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

2015-01-22王菲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

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

王菲

(中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44)

摘要:应用翻译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翻译活动的主流,占据了国内翻译市场的主导地位。在翻译界,很多学者都赞同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平行文本作为一种重要研究语料,为应用翻译研究提供了译语语言文化参考系,以供对比分析之用,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准确和有说服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平行文本,并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内,系统探讨了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平行文本;应用翻译;功能主义

收稿日期:2015-06-30

作者简介:王菲(1980—),女,山西太原人,硕士,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旅游英语、英语翻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4.016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5)04-0076-04

Abstract:Nowadays, Applied Transl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main trend. In China, Applied Translation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of translation market. Scholar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Applied Translation, and many of them agree that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can better guide Applied Translation. And “parallel texts” as important research materials, provide a referenc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the study of Applied Translation. Through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parallel text”, researchers could make their conclusions more objective, accurate and convinc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arallel texts”,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parallel texts” analysis in the study of Applied Translation from 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概述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简要来说,就是将目的和作用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翻译活动要基于翻译文本的作用和目的来进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目的论,因此,功能学派也被称为目的学派。严格意义上来讲,目的论的诞生并不在20世纪,但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完善和系统则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早期翻译,尤其是在圣经的翻译中,过分追求字面的对等翻译常常令非英语国家的受众感到十分困惑,很多字眼或者语句需要很长时间去斟酌和思考,还未必能够清楚里面的含义。翻译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意识到,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学的事情,还涉及其他方面的重要内容。

目的学派认为,忠实不再是唯一的翻译原则,而目的成了重要准则。德国功能学派理论家诺德创新地提出了忠诚原则,她发现即便是译者根据文本的目的和功能进行了独创性的翻译活动,但是对于读者来说,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地使他们更容易更直观地了解文本,却忽略了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是忠实于原文的,他们不喜欢译者表达出的观点,他们只想看到原文的忠实再现。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逐渐演变成为具备以下特点的理论内容:它一定是一种严格基于原文本的翻译活动,再主观的发挥也不能脱离原文,否则便成为了创作而非翻译;它是一种借助于语言进行的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活动;原文本起到的作用并非是最重要的核心作用,但却是人们进行发散思维的独创的前提,任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新文本创作的翻译活动都不能脱离原文本;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寻求原文本的目的和功能,目的将是贯穿于翻译活动始末的重要准则。

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下,文本的翻译过程一共有七个不同的角色,分别是:提供原文的生产者、需要译文的人、委托人、整个翻译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翻译者、将最终的译文投入使用的使用者、能够看到或者读到译文的接收者、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认为可能会看到或者读到译文的人。可以看出,功能派翻译不再局限于常规翻译活动中根据译文接受者的需要进行翻译,而是加入了众多其他相关的角色。

二、平行文本与应用翻译

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原指并列放置的、可逐字逐句参照阅读的源语文本及其译语文本。把大量的平行文本搜集起来,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ora),这些材料可以是专题文章或者是百科全书、词典中的词条解释和例句。这是狭义上理解的“平行文本”。对“平行文本”广义的解释,可以简单理解为平行文本就是与原文内容接近的任何参考资料。对于平行文本(或并列文本),在翻译界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语料库翻译学中,平行文本是指由源语文本及与其相对应的译语文本所组成的语料。[1]Snell-Hornby则认为平行文本虽然在语言上相互独立,却是在相近、相似的情形下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文本。可以理解为平行文本是同时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所制作的不相同的文本。平行文本涉及相同的主题,尽管它们是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但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文本类型和体裁风格,因而文本功能也相同。换言之,以上两种对于“平行文本”的理解,其区别主要在于前者认为平行文本是指某一语言的源语文本和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之后的译语文本;后者认为平行文本是指某一语言的源语文本和另一语言中与其有着相同相似主题、体裁风格、文本类型和功能的文本。比如,国内某一旅游景点的中文介绍语、指示语和英语国家中同类旅游景点的介绍语、指示语;公共场所的中文公示语和表达相同内容的英语国家公共场所的公示语;中文的法律文书和英语国家中统一使用的法律文书等。本文中所指的平行文本是基于后者对于“平行文本”的定义。

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翻译就是出于某种目的,在目的语情境中为目标读者制作一篇译语文本,因而决定翻译目的的主要因素是目标读者。[2]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三大法则之一,具体可分为篇内一致和篇际一致。篇内一致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具有可读性,并在译语文化和环境中有意义。也就是说译文应该符合受众的交际情景,尽可能顺应受众的文化期待、认知状态、信仰和需求;译文应该与受众的交际情景相一致,成为受众交际情景的一部分。篇际一致重点存在于原文和译文之间,指译文对原文作最大限度的忠实再现。

Snell-Hornby认为,由于实用型文本的文本功能比较明确,其翻译应当倾向于以译语为中心。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汉英应用翻译来说,因为目标读者大多是西方人,他们处于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对于汉语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根据篇内一致法则,译文内容和形式应该符合受众的交际情景,尽可能顺应受众的文化期待、认知状态、信仰和需求,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就应用翻译而言,这就要求译文在内容、形式、修辞和表达方式乃至文化规范上要参照译语平行文本,在以上几方面尽可能与译语平行文本相一致。由于应用翻译程式化的语言使用较多,重复出现相同类型的词句和语法结构的概率较高,所以在汉英应用翻译中译语平行文本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参照系,有时甚至具有规范译本的作用,而译语平行文本的参照、指导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译语平行文本和原文在话题、功能和体裁上的可比性和相似性。许多学者都肯定了平行文本在应用翻译过程中作为参照系的重要作用。[3-4]林克难先生总结出了“看”“译”“写”这三个应用翻译的指导原则:“所谓‘看’,就是让读者大量地阅读各种各样应用英语的真实材料……这个‘译’不是逐字照搬,甚至不是很‘信’,而是参照同样情境下,英语同类材料的写作格式、专门用语以及表达方式,把想表达的内容恰当地表达出来。”[5]

三、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根据平行文本分析,可以在翻译原文前对相关的原文内容、信息作恰当的译前处理。目的论的观点认为,源语文本只是目的语文本的信息源,对译语受众而言,源语文本所有的信息内容并不全部具有交际价值,译者可以在翻译原文前对相关的原文内容、信息作恰当的译前处理,以满足目标受众的交际需求。译前处理可以保留并适当补充原文中对目标受众有用的信息,去除原文中对目标受众无用甚至有损译文功能的信息。而源语文本中究竟应该保留哪些信息,删除哪些信息,又该补充哪些信息,这就需要译者对目标读者有必要的了解并进行主观分析。除此之外,参考、借鉴同类体裁和功能的译语平行文本,成为译者在译前处理中进行取舍的一个重要依据。例如,在翻译中国高校宣传网页时,发现中文网页的“学校简介”中存在大量有关学校历史沿革和著名校友等方面的信息,而对比研究英语国家许多高校宣传网页的“学校简介”,却几乎没有这类内容。译者在进行中国高校宣传网页汉译英时,就应当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以满足目标受众的实际需求。关于一些中国高校针对国外留学生设置的各种层次和种类的学习项目,学校专门为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提供的各种学习、生活和研究方面的服务设施,有关学校对外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情况以及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等,由于这些内容是专门针对国外读者的有用信息,所以应当予以保留,即使在原文中缺乏这些方面的表述,在译文中也应当加以补充说明。

第二,平行文本分析可以起到规范译本的作用,从而使译文尽量遵从译语平行文本的体裁规范。 在应用翻译中,根据篇内一致法则,译文内容和形式应该符合受众的交际情景,尽可能顺应受众的文化期待、认知状态、信仰和需求,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达到翻译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形式就是指体裁规范。目的语读者通过他们所熟悉的体裁规范样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意图,这就要求译文要尽量与译语平行文本的体裁规范相一致,从而有助于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情境中设定的功能。比如,在进行中国高校宣传网页的汉译英时,根据对英语国家高校网页进行平行文本分析,发现英语国家高校网页的“学校简介”常常被分为若干个独立文本,每个独立的文本都有各自的标题,这些标题分别以链接的形式被排列在主页界面的某一位置,读者通过点击这些标题链接,就可以直接进入阅读相关的子文本,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是英语国家高校网页中“学校简介”常用的一种网络文本组织结构。对比研究中国高校的宣传网页,发现中国高校网页的“学校简介”往往是篇幅冗长、内容繁杂,缺少链接标题和子文本等设计,甚至是没有图片的纯文字文本。这样的设计难免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尤其对于不太熟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有耐心去阅读完整的长篇介绍,不利于国外读者迅速查找、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有关该校某一方面的详细信息,不利于实现目标文本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国高校宣传网页的汉译英时,就要参照译语平行文本的体裁规范,将译文网页设计成有独立子文本和标题链接的网络文本组织结构,以提高目标文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第三,根据平行文本分析,借用译语平行文本中规范地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信息或体现相同功能,从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这对汉英应用翻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从事汉英应用翻译的译者大多是国内人士,他们的母语为汉语,尽管相当一部分译者具有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汉英翻译技能,但由于缺乏长期在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英语语感比起译文目标受众还是薄弱很多,所以并不能够完全掌握某一体裁应用文本中的行话术语或特定表达方法。因此,要想有效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达到翻译目的,译者必须大量参照译语平行文本,掌握其中各种规范地道的表达方法。在公示语英译中,我们可以直接套用英语平行文本中的现成说法,不必按字面意思直译汉语公示语。例如,美国高速公路上的公示语“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和我们所熟悉的“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虽然在具体词语上有出入,但从功能和效果上来说是完全对等的平行文本,可以在翻译中相互套用。

第四,通过进行平行文本分析,掌握译语中相似体裁和话题的通行修辞风格,使译文贴近译语平行文本的风格规范。这种风格规范可以看作是特定功能和特定体裁的标记,能够帮助目标受众理解译文意图,从而有助于译文在译语情境中实现其预期功能。例如,在研究旅游宣传文本的汉英翻译时,发现汉语旅游宣传文本多引用古典诗词、四字词语、排比句式等,语言浮夸,辞藻华丽,善用修辞。对比研究英语平行文本,则发现行文大多朴实自然,内容注重客观描述,言之有物,表述平实,极少引用诗词或其他浮夸之词。根据这一差异,我们在对中文旅游宣传文本进行英译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词句表达,并对原文浮夸华丽的修辞风格作淡化处理,以使译文能更好地迎合译语受众的文化期待和审美情趣。

第五,通过进行平行文本分析,掌握译语平行文本的文化规范,使译文顺应、贴近译语读者的文化期待、认知状态、价值观、信仰和需求等。例如,在对比研究国内外高校宣传网页的“学校简介”时,发现中国高校宣传网页中文版“学校简介”经常强调一些政治因素对于学校办学的导向作用以及政治因素对于学校发展过程的影响等。通过对英语国家高校宣传网页进行平行文本分析之后,发现在西方国家,大学通常被认为是单纯进行科研、教学的“象牙塔”,并不过多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英语国家高校宣传网页的“学校简介”中,很少包含那些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政治性内容。这就提示译者在进行中国高校宣传网页汉译英时,要有意识地去除相应的有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倾向的内容或词语,否则就可能会使译语文本与目标受众发生文化期待、价值观和信仰等方面的冲突,从而严重影响目标文本的可接受性,进而直接妨碍目标文本预期功能的实现。

四、平行文本分析在译文评价中的作用

对应用翻译的译文质量进行评价时,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是译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其预先设定的文本功能。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英美本土读者对于应用翻译英译文本的反馈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进而作出对译文质量相对客观的评价。这种译文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点评式或随感式译文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但这种译文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难度,因为它要求参与调查的对象必须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国家本土人士,并且调查对象的数量要足够多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典型性和可信度。显然在具体的汉英应用翻译实践中,对所有译本都采取以上这种质量评估方法是不太可行的。我们可以借助于在译语中可比性很强的平行文本作为重要的参照系,通过将译文和译语平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对译文质量作出评价。例如,我们在评价一篇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英译文本时,可以首先选取数篇英语国家同类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然后从词汇、句法、内容信息、体裁样式、修辞风格、文化规范等方面将译文和译语平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考查译本在以上哪些方面与平行文本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不符,从而对译文质量作出相对客观、科学的评价。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平行文本对照分析这种方法应用于应用翻译质量评价,或者将这种方法与对译语本土人士作问卷调查的质量评价方法结合使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

五、结语

平行文本对比分析在应用翻译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系统阐释了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过程和译文评价中的作用,并得出结论:平行文本作为一种重要研究语料,为应用翻译研究提供了译语语言文化参考系,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准确和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48-51.

[4]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9-14.

[5]林克难.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翻译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3):10-12.

[6]高存,张允.旅游文本的英译:问卷调查与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05(3):22-25.

(责任编辑姚虹)

The Role of “Parallel Texts” Analysis in the Study of

Applied Translation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WANG F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o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Key words:parallel texts; applied translation; functionalism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建立本科高校—社区教育共同体
解读菲利普·斯塔克作品中设计思维与方法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功能主义视域中的水谷文化系统研究
德国现代化进程与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衍生
浅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得与失