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认识方法的转变与脏腑转化为藏象

2015-01-23石鹏征

中医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黑箱黄帝内经中医学

石鹏征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特有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对脏腑的客观认识,转变为运用五行等哲学思维主观认识脏腑,并转化为渐趋完善的藏象学说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方法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认识方法的转变与脏腑转化为藏象来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从而引导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1 脏腑与藏象

所谓脏腑者,是指解剖学所指之内脏。所谓藏象者,是内脏外在之功能的表现。张介宾言:“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王冰所说:“象谓所见于外,而可阅者也。”由文字学的考释可以证明,初期中医学的脏腑曾是纯粹解剖概念。后经《黄帝内经》的改造,基本脱离了解剖概念的脏腑,而转化成了藏象。

2 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导致方法的转变

生命的本质在于气的升降出入,而形体是次要的。如人死之后,其形体虽然存在,而气的升降出入消失了,可见气的有无是生死的分界。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而对气之观察只有在活体动态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死人虽有形而无气,不能作为观察对象——这就导致了中医学对脏腑之研究重心的转向,由重视形态而转变为重视功能。

3 《黄帝内经》的方法论依据

元素分析和系统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2种重要方法,解剖属于元素分析方法,而系统方法另辟蹊径,提供了另一种探究人体内脏的方法,如黑箱方法。《黄帝内经》当时对此方法已有相当的认识。

首先,《黄帝内经》中表述事物表里有相应的确定性联系。《灵枢·刺书真邪》以低湿之地与生长苇蒲的相应关系来说明这种联系。其次,《黄帝内经》表述既然事物表里有相应的确定性联系,那么通过“司外揣内”“以表知里”的方法,可了解内脏情况。《黄帝内经》中数次阐述了这种方法及依据,如“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脏》);“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方法的转变使脏腑演化为藏象

方法转变之后,有关脏腑的知识,更多的是依赖系统方法,如类似反馈、黑箱之类的方法。由于古人对这一转变是不自觉的,未能明确意识到,于是对这些知识的整理与归属,仍以当时解剖而确立的脏腑系统为主,并参以五行分类。如古人认为属于心者,归于心;属于肝者,则归于肝。临床赖以用来诊断治疗疾病的知识积累,亦与方法转变协调对应。采用系统方法,如中医之病因学是基本采用以观察患者如何反应为主的审证求因之法,而不采取元素分析、解剖探察和因果分析之方法。治疗学亦是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二者与系统方法中之反馈、黑箱方法亦颇多类似,多为非解剖的知识。至此,脏腑即转化为了藏象。而对于古人来说,由于这种转化过程是不自觉的,未明确意识到的,故其仍认为藏象之心,即解剖之心,解剖之肝,即藏象之肝,并未认识到二者之差异。从系统观点来看,脏腑经转变后而成了藏象,藏象已非是纯的解剖概念,而更多是系统概念。

5 小结

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各种手段的限制,中医学不可能用白箱方法深入研究,绕过白箱转而采用黑箱方法则不失为明智之举,因其最大程度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从另一途径获得了大量的生理病理信息,也是当时最好选择。虽然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模糊、歧义、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但基本上达到了从整体把握人体、追求气之运动变化的目的,体现了中医学的生命观,为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猜你喜欢

黑箱黄帝内经中医学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拒绝黑箱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失踪的黑箱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
这道电学黑箱题有误吗?
电学黑箱问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