患儿, 其中男9例, 女9例,年龄7~14岁, 小学15例, 初中3例, 发病时间:3月份2例, 4月份4例, 5月份2例, 6月份4例, 9月份5例, 10月份1例。

1.1.1 人格类型 分别给18位患儿正确的指导语, 让其填写艾森克人格量表, 根据量表评分得出患儿各自的性格特点,内向不稳定型(抑郁质)5例, 外向不稳定型(胆汁质)9例,内向稳定型(黏液质)2例, 外向稳定型(多血质)2例。

1.1.2 发病诱因 遗传因素1例, 其母患精神分裂症, 其弟弟曾有反复头晕病史;躯体因素中躯体疾病6例, 分别为鼻窦炎行穿刺术1例, 急性扁桃体炎1例, 支气管哮喘1例,病毒性脑炎2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例。疲劳因素5例,大多因学习压力大、负担重而导致休息不好引起身体感觉疲惫;社会文化因素中农村12例, 城市6例;家庭因素中, 家庭条件一般11例, 中等4例, 好3例;独生子女2例, 非独生子女16例;排行小的10例, 家庭矛盾、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4例, 教养方式不当16例, 父母、祖父母、哥姐溺爱12例, 父母要求高5例, 缺乏父母关爱、由祖父母监护3例, 父母打骂1例,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患儿留守13例。学校因素中, 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面临升学及考试12例, 新学期开学、新学校、转学问题5例, 老师批评5例, 同学矛盾5例;学习成绩优秀8例, 中上等7例, 差3例;学校性质私立10例, 公立8例;住校15例, 不住校3例;有心理压力4例。

1.1.3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10例, 恶心、呕吐5例, 腹痛、腹泻8例, 意识障碍2例, 乏力、胸闷4例, 胸痛2例, 失音1例, 谵妄1例, 咳嗽1例, 抽搐1例, 不自主抽动、肢体抖动1例, 阵发性呼吸困难1例, 一过性木僵1例, 不自主抽动、自主抖动1例。体格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

1.1.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8例均行血、尿、粪、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9例次, 均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MRA或CT 9例次, 2例提示鼻窦炎, 1例提示鼻窦炎合并囊肿;脑电图11例次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3例次均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2例次无异常, 心脏彩超2例次无异常;心肌酶标志物3例无异常, 肺功能检测1例正常。

1.2 方法 根据不同患儿导致发病的诱因,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语言暗示, 让其增强自信心。同时向家长讲明病情, 给患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不能溺爱孩子或对孩子要求过高, 以免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予口服安慰剂维生素B12片, 告知患儿此药为特效药。

2 结果

经治疗, 18例患儿症状明显好转。

3 讨论

本组患儿临床资料可归纳出如下临床特点:①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 发病时间以新学期刚开学或升学、期末考试时居多。②人格类型中外向不稳定型性格更易有患该病的倾向。③该病发病前均有诱因, 学校、家庭、心理因素占主要方面,与躯体因素、遗传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其中, 农村家庭、家庭条件相对较差患儿易患该病, 家庭成员中兄弟姐妹中年龄偏小者居多, 留守儿童问题、学习升学压力大等均值得关注。④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均为躯体症状, 体格检查基本上未发现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结果大致正常 。⑤给予心理暗示及安慰剂治疗后18例患儿病情均明显好转。

儿童转换型癔症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 可呈现出类似于神经系统或内脏器官疾病的临床表现, 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障碍、内脏功能障碍等。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3],该病的发病率青春期以前男女比例相当, 甚至男多于女, 随着年龄增长, 青春期后女性居多。该病的发病原因有多个方面, 部分患儿有癔症人格如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以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父母有癔症表现可能通过遗传或环境使其受到影响。有躯体疾病如脑炎、脑外伤等, 疲劳、睡眠不足均有促发该病的倾向[4]。近年来, 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日益明显, 学校方面,学习压力大、学业负担重、老师严厉批评以及同学间的矛盾;家庭方面, 家庭矛盾、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是过分溺爱均可诱发该病。农村、经济教育水平低地区的儿童易患该病。同时, 因该病是一种心因性疾病, 也与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患儿多因人格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打击, 被老师或父母责骂, 从而产生负面情绪而急性起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运动障碍的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瘫痪、不能行走、不自主运动、阵挛或局部肌肉的抽动、缄默症、失语症、发作性过度换气或晕倒等;感觉障碍的表现为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异常、视觉障碍等。

转换型癔症患儿多以躯体不适就诊于综合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 极易误诊为躯体疾病。临床儿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认真反复询问病史、患儿的性格、学校、家庭等情况, 结合年龄特点及发病时间, 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面临期末、升学考试时, 若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的多样化变化, 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相关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应考虑诊断该病, 从而减少其误诊率, 减少临床上给予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1]崔德君.儿童癔症29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2, 33(25): 5547-554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5-108.

[3]苏林雁.儿童癔症.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11):818-820.

[4]高颖, 雷红涛, 焦付勇.儿童癔症33例临床分析.陕西医学杂志, 2007, 36(7):858-8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077

2015-06-24]

453100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二科

付桂玲

猜你喜欢

癔症诱因躯体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现在干什么?
诗癔症
搬家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